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防范路径分析

    刘佳昕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个人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并且有效减少了传统金融交易活动程序复杂、运行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促进金融产业高速发展。但是在其运行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伴随而言多种不同形式的金融风险。本文在对相关概念简要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金融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结合实际提出对应的防范路径,以期为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金融运行中,所出现的各种金融风险,不仅会对投资者造成明显损失,同时对行业稳定运行发展也会造成明显的影响,甚至出现危及社会安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深化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认识,积极采用对应的方式有效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是确保行业快速稳定发展,提升金融运行活跃水平的基本保障。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依然属于金融行业的组成部分,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运行,由互联网平台或第三方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信息和金融服务,引导客户更加准确的判断金融市场信息,从而有效的提升金融交易的成交率。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运行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使得用户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更加及时的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信息,尤其是在利用更多新型技术的情形下,有效提升分析结果准确率,为金融行业稳定发展提升更好的支撑。

    (二)互联网金融特点

    相对于传统金融运行而言,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特征:一是互联网金融运行的技术支撑改变为大数据技术为主,能够更好的实现对金融项目运行的非结构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更好的规避金融风险,以此提升风险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二是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多个环节都转化至网络平台运行,有效提升运行效率,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提升金融行业运行的活跃度。三是互联网金融运行的目标客户主要是以小微企业为主,这部分客户在传统金融行业中通常无法获取对应的服务,以此能够较好的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为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表现形式

    (一)信用违约风险

    虽然互联网金融运行有着诸多方面的特点,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技术和人为方面因素影响,依然存在不同形式的风险类型。信用违约风险是互联网金融运行最为普遍,影响最大的风险类型。互联网金融在运行中投融资双方都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交易,以此能够尽量降低合作各方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但是这种优势主要是建立在双方都不出现信用违约基础上的,如果在贷方出现违约的情形下,资方风险将会明显加剧。以近些年不断发生的p2p网贷风险类型为例,在监管缺失的情形下,信用违约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明显的金融风险。

    (二)网络安全风险

    互联网完全风险自互联网产生以来就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同样面临这些方面的风险。在时代发展背景下,虽然相关企业在技术层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技术层面支撑,但是依然无法避免客户信息泄露甚至是数据丢失篡改等方面问题。在某些企业运行中,出于个人利益方面的追求,甚至会出现员工泄露客户信息的情形,给客户生活和工作带来多方面影响,使得客户群体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法律监管风险

    法律监管风险是行业监管主体部门责任不明确、监管缺失或者法律法规不健全而造成的风险类型。由于互联网金融整体发展速度较快,涉及群体更加复杂化,使得其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类型更加多样化。但是在监管体系建设中,由于调研、立法、执法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滞后,使得法律监管严重缺失,或者是监管不够清晰、透明,给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在部分监管对策具有针对性,行业发展较为稳定的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对稳定,并且能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但是在部分地区则会出现行业发展混乱、风险加大等方面问题。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金融机构在从事互联网信贷等方面业务时,出现资本金不够充足、获取资本金成本较高、资金回收不及时等现象造成的经济损失。例如在某些互联网金融理财工具中,某些平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向商业银行或者基金等金融机构提供拆借资金,在资金集中度过高,拆借利率较低,而向客户提供的计息水平较高的情形下,则会受到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的影响,使得自身危机不断加剧。尤其是在市场基准利率下行状态下,如果投资者出现负面情绪时,还有可能会出现流动性挤兑危机。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交易主体地位不平等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消费者主要是基于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做为评定标准,进而判断是否要购买金融产品或者办理金融业务。但是由于双方所处地位和掌握的信息水平不同,使得金融机构仅能够发布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内容,甚至是出现虚假宣传和错误引导行为。同时,由于金融产品也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等方面特征,使得非专业人员难以真正理解金融產品的运行风险,使得消费者群体在信息判断方面出现缺失,出现严重风险。

    (二)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在目前政府各项监管措施缺失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没有能够纳入国家央行征信体系中,使得风险预警机制无法正常运行。一旦在企业出现虚假交易,信贷客户信用水平较低等方面问题,将会给互联网平台和投资方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出现较为严重的金融风险。同时,在社会信息体系建设中,还存在法律监管层面的缺失,使得某些信息收集无法顺利进行,为信息体系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三)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身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操作较为便利等方面特征,这也给某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范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某些互联网金融项目运行中,融资方为了更好的达到融资目的,故意或者片面使用一些引导性的语言,引导投资者在没有进行风险分析的情形下,就购入金融产品。而在出现项目运行风险的情形下,风险则是全部由投资者承担。而金融监管方面由于技术和人力方面的缺失,同样无法对这些信息有效甄别,最终影响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路径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互联网金融风险能够有效防范的基本前提,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情形下,立法层面不断提升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2019年,《互联网金融》法的立法工作已经纳入年度计划。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参考金融行业较为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法律监管体系,将互联网金融运行中的行为都更好的纳入法律监管中,从而确保互联网金融在公平公正环境下运行。

    (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一方面能够为互联网金融项目的准入提供较为精确的门槛标准,另一方面则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参考。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从两个基本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要借助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实施标准化和统一化的征信管理,尽量提升征信体系在信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二是要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以数学建模形式建立对应的风险预警指标,构建动态化的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三)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互联网金融的长期发展,必须要依托科学的监管机制,对于金融监管部门而言,应当在法律法规体系基础上,设立不同的部门,并且要求各个相关部门明确自身分工,强化工作协同配合。避免出现监管措施不足、落实不到位、重复监管甚至监管混乱等方面问题。对于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从工作体系内部深度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确保监管措施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以此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应有的保障。

    (四)构建金融安全体系

    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的构建,对风险规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时代发展背景下,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中,必然要从基础设施层面入手,强化互联网金融运行基础建设,利用新型数据技术、云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确保金融信息安全得以保障。同时,还要加强硬件更新,定期做好更换升级,有效提升网络运行水平。在互联网金融运行需要的安全技术方面,应当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尽量降低硬件和软件等层面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深入开发相关方面的国产技术,有效提升信息安全水平,防治出现信息泄露等问题。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以构建战略联盟等形式,建立更加完善和灵活性的合作体系,以此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基层人员工作能力,做好基礎人才的储备,以此确保互联网金融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在未来发展中,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还将面临多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行业内部、监管部门和研究机构等要不断深化合作,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深层次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技术、制度、监管等各个方面入手,有效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我国金融体系完善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