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初探

    张颖

    摘要:小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于生活,因此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提升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从教小学数学多年的我在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进而答疑解惑的能力。做好小学应用题教学任重道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激发能力 发现问题 多角度思考 解决问题

    应用题在小学尤其是高年级段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让学生对应用题感兴趣,提升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的能力,由抽象变得生动具体,从而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谈本人对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学习。在小学阶段,根据新课标要求,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入到应用题教学中来。教师要打破思维局限,重组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应用题教学充满色彩与活力。如,低年级学习求两个数的和应用题,教学时我联系本班实际,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咱们班有男生9人,女生27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快求出36人。这时再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如果问题不变,其中一个条件改为“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3倍”,你还会解答吗?再变化第二个条件“女生比男生多18人”,又该怎么解答?再拓展“如果条件不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时班内每个学生跃跃欲试,数学教学新理念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再如: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条船坐6人,需要租7条船,如果每条船坐8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学生探究解答:7×6=42 42÷8=5……2

    学生通过解答发现如果每条船坐8人,租5条船就余下2人,所以至少要租6条船(5+1=6)。

    学生对游玩非常感兴趣,教学时教师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学生想象游玩场景,兴趣牵引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数学学习就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的就是身边的数学。

    二、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多数教师总是忽视了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难点不在于数据的大小、多少,在于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应用题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多读几遍,题意自现。

    如:师出示应用题条件“小小养殖场养80头牛,羊比牛多20头,猪比羊多20头”,要求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经过思考和讨论,学生提出问题:猪、牛、羊共有多少头?

    解决方案:

    羊:80+20=100 猪:100+20=120 猪、牛、羊共:100+80+120=200

    师:谁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①猪和牛共有多少头?②牛的头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③羊的头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④羊比牛多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审题习惯,读懂题意,弄清楚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哪些条件是隐藏的,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条件,将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具体化,把数量关系从条件中抽象出来。因此,探究应用题时,教师要抓住应用题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图形在数学里很常见,也是表达数学思维的重要工具,它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及精美的图案呈现出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来创设。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教学时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用线段图画一画,通过动手操作,让思维简明化。高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时,如果能用图形把题意表达出来,解题思路就会一目了然。在课堂上,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超市一共运来80筐黄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40%,第二天卖出总数的30%,从三个条件中,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提出如下问题:(1)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知第一天卖出的黄瓜筐数;(2)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可知第二天卖出的黄瓜筐数;(3)从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可知两天共卖出的筐数

    还剩的筐数、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出的筐数和两天卖出的筐数比是4∶3。

    学源于思,思源于创。好的老师不是单一地教会一道题,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实际动手操作,交流汇报小组探究方案,找出数量关系,轻松解题。

    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偶尔会遇到一些“创新题目”,给出的条件在结构与思路上与以前学习的不同,有些数量关系被掩盖,思路互逆,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理不清思路,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固定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假设、猜测、验证等思维方法。如趣味数学“鸡兔同笼问题”:红红饲养场鸡兔同装一个笼子里,数头共48个,数足共132只,鸡、兔各有多少只?引导学生猜测,假设等方法解决问题。

    假设都是鸡:48×2=96 132-96=36 36÷2=18

    48个头共有足96只,已知足有132只,鸡假设为兔,一只鸡少算两只足,36只足正好是18只兔子少算的只数,这样求出兔有18只。

    假设都是兔:48×4=192 192-132=60 60÷2=30

    48个头共有足192只,已知足有132只,兔假设为鸡,一只兔多算两只足,60只足正好是30只鸡少算的只数,这样求出鸡有30只。

    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寻求答案,而且理論结合实际,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五、开发解题智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数学就要善于解题,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点拨、解疑、示例、推导公式、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拓宽思路,逆向思维,开发解题智慧,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高年级铺砖应用题:笑笑家的客厅,长7.2米,宽4米,计划用3000元铺地砖,有三种地砖:一是边长为0.8米的地砖,每块60元;二是边长为0.6米的地砖,每块40元;三是边长为0.4米的地砖,每块16元。你能为笑笑设计买到最合适的地砖吗?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如下:

    客厅面积:7.2×4=28.8( )

    方案一:[28.8÷(0.8×0.8)]×60=2700(元)

    方案二:[28.8÷(0.6×0.6)]×40=3200(元)

    方案三:[28.8÷(0.4×0.4)]×16=2800(元)

    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归纳、整合、优化,帮笑笑找出最佳购买方案。可见,学生通过解题,丰富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总之,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最好的动力是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审题习惯,发现数学问题,多角度分析思考,然后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画线段图分析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淑侠.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0):43-44.

    [2]苗敬丽.试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学周刊,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