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化背景下文化云平台的探索与思考

    柯林海

    摘 要 随着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文化馆的传统服务模式面临重大考验,服务效能的提升遭遇瓶颈,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当下,加快数字化综合平台的建设和研究,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以解决当前影响和制约群众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路径、机制、对策和措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 数字化 文化云 文化馆 公共数字

    中图分类号:TN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01-0040-02

    1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冲刺阶段,是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和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把构建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作为重点任务,提出要建设区域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鼓励各地建设基层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对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惠民项目进行综合智能管理,统筹整合和揭示各类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提供一站式、集成式、多媒体覆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同时要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信息化设施设备配备,建立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开展线上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尤其是,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形势呈现新变化新特点,结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推进文化馆服务效能提升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目前,国内文化馆公共数字服务平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广州市越秀区高度重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初步建成了以“越秀文化云”为基础,结合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微博、南方+、省公共文化云等数字平台,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指尖”公共文化服务。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数字化背景下的文化云平台建设提供了样本。

    2 在文化馆建设文化云平台的重要意义

    当今是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随着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群众文化的管理及活动的开展遇到了不少瓶颈,缺乏科学有效的方式将现有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通过引入“互联网+”时代下的开放、合作、共享观念,文化馆长期以来“保守、闭塞、单一”的服务模式将被摒弃,并将赋予突破式改革创新的特点。[2]通过数字文化平台的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应用数字化技术与手段,探索文化馆数字化途径和模式,能有效提升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效能,向“智慧”和“互联网+”转型,实现资源整合和管理更加精细、快捷、有效等,具有六大功能意义。

    1.强化文化资信发布宣传。通过构建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传播高效、服务便捷、管理规范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服务平台,有利于提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能力。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开展优质的服务工作,使文化资源得到最大效益地利用。

    2.提高场馆资源有效利用。团队或个人可以通过平台预约或查看场馆使用情况、申报进度等。通过整合和优化各级各类文艺人才、项目、场地、道具等文化资源,让文化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效能。

    3.提升服务精准度。通过文化云平台,实现“文化有约”菜单式服务,可以将送戏、送电影、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演出以及团队特色文化服务纳入文化菜单中,并积极招募文艺展演出团队、文化志愿者,承担文艺演出、知识讲座、文艺培训和文博展等配送服务。

    4.完善反馈互动体系。参与活动的市民,可以平台进行评价、投票等互动。通过反馈了解群众满意度和群众文化需求,真正做到问需于民,以文惠民,确保所配送的公共文化产品能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

    5.突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享受数据库资源。市民群众在互联网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访问到文化资源,方便了使用,达到延伸信息资源服务空间、拓展网络化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服务利用效率。

    6.实现非遗资源数字化。通过特色资源库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保存、保护,有步骤、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对其进行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3 越秀文化云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3.1 越秀文化云的建设思路及成效

    从2017年起,越秀区先后投入约240万元,建设电子政务版块——越秀区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以下简称越秀文化云),按照公益性、示范性的基本要求,对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惠民项目进行综合智能管理,统筹整合各类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打造文化地图,提供一站式、集成式、多媒体覆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另外,平台为优秀文艺团队及文化机构开放接入口,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范围,盘活区内乃至更广泛区域的线下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造力,最终优化提升越秀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同时该平台积极融入省、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对接联动,促进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

    越秀文化云主要围绕“1个中心9大系统”进行搭建。以1个数据中心为基础,解决文化大数据累计及应用难题,推送精准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政府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搭建3大界面,通过门户网站、移动端服务、内部管理界面为供需双方提供便捷、全面的数字服务入口;建设9个子系统,为群众提供多元的文化服务产品,涵盖资讯、场馆、活动、培训、团队、非遗、志愿服务、数字资源、文创版块。2019年总访问量147.2万多次,其中2019广府庙会专题页访问量50多万次,参与鳌游庙会赢大奖活动5000多人次。2020年,越秀区文化馆进一步优化数字平台功能及后台大数据分析,推进文化商城建设及与市公共文化云的技术对接工作。发布在线可预约活动共107场,线上可预订总票数2.1万张;发布文化资讯237条,总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目前平台用户量5万多人,入驻团队199个,入驻机构(含18个街道分馆)45个。

    3.2 越秀文化云的创新示范价值

    1.打破软硬件壁垒,实现文化资源线上线下充分融合,打通数字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使市民的指尖数字化能贯穿整个文化生活,同时大大降低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力成本。越秀文化云已建成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有网页版、H5微站、微信小程序、终端一体机等多种打开方式,为居民群众提供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可展示文化馆、站及文化机构及民间团队风采,为群众提供展览、培训、演出、讲座和非遗、文创等资讯以及丰富的视听数字资源,群众可以在线预约活动、预订场地等。基本实现了群众文化参与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在群众需求最热切的活动、培训报名版块,平台已经实现文化资讯推送——识别报名二维码一键报名——活动前提醒——现场扫码签到——后台考勤——用户活动体验评价的完整闭环。在场馆预定版块,群众可按分类选择文化馆站、社区文化室、博物馆、剧院、书店等类型丰富的场馆信息,可在线了解场馆概况、排期、导航等。

    2.平台为优秀文艺团队、小微文化企业、文化演艺机构等开放接入口,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平台提供演出、场地等文化资源。平台通过共建共享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范围,盘活区内乃至更广泛区域的线下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造力,优化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目前,该平台已为越秀区内18个街道文化站开通机构账号,促进区内文化馆、站的场地、活动、人员、信息等因素互联互通;平台入驻文化团队199个,涵盖戏剧、舞蹈、声乐等多个门类;平台入驻机构40余家,包括美术馆、博物馆、创意空间、文化策划传播公司、文化协会、书店等。平台以越秀区为中心,通过资源聚集,使区内文化资源连点成片,以完整的文化地图呈现,并把更广阔范围的企业、协会等文化设施纳入文化地图,社会机构、团队可获得与公共服务机构同等的发布权限。平台鼓励社会机构、团队以低于市场的公益价格提供文化场地、票务、演出等服务,并引流用户关注。

    3.创新打造文化电商版块。建设文娱演艺、文化设备、文化服务、工艺美术、文创用品、创意设计、教育培训等版块,搭建专业权威的文化资源互动平台,探索创新文化产业孵化运作模式,为公益模式的深度开发提供资金保障,强化数字文化活力。

    4.建设文化大数据中心,建立文化参与画像,为政府制定精准公共服务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平台将对系统存储、数据检索等功能进行升级,扩充数字文化资源,实现海量数字文化资源公益配送,并通过对用户参与数据的智能分析,产生系列指标,实现文化服务的精准推送,同时为公共文化管理的各项事务提供决策依据及指标。

    4 结语

    越秀文化云平台的可行性探索,对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进一步探索文化活动线上线下融合,打通数字生活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如何建设完善创新共享、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科学实用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并有效引入社会资源,保障服务平台的健康、持续运营,有待继续前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晶雪.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OL].搜狐网, 2017-8-1.

    [2] 中國文化馆协会.2016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获奖作品集[C]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广东 广州 5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