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民歌的衬词衬腔在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张浩 褚会文

    【摘 要】巴山民歌的衬词衬腔丰富且多样,充分地展现了巴山民歌的地域风格,在不同的体裁和作品中有不一样的表现。衬词衬腔为音乐的发展和整体音乐结构的建立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音乐形象的表现,成为表达作品的重要元素。因此,要完美地诠释巴山民歌,必须对其衬词衬腔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如此才能在演唱中表现形象塑造、音乐内容与风格。

    【关键词】巴山民歌;衬词衬腔;演唱表现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054-02

    一、巴山民歌中衬词衬腔的艺术表现

    民歌与地方方言紧密结合,在方言声韵的影响下,民歌也展现出各具特色的音乐形态,在汉族民歌的不同种类中都有其独特的衬词,抒发不同的情感。巴山民歌同样与地方方言紧密结合,在当地民歌中显现无疑。

    通常情况下,从音乐结构角度分析民歌,会发现衬词衬腔完全是在补充音乐结构的完整性,较少会有纯粹的歌词与完整的音乐结构相吻合,就是有了衬词衬腔的存在,民歌才会有丰富的地域民族民间风情和艺术想象力。丰富的衬词在不断地修饰正词的内容,把原本朴实无华的正词装饰成了颇具艺术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同样使得民歌歌词更接地气。如通江县民歌《豆芽葱蒜叶》,最后结尾出现虚化词“豆芽葱蒜叶”,把整个歌词做了最后的补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景象,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衬腔在民歌音乐结构中不可或缺,与衬词结合共同完成了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没有衬腔的参与,音乐发展不够完全,较多作品都是以衬腔结束的,完成音乐陈述或者情感抒发,如农事号子《我与情妹同上梁》,全曲四分之三为衬词,随之衬腔在整个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衬词衬腔把整个劳作过程表现得诙谐幽默又不失艺术性,二者在其中完美融合。

    二、衬词衬腔在润腔上的表现

    演唱民歌的重要因素便是遵守民歌风格,把握民歌的基调,演唱中的唱腔特点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巴山民歌中衬词衬腔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在其中频繁出现波音、滑音、倚音等音乐形式,为唱腔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感和音乐表现力。因此,演唱巴山民歌需要细细斟酌其润腔内涵,才能做到完美诠释。

    (一)衬词衬腔中的连音及演唱

    巴山民歌的衬词衬腔中经常会出现一词多音的形态,这种拖腔结构在旋律上多以长音为主,有助于情感的抒发。演唱时,首先要注意乐句的连贯性,继而在连音符的指引下,做到气息的流畅,咬字吐字要准确地把握住衬词的归韵,随之在连音上做到自然圆润、气息连绵不断地释放。演唱衬词的强弱规律经常会在拖腔的高音上达到力度的高峰,连音对于演唱者来说,是抒发情感的重要标志。如通江县民歌《又怕天上下黄沙》,其中衬句后面有两小节的连音,整个作品都在较高的音区,高亢而有活力,“喂”的连音需要演唱者在高音区中做到气息流畅,一气呵成。衬词“嘛哟呵哟呵喂”烘托太阳出来的喜悦,在“喂”上达到力度和音量的高峰,情绪不断高涨,在拖腔上达到高潮。

    因此,衬词衬腔中的连音为演唱者提供了明确的情感标示,尤其是在句尾,通过衬句的不断烘托,在高音上达到高潮。如衬腔中的连音存在于句中,必是与歌词相结合,阐发正词的情感。演唱衬腔中的连音需建立在与正词内容吻合的基础上,做到情感的自由抒发。

    (二)衬词衬腔中的滑音及演唱

    巴山民歌中的衬腔中滑音出现的频率较高,下滑音较上滑音要多。在演唱滑音的过程中,要顾全音乐整体的感觉,避免演唱位置的滑落,同时要注意音准,在时值较短的情况下做到迅速简洁。南江县山歌《草帽满天飞》,其衬词带有下滑音,草帽子儿哟满天飞哟,“哟”高亢的旋律在高音上保持,两个“哟”的时值不同,在滑音的演唱上也应做区别,长音上的“哟”在下滑的拖音上做到叹气的感觉,后面较短时值需要在准确时值保持后瞬间落下。

    (三)衬词衬腔中的倚音、波音及演唱

    倚音与波音在装饰旋律中为增添色彩感起到了較大作用,体现出音乐整体欢快和轻松的风格。巫溪县民歌《幸福在后头》中的衬词“噢”“哟”,使用的波音,增添了衬腔的装饰,在演唱波音的衬词时需要加重该词的力度,唱出波音所带来的轻松活跃。

    宣汉县的《天上落雨地下稀》,其中的“耶”“哟”都以倚音作为装饰,增强了唱腔的表现力,演唱第一个“耶”时,要注意音高的平稳过渡,“脚儿——挞哟”中的“哟”,要表现诙谐滑稽的音乐形象,因此,演唱时倚音要清晰且灵巧,力度要加大,气息充足,演唱位置明确。

    三、衬词衬腔在演唱情感上的表现

    作为巴山民歌中重要的装饰,衬词衬腔为民歌音乐情感的抒发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演唱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衬词衬腔在音乐情感抒发上的作用。

    (一)衬词衬腔在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巴山山歌那自由的歌体形式,具有地方特色的润腔特点,充分体现了山歌的情感风格。衬词衬腔在山歌中的表现多样,主要以流畅而自由的拖腔及句中、句尾的修饰为主,正词的情感流露主要表现在衬词衬腔中,因此,山歌的情感表达离不开衬词衬腔的刻画。达州地区的背二歌《背起背子难上坡》,这首歌曲的衬词衬腔丰富且自由,一开始的衬腔就伴以倚音的增四度和上滑音出现,充分展现了巴山山歌腔体的高亢自由,演唱时特别要注意此音的音准,咬字不能太紧,整个身体向上用力,充分展现了背二哥的劳动形象,才能感受到此处上滑音的魅力。

    (二)衬词衬腔在演唱小调中的情感表现

    小调中的衬词衬腔与在山歌中的情感体现上有共同之处,增强了情感的渲染,而小调中的情感较为细腻和婉转,衬词衬腔的情感渲染在其中尤为重要。巴中地区的《红军早早来》,该作品中的衬词衬腔,为期盼红军的情感渲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衬词“金锁、银锁”加深了正词长年受苦的情感状态的渲染。因此在演唱衬词时,音量要相对减轻,倚音清晰,才能体现“受煎熬”的情感状态。“长梭短梭犁头犁巴一扣梭”充分体现了人们的劳苦过程,衬腔的重复艺术性刻画出劳苦生活无尽头没有希望的情感基调,在符合中速演唱速度的基础上,稍加缓慢地进行,必要时使用顿音,在“一扣梭”的演唱中遵循切分音的中音规律。最后的衬腔“哟红军早早来”,“哟”的下滑音尽量拖长,“红军早早来”演唱时在力度上减弱,体现出强烈的期盼感。

    四、结语

    巴山民歌的衬词衬腔对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结构的完整以及情感的烘托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艺术特色不仅体现在语言和音乐结构上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在演唱过程中在音乐风格上的表现。

    总之,巴山民歌的衬词衬腔为民歌本体结构的丰满起到补充作用,其自身的风格特点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多种音乐形式建立了巴山民歌那浓郁的地域风格,在诠释巴山民歌的过程中,衬词衬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衬词衬腔的完美诠释与否关系到整个民歌作品的演唱效果,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十足的音乐魅力和内涵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诠释,才能发现和感受,因此,对巴山民歌的艺术性挖掘不能只停留在衬词衬腔,从多方面的诠释和探索使我们对艺术内涵不断追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笪勤.巴山民歌特征及歌唱风格研究——以巴中地区民歌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08.

    [2]侯洁杰.民歌衬词、衬腔及其演唱研究——以鄂中南地区民歌为例[D],武汉音乐学院,2012.

    [3]刘红豆.从岳阳民歌的体裁探析其衬词衬腔[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赵英,何元平.巴渠民歌音乐形态解析——以755首民歌样本为案例[J],音乐探索,2008(01).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 2018年度课题《巴山民歌衬词、衬腔的艺术特色级演唱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MYYB2018-6.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张 浩,艺术硕士,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民族音乐理论。第二作者,褚会文,艺术学硕士,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