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动”篮球操大课间的一体化开展

    吴建军 王妙香

    摘 要: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的第二体育课堂。然而,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使大课间活动索然无趣,失去了其赋予的价值与意义。本文结合学校以“合作”“律动”“趣味”等元素为抓手创设的“趣动”篮球操的系统性构建、一体化实施以及取得成效,作为经验介绍,以期对一线教师一体化开展大课间活动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篮球大课间;合作;律动;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0-00-02

    学校在创编大课间活动过程中,以合作为基调,律动为统领,趣味为主线,着力营造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将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德的功能得到体现。

    一、“趣动”篮球操大课间活动的系统性构建

    因地制宜设计活动场地和行进路线是活动井然有序的前提,巧妙设计分发和回收篮球是活动整齐划一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是活动卓有成效的保证。

    (一)以合作为基调,导引学生勠力同心

    学校场地小,学生数多,人均活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开展篮球操,同时兼顾运动负荷实在令人束手无策。针对此问题,学校设计了两人一球、四人两球的合作轮换练习,同时加入跳跃和跑动来提高运动负荷。学校为每个学生打标志点,如此学生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变得固定。活动时,学生变换位置更有目标性,场面纵横整齐交互,解决了有限空间内相互干扰的问题。此外,利用合作也能解决球的轮转使用的系列难题。通过巧妙设计发、收球比赛,学生在极短时间内高效地解决球的发、收问题。合作学习的运用,不但提高了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还能让学生在共学、互学、协作中增强戮力同心的合作意识,发展身体素质。

    (二)以律动为统领,指引学生应节合拍

    “趣动”篮球操要做到整齐有序,挑选极具篮球节奏的律动音乐必不可少。在极具律动音乐《绝地求生》(DJ版)统领下,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练习。然而,在球操的实施过程中,有球的学生进行各种球类的练习,无球的同伴做的是蹲、跑、跳跃等练习,如不加以明晰的指令,学生之间无法合乎节拍地轮换练习。学校在《绝地求生》(DJ版)中嵌入明晰的节拍化口令,使每个节拍都有其相对应的动作,学生便能应节合拍地练习。如“四人逆时针运球、传接球”美化为“‘篮上加‘篮”。口令下达后,规定有球的学生行进间运球三拍到达同伴位置后,第四拍转身,第五拍将球回传给同伴,第六至第八拍进行原地徒手运球三次;无球的同伴是跑三步之后,第四拍转身准备接球,第五拍接球后原地运球三次。口令化的律动音乐使活动内容导引化、明确化,原本混乱不堪的画面变得整齐有序,动态中提高了运动负荷。

    (三)以趣味为主线,引领学生欢欣踊跃

    学校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安排了各种篮球熟悉球性、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等基本技能作为篮球操的内容,由易到难地串联动作。在录制口令化音乐时,因动作名称长短不一,打乱了音乐节拍的串联。学校以各种克服困“难”为切入点,美化成“发球、迎‘篮而上、临‘篮不避、弃易求‘篮、知‘篮而行、先‘籃后获、‘篮上加‘篮、‘篮舍‘篮分、青出于‘篮、排除万‘篮、收球”等环节。篮球操内容的美化,使原本拖沓的动作名称变得有节奏性、趣味性和一致性。篮球操音乐一结束,女生组统一右转至前面,男生组右转至后面,两路纵队简单的变换,瞬间形成首尾相连的“O”形队伍,在音乐律动下学生欢欣踊跃地参与体能性练习。

    二、“趣动”篮球操大课间活动的一体化实施

    学校篮球大课间采用踏步进场、趣动篮球操、“O”形跑操、调整放松走、拉伸操、踏步退场相结合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了一体化实施。

    (一)进场有序化

    各班分成人数相等的男生组和女生组。下课铃声响起,班级四个器材小管理员将两袋篮球搬至指定位置后迅速返回,其余人员在班级走廊成两路纵队等候出场。进场的音乐响起,班主任、副班主任一前一后带领学生按照指定的路线进场。到位之后,班主任站于球袋前,副班主任站于另一侧球袋后面,形成前后呼应观察学生踏步,等候其他班级的落位。

    (二)收发球自动化

    快速收发球是提高活动质量的关键。方法是每班发放两个大球袋(每袋能装15个左右的篮球),将女生组一分为二,每队伍中间的两个学生为发球终点,由前至后为前组,由后往前传球为后组,在球袋放好本组所需球的数量,并贴好标签,如二年(1)班前,二年(1)班后,这些细节为日常活动的进行打下基础。当发球音乐响起时,班主任与副班主任迅速将球袋移动到女生组的两侧。在音乐的伴奏下,女生前组由前向后传,后组由后向前传,直至人手一球,统一左手持球于腰间,男生组同时转向女生组。同理,收球音乐响起时,位于中间的两名女生迅速将球往两侧回传至球袋。传完之后,女生组转至班主任,男生组转至副班主任方向。如此一来,两路纵队就自动形成了“O”形站位。班主任、副班主任将球移回两侧指定位置形成路障,为接下来的跑操做好了铺垫。30秒收发球自动化,高效地解决了球的易发放、难回收、苦管理问题的同时又能作为路障进行“O”形跑,体现了一物多用的原则,提高了运动的练习密度。

    (三)球操差异化

    发球音乐结束过后,学生在口令化音乐中合作体验“趣动”篮球操。在实施过程中,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在活动中进行了差异化的调整。如一、二年级学生手掌小,使用的是“5”号篮球,其余年级使用“6”号篮球。此外,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了降低难度的练习。如高抬腿绕球练习,球性好的学生要求双腿依次绕过,球性较弱的学生绕单腿;传球时,高年级学生采用的是双手胸前传接球,低年级采用抛接球,动作的差异化开展使活动更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显示出良好的锻炼效果。

    (四)跑操模块化

    体能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学生体能增强运动水平也就随之提高。篮球操更多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虽然加入一些行进间、蹲、跳动作,但运动负荷仍显不足,需要补充下肢体能练习。因学生年龄的差异,体能不能安排“齐步走”的活动量。学校以递进式的模块化设计年级分层跑,体育教师每人负责一个年段,把控“O”形慢跑节奏,班主任、副班主任根据音乐律动给出鼓励性的手势,观察学生的体征,劝导跑步出现“极点”的学生至篮球袋前进行调整;带跑教师控制跑速使跑操呈现模块化趋势,跑动距离随年段递升。经测试,跑动距离从一年级的525米逐渐增加至六年级的1050米。同一时间内的分层跑动距离体现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安全化。

    (五)放松针对化

    科学而针对性的放松运动能减轻疲劳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活动前的心率,为后面的课程学习做好了准备。学校在跑操后采用一分钟绕跑动路线的放松走,领跑教师在舒缓而俏皮的音乐声中,引领学生大步走回自己的位置,进行原地踏步调整身心,为拉伸活动做好准备。在缓慢的音乐声中,设置六节四个八拍的上肢、下肢的针对性放松拉伸活动后,踏步回到班级,学生心率缓缓地恢复至活动前水平。

    (六)推进同步化

    一套完整的大课间活动需要不断调整和修订方能尽善尽美。篮球操动作多样,方向不一,动作上虽然统一要求,但教学时同一个动作任课教师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不一,导致在合练过程中出现动作方向、音乐节拍融合的紊乱。体育组协同班主任事先将篮球操的动作方法、动作节拍和注意事项逐班开展教学,出现问题开展教研交流,同一个年段进行同步教学和训练,最后全校集中进行配乐和调整。细节活动的同步化推进,使大课间活动井然有序。

    (七)活动评比化

    有效的活动离不开高效的管理。学校德育处将大课间活动得分情况作为班级每周流动红旗的一项重要指标,将每学期的大课间评比活动作为评选优秀班级的重要依据。德育处组织少先队员从各楼梯口、转角处、班级做操位置等进行评分。评分从队容、候场、进场、篮球操、跑操、拉伸操、退场、教师指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培训,确保评价的全面性与合理性,并对活动的权重进行了调整,如篮球操、跑操各占20%,保证了方案的科学性和综合性的同时,确保了活动的质量。

    三、“趣动”篮球操大课间活动实施成效

    (一)为学生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指明了道路

    “趣动”篮球操活动共计26分11秒,运动密度達到了88.46%,运动平均心率遵循逐渐提高后逐渐降低至活动前心率的运动规律。2016年至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2019年,学生标准体重达到75.96%,肥胖率降至6.06%,综合评定合格率达到99.42%,优良率达到69.97%,比2017年提升了8.57%。在思明区小学五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监测中,行进间绕杆运球参与测试的学生,体能优良率达到100%,技能优良率达到93%。经过大课间活动的洗礼,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得到增强,学生更阳光地面对校园生活。

    (二)为教师提高凝聚力构建了平台

    大课间的一体化实施,学校合理分工,自上而下形成体系:校长统筹安排,副校长协调衔接,德育部门开展教育、落实评比,体育组长收集意见、调整方案,体育教师分年段开展教学,班主任做好沟通、管理,副班主任协助指导、配合训练。大课间活动,使教师之间联系密切,对体育赋予的认识变广了,参与活动的意识更强了,女教师们纷纷脱掉高跟鞋一起跑进了大课间,玩起了篮球。教师们在锻炼中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在活动中凝聚力得到了提高。

    (三)为“健康厦门”提供了案例典范

    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工作。2019年3月26日公布了《思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方案》,在此活动中,学校积极推进活动进程,制定出了与课堂学习密切联系的大课间篮球活动方案、设计场地安排表、拍摄完整活动视频、采集相关运动负荷数据等资料,高分获得了“厦门市思明区首届大课间示范学校”称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教授在她的“素言体育”中专稿表扬了思明区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具有时代性和引领性,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而作为思明区大课间评比活动的佼佼者,以合作贯彻大课间的“趣动”篮球操一体化实施,无疑为篮球校本教材的进一步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实践经验,为“健康厦门”提供了思明经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