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精准写作知识是写作教学的关键

    王从华

    课例研讨

    一、回归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

    这次的课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任务情境的创设,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生活。我发现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开始关注他们的生活,找他们的兴趣点,能够回到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中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写作,教师要回到学生的生命经历当中找到他愿意表达的话题。虽然教的是写作,但是写作的材料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不能不关注他,不能不了解他。任务情境的创设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但是,任务情境也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写作的任务情境要完整,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荣维东教授指出,任务情境包含五个基本要素:话题、读者、作者、目的和语言表达。因此,教师在创设任务情境时,要把这几个要素表达清楚,以谁的身份写(大多是学生),读者是谁(有时不特定,可以模糊一些,有些文章还是要明确清晰一些)。赖毓康老师创设的任务情境是:向“北方的朋友”分享深圳春天的独特和美丽,相对来说读者、话题、写作目的都是具体的,也是学生熟悉的话题,应该有话可写,问题是这个任务很难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因此,任务情境的创设可以在为什么写方面增加一些条件,进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二、核心写作知识的开发与整合

    常态的写作教学是先有确定的写作知识,再有写作任务情境的创设。教学最终要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经验,或通过文本呈现出来。很多教师的知识大多是鱼龙混杂的,关于知识的量,一堂课只有45分钟,教好几招,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需要很久。一般一节课一个知识点就够了,最多加一个密切相关联的小知识。

    我们的知识从哪里来的?从学情中来。很多教师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交给学生,但很容易让学生知识开发得不足。知识可以专业地表达,也可以操作性地表达。开发写作知识是我们写作教学的难点,通过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开发合理的知识只有两条路:一是把任务情境创设清楚,二是有充分的学情调查(分析学生文本/老师下水作文)。首先解决学生写不出来的问题,再解决学生写得怎么样的问题。当确定了任务情境,又了解了学情,就要确定写作知识是否蕴含在写作任务当中。

    我们的很多课都给了学生知识锦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留给王平的锦囊:“当你听到魏延说第三声‘谁敢杀我,就冲过去一刀把他的人头砍下来”,这就是程序性知识,比较明确,容易操作。但是我们给的锦囊知识是策略性知识,百搭的,甚至不是任务情境中特有的。

    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仅仅给学生几条锦囊是解决不了学生写作的困难的,于是把这些锦囊统整起来,把知识关联起来,形成一整套可操作的程序性或策略性知识。通过对论文“春花图”的分析,发现朱自清这一段景物描写的知识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景物描写虚实结合有眼前所见,有合理的想象;2.通过视觉、味觉等感官描写景物;3.突出主要景物“桃花、杏花和梨花”;4.按照空间的变化安排描写的顺序。这些知识还处于零散状态,每一条学生都能理解,并具备了运用能力,但从学生的习作可以看出,他们在一个景物描写的片段中,难以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对这些知识整合以后,就形成了新的写作知识——围绕核心景物多角度展开描写。从学生最终完成的习作来看,新的知识学习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体现了较高的写作水平,从《深圳的春天》的三四段,《又是一年木棉开》三到五都可以找到佐证。

    三、要把写作知识嵌入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核心知识确定之后,教学设计的难点就是把知识嵌入到学习支架中,用什么样的支架例、设计几个支架,如何使用支架都要系统考量。支架要略高于学生的水平,不能高太多。大作家的水平太高,作品无法模仿。所谓支架就是一脚能跨上去的,不能太高。图表支架,还有其他支架(美国教材《作者的选择》)。赖老师在第一次、第二次教学中,把锦囊作为学习支架,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并不好。在充分分析学生习作的基础上,赖老师大胆创设了构思流程图支架,分成四个步骤,分别从主次、远近、感官和虚实四个角度综合描写景物的特点,达到了較好的教学效果。

    写作和育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丰富是相互关联的。写作教学要走科学化的道路,仅凭教师一时的热情和直觉化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兴趣的激发和精要知识的支撑,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特点,创设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任务情境,开发精要、有用的写作知识并转化为学习支架,是写作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写作教学的改革与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是同步进行的,需要走科学化的实证研究道路,才有可能做出成效。

    《余华谈写作》选摘

    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这样的话——写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当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在虚构生活里纷纷得到实现时,我就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来。

    写作使我拥有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构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当一个强大起来时,另一个必然会衰落下去。于是当我现实的人生越来越平凡时,我虚构的人生已经异常丰富了。

    我知道阅读别人的作品会影响自己,后来发现自己写下的人物也会影响我的人生态度。

    写作确实会改变一个人,会将一个刚强的人变得眼泪汪汪,会将一个果断的人变得犹豫不决,会将一个勇敢的人变得胆小怕事,最后就是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个作家。

    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贬低写作,恰恰是为了要说明文学或者说是写作对于一个人的重要。

    当作家变得越来越警觉的同时,他的心灵也会经常地感到柔弱无援。他会发现自己深陷其中的世界与四周的现实若即若离,而且还会格格不入。

    然后他就发现自己已经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准则,或者说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他感到自己的灵魂具有了无孔不入的本领,他的内心已经变得异常的丰富。

    这样的丰富就是来自于长时间的写作,来自于身体肌肉衰退后警觉和智慧的茁壮成长,而且这丰富总是容易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