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背景下柴达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郭营立

    摘要:2013年9月,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目的就是创新欧亚各国合作模式,促进形成一个经济联系密切、彼此发展空间广阔的经济合作区域。柴达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已成为青海工业经济的聚集地,由于区域生态脆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古丝绸之路途径青海,形成赫赫有名的“青海道”,又称南丝绸之路,青海道分三路,北路出西宁向西北行,渡大通河,越祁连山,进入甘肃;中路出西宁经青海湖北岸,沿柴达木盆地北缘至大柴旦,北上经当金山口至敦煌;南路自西宁过日月山,沿青海湖南岸、柴达木盆地南缘,经都兰,格尔木,西出阿尔金山至新疆若羌。中路和南路均在柴达木盆地,出省境后经河西走廊与新疆的丝绸之路合并。汉武帝时,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就取道柴达木盆地往返。历史证明,柴达木地区是物流发展的重要通道,加快发展物流业对促进柴达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关键词:丝绸之路;柴达木;物流业;发展研究

    一、柴达木物流业发展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由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七个子系统构成。截至目前物流研究仍主要局限于流通领域、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军事领域。当前,物流业成为国民经济构成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发展物流业是增强一个国家、地区及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柴达木地区物流业发展在全省范围内相对靠后,究其原因由于观念陈旧,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在发展现代物流中,电子商务进展迟缓,导致柴达木地区物流业发展缓慢。为加快柴达木地区物流业发展步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与措施,结合柴达木地区实际情况,试图运用理论探讨,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促进柴达木地区物流企业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加快柴达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实践意义

    柴达木地区基本形成以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煤炭及非金属材料、新能源为主的循环经济工业体系,物流人流逐步增加。加快发展柴达木地区现代物流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柴达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就业率,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而可以促进柴达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观点与创新

    1.主要观点。“要想富、先修路。”依托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发掘柴达木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节点效应,打通物流、人流和资金流,着力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发展理念创新,按照实际需要发展大型仓储,借助省内外先进信息网络技术构成电子商务模式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利用EDI、互联网等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建设,将企业经营网点连接起来,结合柴达木地区区域分布广,城市间距较大的实际,统筹兼顾经济动员物资储备,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信息共用、资源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降低物流费用,服务柴达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创新点。物流的基础要素包括,物流规划、物流政策法规、物流标准化等。物流基础要素是物流发展速度、质量的根本保证。基础打得不牢,无法向高处发展,基础工作不走在前,后面就会越来越乱。柴达木地区现有物流企业发展规模较小,在规模、品牌、盈利能力、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方面与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具有专业物流管理、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竞争力较强的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及复合型物流人才,特别是第三方物流设计与管理人才。本文借鉴东部地区先进物流发展理念,规范物流管理,借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优化的方式,推进柴达木地区物流企业规范化发展步伐,进而实现物流企业专业化发展,借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有序流动,从而带动柴达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柴达木地区发展物流产业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生产、采购和销售一体发展的模式,促使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与世界接轨,增强国民经济实力。

    (一)柴达木地区已成为国家布局援藏援疆物资重要节点

    国家推进支持西部大开发,加速以交通干线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要求青海等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形成与国家整个物流体系相配套的物流产业格局。围绕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格库铁路、格敦铁路、格成铁路等支撑青海省产业发展的新建铁路网络,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统筹谋划青海省新一轮物流产业发展。格尔木市西接新疆自治区,南与西藏自治区毗邻,是我国援藏、援疆的重要物流结点城市。开工新建的格库、格敦、格成铁路必将成为保障西部物资供应和产品运输的重要通道,大力发展以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为结点的物流网络,分别带动大柴旦、茫崖、冷湖三行委,都兰、乌兰、天峻三县的物流发展,形成柴达木地区“两翼齐飞、协调发展”的物流业发展格局,已成为国家战略和推动“兰州—西宁—格尔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柴达木地区已成为青海省发展工业的核心区域

    以格尔木、德令哈为重心的柴达木地区,已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主体功能区之一,是国家“兰州—西宁重点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水电、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和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区域性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全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人口和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完善物流服务网络,加快物流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柴达木地区工业集约发展已成为青海省发展工业的战略抉择。格尔木、德令哈已被列入青海省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结点城市。

    (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充要条件

    柴达木地区地广人稀、物流节点分散、成本高、效益低,亟需发展现代物流业。柴达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物流业对整个地区的发展作用日显重要。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不仅是柴达木地区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柴达木地区凭借资源优越、区位条件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四)加快柴达木地区物流业发展是建设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有效途径

    海西州是我国具有区域特色的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城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日益加快,亟需构建宜居宜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以有效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物流产业在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同时,对于进一步优化、改善城乡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柴达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物流业发展现状与物流产业发展需求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社会发展概况

    1.循环经济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多年建设,柴达木地区已经形成“一区四园”的合理布局,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冶金以及有色金属、特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2.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柴达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基础和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与乡村共同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3.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快速推进。2009年12月,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要求海西在全省率先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按照省委的部署,海西州制定“一年打好基础、三年重点推进、五年基本实现”的实施步骤。 2015年,制约“三农”问题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障碍基本解决,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二)柴达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1.社会物流总量显著增加,物流需求强劲,运输规模稳步增长。公路方面,2015年完成货物运输1851.7万吨,同比增长26.4%;完成货物周转435519.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1.1%;完成旅客运输206.3万人,同比增长1.8%;完成旅客周转29467.2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9%。铁路方面,2015年完成货物运输2168.3万吨,同比下降8%;完成旅客运输156万人,同比增长19%。

    2.物流运输收入增长稳中有升。2008年—2012年期间全州物流业收入平均以16%的增速增长,2012年—2015年,由于全国经济下行,全州物流收入平均增速仍保持在6—8%左右。

    3.物流经营企业成长较快。当前,柴达木地区物流企业已由2010年12家发展到目前的25家(格尔木市9家,德令哈市7家,乌兰县4家,天峻县3家,大柴旦行委1家,冷湖行委1家),注册资金由2010年15863万元达到近20亿元,从业人员由2010年的3024人增长到目前的11037人。业务范围涉及仓储、货物装卸、货物运输、零担托运、快递派送、货运信息交流,经营类别为公路货运、铁路货运、宅急送。

    4.运输和仓储能力明显改善。柴达木地区的仓储设施发展初具规模,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物质基础。2015年底,柴达木地区拥有18万多平方米的仓库、15万立方米的石油库、1万吨容量的冷藏库、4万平方米货场。仓储设施逐步增加,部分企业配备有相应的运输车队,组织形式均为储运物流公司等,部分正规仓库基本达到现代物流企业的硬件要求。

    5.工业企业物流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随着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冶金、特色生物、新兴产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需求增长迅速,为进一步打通商贸流通脉络,推动柴达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柴达木地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跟踪协调服务,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三)柴达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分析

    柴达木地区主要物流需求来自工业和居民生活物资等,农业主要以自给为主,特色农畜产品运量有限,主要通过公路运输。工业运输85%通过铁路外运,13%通过公路运输,通过铁路运能分析,可预测和判断柴达木地区未来物流需求变化,以此来提出柴达木地区工业发展建议和物流发展要求。

    1.青海省对柴达木地区发展物流产业的总体要求。柴达木地区是青海省工业重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青海省约30%以上,青藏铁路和G315、G109将西宁与柴达木地区连为一体,西宁市已成为柴达木地区东向出州外部物流大通道的首选地和上位物流节点城市,是柴达木地区物流的主要来源和中转节点。柴达木地区物流产业在青海省物流产业中地位凸显,十分重要。在《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规划年限为2005—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将西宁、格尔木和德令哈建成青海省3个物流枢纽城市,其中对格尔木和德令哈物流枢纽提出的总体建设要求成为柴达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引。柴达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必须按照全国一盘棋,省内大物流的发展思路,遵从和衔接青海省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实现柴达木地区物流联通省内、通达全国。

    2.柴达木地区工业运输的特点。柴达木地区的资源特色和区位特点,决定了工业原料和生产成品的运输将成为工业运行的关键环节,工业运输具有内部货运以公路运输为主,外运主要依靠铁路干线,运量大且运距远两个显著特点。

    内部货运以公路运输为主。柴达木地区大多为矿产资源加工企业,生产所需原料运量大、运距短。以德令哈的纯碱企业为例,生产200万吨纯碱需要630万吨原料,原料运距不超过150公里。距德令哈200公里左右范围内,分布着鱼卡煤田、木里煤田,达布逊盐湖。

    外运主要依靠铁路干线,外运通道单一,工业产品大部分销往域外,运量大、运距远,货运压力逐年增大(据测算2008年—2015年铁路出州货运量增加约30%)。例如海西地区的800 万吨钾肥,主要运往广州(3800公里);德令哈生产的200万吨纯碱,主要运往山东(2500公里)、河北(2400公里)。

    3.柴达木地区货运量需求分析。2015年,柴达木地区铁路发送货物2168.3万吨,同比下降8%;公路完成货物运输1851.7万吨,同比增长26.4%。柴达木地区外向物流主要以铁路货运为主,以公路货运和管道运输为辅。柴达木地区工业运输需求主要瓶颈是青藏铁路的承载能力。关角隧道的贯通,年货运量提升到5000万吨,局部通行能力倍增,对完善西部地区尤其是青藏两省区的铁路网结构,加强青藏两省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

    四、柴达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组建柴达木物流集团。首先树立科学的物流发展观。在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交通信息网络建设、城市发展规划和物资流向流量的基础上,结合柴达木地区物流实际,按照“大物流”的思路,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先行注册成立柴达木物流集团,在科学分工与定位的前提下,对现有物流中心与园区的考虑,由德令哈和格尔木两个我国西部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和三县三行委六个海西物流节点城镇,以及多个按产业发展需求和连通便利性,点状布局的专业物流区域构成,形成“2+6+X”柴达木地区物流产业分布格局。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将柴达木物流产业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柴达木地区物流业集团化、专业化、全球化发展。

    2.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变发展观念,建设柴达木物流信息网。现代物流业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企业要舍得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真正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物流管理和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提升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运用关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认识,加强现代电子商务和物流理论的研究,吸收省外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借助海西州中心企业服务网,利用资源共享,组建柴达木物流信息网,实现柴达木物流网上办公、网上监控、网上管理的方式,加快柴达木地区物流业与现代网络技术的无缝连接,推进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步伐。

    3.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合理分工,建立良好的物流配送体系。影响和制约电子商务物流规模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建立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撑。没有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持,商品不能及时送到买者手中,电子商务就失去买方基础与发展的依据。建立良好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物流合理化发展,将现有的中通、申通等配送单位的多个货主的货物或商品集中在一起,由物流企业使用统一的物流配送系统进行统一配送。提升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初期的弊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由于业务规模不大,为了有效降低物流费用,提高配送服务效率。防止无效的交错运输,需要大力推行物流共同化,特别是搞好共同配送。共同配送的本质在于充分发挥企业人、财、物及时间等物流资源有效、合理、科学调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益。物流发展情况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相适应的配送方式,进一步优化配送资源,保证物流业利益的最大化。

    4.完善物流行政和行业机构,搭建共同发展平台。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系统发展的要求开展技术、经济和管理等专业化研究,才能使我国物流业发展走向健康轨道,为此政府部门要做好组织和协调服务工作。海西州政府经济部门设立物流服务科,负责协调全州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对口省经信部门物流处,促进全州物流业按照规划和行业要求快速发展。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及时掌握相关政策,学习先进地区物流发展经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使企业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可以通过物流业务的集中,实现规模生产的专业化和成本优势。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使电子商务物流更好地适应柴达木物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

    5.注重物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争取在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物流专业。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海西州人民政府、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与青海省教育厅申请在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物流高职专业,为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利用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州的有利契机,聘请国家高级物流专业人员和浙江省高校物流专家、阿里巴巴高管为学生授课,组织学生在浙江省相关物流企业进行见习,将物流专业打造为精品专业,以大专院校为基地,加大物流管理技术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把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把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为柴达木物流集团培养相关人才,为西部地区物流企业培养更多的工作人员和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海西州人民政府,《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汇编》2015年.

    [2]梁红艳.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影响机制研究[J].东南学术,2015年第1期.

    [3]胡晓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4]贾兴洪,海峰.物流空间集聚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以河南省18地市为例[J].兰州学刊,2015年第2期.

    [5]周志超.南宁市物流产业集聚实证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

    [6]伦墨华.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物流配送系统总体框架设计[J].物流技术,2015,34.

    (作者单位:海西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