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杨小梅

    近年来,教育领域愈发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重点关注学生如何在学习中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审美能力等。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为使初中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应当明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索出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为其今后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活用教材,优化课程设计

    虽然教材是语文教学中最为直接、常见的学习资料,但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仅依靠教材资源并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大部分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仅停留在较为片面的层次上,钻研教材的能力不足,导致阅读课程设计效果差强人意。结合在使用教材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课程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生活化的阅读素材。在具体实施中首先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深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开展教学内容进而扩展阅读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能作为语文阅读课程资源的事物,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含,让空洞的概念变得更为生活化。例如,进行《背影》一课的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播放PPT或人物传记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述作者的生平经历。然后让学生结合作者生活经历,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章所表达的内涵进行探究和思考,充分体会文章表达的浓浓父子情。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每一段的主要意思,再结合全文的中心思想,与教师交流,快速掌握文意的方法。最后由教师对文章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表现进行合理评价,表扬积极主动表达看法的学生,鼓励学习他人优秀的阅读方法,自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不能被动接受阅读知识,所以教师在加强自身研读教材能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来优化阅读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的核心素养,进而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多元教学,丰富课堂形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长期采取相同的教学措施会让学生渐渐对语文阅读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抵触等不良情绪,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可经常选取一些质量较高、意蕴丰富的文章,开展“精品阅读”课程,让学生能够领略不同类型文章的魅力,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此外还有利于学生提高筛选有效阅读信息的能力,在阅读积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教师还可给学生布置适当的“阅读笔记”任务,摘抄记录文章的精彩语句或片段,以此让学生意识到随手记录对于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养成随手记录的良好阅读习惯,学会以记录方式不断扩展知识面。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多元教学方式,能够丰富课堂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例如,进行《猫》一课的阅读教学时,教师提前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动物之爱》《狗》等相关资料,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给学生,让其自行阅读。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有哪个同学家里养猫呢?”“有谁知道猫的性情吗?”等,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和分享中。趁着学生对“猫”的热情未退却,立即引入课文内容,令学生快速进入到阅读学习状态中。完成课文学习后,要求学生结合之前在课外阅读任务收获的知识,写一篇阅读笔记,以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总之,学生能够在丰富的课堂中锻炼自主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积淀。

    三、创设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阅读学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阅读学习情境的影响,情感氛围营造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轻松活跃的阅读学习氛围中,自行探索并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众所周知,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故教师不应对学生设置过多的阅读条件,避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否则将会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持续降低。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进其一直对语文阅读学习保有高涨热情。例如,进行《故乡》一课的阅读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收集各自故乡的照片或视频,制作“我的故乡”主题PPT。在正式进入课文阅读学习之前,让每组代表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与全班一起分享故乡的优美风光、发生的小故事等,唤起学生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引发了全班热烈讨论。教学氛围活跃起来后,引入课文阅读内容,让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切身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及内涵。最后为学生讲述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让其加深对文章核心思想的理解,深刻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感受和希望。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氛围影响,进而萌生较为强烈的阅读兴趣,快速掌握文章的阅读技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感受文章情感时提高自身的人文情怀。

    四、指导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目标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这意味着学生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才能够完成教学阶段的阅读任务。因此,教师正确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对提高阅读效率十分重要。教师应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实现语文阅读有“路”可循。教师应教导学生針对不同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对于一些文意较为浅显的文章可采用“略读法”,进行有选择性地快读或粗读;对于一些具有文学价值、内容丰富的文章则采用“精读法”,做到口、眼、心、手面面俱到,勤于随手记录,仔细品读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指导学生在环境有限制的情况下采用“默读法”阅读文章,保持高度注意力快速浏览文章,及时消化理解关键信息。教师嘱咐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后,要将其应用到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并不断探索,实现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坚持三个阅读标准,一是读懂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其写作心境以及文章表达的意境,如要站在《乡愁》作者多年未能回归故土的视角,感受遥望故乡的惆怅和浓浓思乡情;二是读懂文章形象,如品读《荷塘月色》时,要读懂文章中的“柳”表达的是作者对江南的依恋;三是读懂自己,通过文章来剖析自己,利用文章的美好来浸润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更成熟、完美。有效的阅读方法除了能够提高阅读效率,还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理性思维。

    总而言之,教师要科学合理设置语文阅读课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核心素养理念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为目标,采取各项有效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才能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初级中学(22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