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研究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利于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本文借助实证问卷调研的方法,对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的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和大一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情况做了调研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教师应深挖现有教材,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编写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材;大学英语教学中,“德、知、行”相融通等。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增强其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高职高专

    【作者简介】杨勤(1986-),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助教。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行,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能力。《纲要》指出,公共基础课程方面,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因为受众面广、学时长而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充分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外国文化的同时,能辩证地看待中外文化差异;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一颗中国心,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育人的作用。大学英语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设在大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不仅课时多而且上课的学生人数多(除英语相关专业外)。研究和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能帮助培养出具有崇高理想和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思政”是“大思政”理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呈现。“课程思政”旨在挖掘和发挥专业课、通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功能,使其与德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

    课程思政强调的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即教师应把这种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融入教学设计中、课堂活动中、授课内容中、课后任务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个人理想和追求、为家乡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在人才培养整体过程中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是西方国家很注重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例如,在英国开设有《公民科》,在加拿大开设有《公民教育》,在法国开设有《公民道德教育》,在美国开设有《社会研究》,这些课程都强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国外高校的公民教育是一个“课堂—校园—社会”分层立体的教学模式。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公民教育”是未来公民教育的发展趋势,应让学生树立世界公民观念。国外公民教育的理念给国内思政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我们应结合我国大学生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国内研究现状:通过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进行检索,共查找到近五年的文献170篇,包括硕士论文、期刊杂志和会议。硕士论文只有1篇,是2019年安徽农业大学王丹丹的《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主要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期刊论文,主要集中于教学模式、实践途径和教学格局构建等研究。安秀梅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刊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11期),提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有效途径。 李平、王聿良等的《“大学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刊于《淮海工学院学报》2018年第10期),在对“大学英语”课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大学英语”课程的理念、内容、方法和路径,以期实现课程协同、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刘晓阳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刊于《吉林工商学院学院》2018年第5期),提出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主要路径,包括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中国文化素养、完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机融合等。 黄怡凡的《课程思政体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刊于《文教资料》2018年第5期),在“创新型外语人才”和 “全方位育人”的基础上,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存问题,并从大学英语课程本质特点、课程优化等方面探讨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途径。 谭苏燕和章庆娥的《课程思政背景下国家认同感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刊于《教育理论研究》2020年第9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素养三方面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国家认同感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现路径。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学者们对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实施路径进行了研究,制订了应对策略。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基于本科层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基于高职高专层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较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和有效对策方面。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本文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实证问卷调研的方法,对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和大一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实践措施。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任课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

    2020年7月,笔者针对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和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该校共有54个大学英语教学班级,课题组随机选取了10个班级(共300名学生)通过问卷星发布问卷进行调查,共收回289份电子问卷。根据数据反馈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等指标,确定有效问卷289份,问卷有效率96.33%。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知,24.91%的学生不了解“课程思政”,70.5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实行“课程思政”教学,66.78%的学生认为当前该校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程度一般,52.25%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上课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同时,笔者对该校的9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作了课程思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缺乏“三全育人”的意识;教师们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的学习,而忽视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和学习;部分英语教师不知道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等。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应对策略和实践措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利于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1.教师应深挖现有教材,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教师深挖教材确定思想政治教育题材后,就会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升华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兴趣,这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能力,而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样才有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教师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深挖教材,确定思政主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存在缺乏政治素养、自我约束力差、自我学习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如何培养这些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职业素养,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符合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例如,“How to Build a Brand Name”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设计品牌的三个步骤:起名字、设计广告语和标识图案。品牌名称承载着企业的理想,品牌广告语蕴含着企业的文化精神,标识图案展示着独特的企业形象。笔者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发现原文中列举的示例全部都是国外品牌,如可口可乐、星巴克、李维斯等,没有中国品牌。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引入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部分民族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李宁等,对设计品牌名字、广告语和标识图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引入这些民族品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支持优秀民族企业,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能用英语简单介绍中国民族品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编写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笔者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材的文章源自国外的文章,确保了语言的原汁原味,但是中国文化元素严重缺失。大部分大学英语教材侧重于介绍西方文化,而缺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编写以思政为主题的大学英语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落实《纲要》的精神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大学英语课程育人的作用,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现行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目前,笔者正在带领团队编写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材,把思政内容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本教材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编写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将三观塑造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推动和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本教材以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职场话题为主线,融入思政内容,精心选取富有时代气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思政教育和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及语言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

    3.大学英语教学中,“德、知、行”相融通。德即育人,知即传授知识,行即培养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德、知、行”应相融通。进行英语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不仅了解西方文化,更能有意识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完善个性,健康成长。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增强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在教学中加强隐性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选材时考虑材料的价值引领作用。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健康成长。通过“德、知、行”相融通,深化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树立正確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完善其个性,促进其健康成长。

    五、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利于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本文借助实证问卷调研的方法,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应对对策和实践措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它是大学英语教师在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02):114-119.

    [3]戴贵龙.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OL].人民网.2019-02-26.

    [4]王丹丹.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9.

    [5]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84-85.

    [6]李平,王聿良,吴美玉,等.“大学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16(10):137-140.

    [7]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34(05):126-128.

    [8]黄怡凡.课程思政体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文教资料,2018(05): 209-211.

    [9]谭苏燕,章庆娥.课程思政背景下国家认同感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