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赵静?周英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五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了将人才培养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推进的核心点,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师资力量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赵静(1987-),女,汉族,湖北沙洋人,武汉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及应用语言学;周英(1986-),女,汉族,重庆开县人,武汉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武汉学院2020年度校级重点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YZ20200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大学英语”课程历来是高校中课时多、历时长、覆盖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课程之一,“五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有助于逐步改变高校思政教育的“孤岛化”困境,形成三全育人的立体化育人格局。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类研究涉及对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许多学者(李平,2018;安秀梅,2018;卢军坪,2019)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辨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效应强,因此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类研究侧重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的探索,研究者(梅强,2018;刘晓阳,2018;朱梦洁,2019;)集中讨论了如何从建设教师队伍、完善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等方面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第三类研究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研究者(王成霞,2019;蒋婷婷,2019)以大学英语教材为基础,以教学案例展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第四类研究集中思考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杜跃刚,2019;靳秀莹,2019)剖析了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決策略。

    同我国一样,国外也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美国没有“思政教育”一词,只有公民教育或国民教育,其目的是强化公民的国民意识、民族责任感和认同感。美国的专家学者长期致力于研究如何在语言教学或者其他学科教学中融入公民教育内容,并提出学科互融的理念。在英国,学校没有单独的思政课,但在课程设置中都有涵盖道德教育的内容。研究表明,通过兼容并蓄的德育内容和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对大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式教学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道德考核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较少,而国外思政教育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他们把思政教育融入语言、教育、哲学、心理、历史等课程教育活动中的理念对我国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大学英语课程兼具覆盖广、跨度大、学时长等特点,使其成为隐性思政的重要渠道,将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育德作用,能实现大学英语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1.有助于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是课程思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的育人功能,落实大学英语教师的育人职责,把“立德树人”工作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进而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助力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大思政”教学体系。

    2.有助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有助于改革教学大纲、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真正实现将思政理念和要素融入教材中,从而为课程思政提供素材支撑和价值引领。在教学方法上,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只关注语言传授和技能提升单一化的倾向,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评价上,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表现进行考量。在终结性评价中,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对单纯英语语言知识的考核,增加对文化理解的考核。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多维度、立体化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形成多元化、思政化评价体系。

    3.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实现全人培养目标。大学英语是传授语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必修课程,占时多、授面广,兼具工具性及人文性,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结合大学英语授课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长期连贯地、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深化学生的思政理论,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4.有助于提升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要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思政要素有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也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政教学能力,具有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的眼光与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中,并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最直观的思政教育。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助于打造一支思政意识强、业务水平高、师德师风正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

    三、“五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在“五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模式图中,学生是主体,处在最中心的位置。“人才培养是高校课程思政推进的核心点”,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同样需要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点,坚持“以生为本”,时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无论是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环境、丰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还是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师资力量,最终都是服务于学生这一主体,即“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五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中,优化教学环境是成功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保障,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载体,创新教学方法是核心,完善教学评价是重点,提升师资力量是关键。五条路径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应,合力践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环境的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环境是指为教学提供保障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环境的优化,一方面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即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制度环境,进而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拓展第二课堂为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文化环境,使第二课堂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建立健全制度,首先需要建立思政领导体制,充分协调和发挥学校、院系和教师三个层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学校整体推动—学院系部主导—教师全员参与的全方位行动领导体制,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学改革、教材修订、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成果应用等配套制度。最后要建立思政考核机制,将“课程思政”列入教师考核内容。只有从以上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顺利进行。

    拓展第二课堂,首先可以借力各级赛事,融入思政主题,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三赛等,在初赛题目选择上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依托校级活动,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在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翻译比赛和英语话剧表演等各类活动中有效地融入思政主题,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让校园成为思政教育和实践的主阵地。此外,还需要利用网络平台,延伸思政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思想交流和人文关怀,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者。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丰富。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而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着力点多以英美文化为核心,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因此,要强化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功能,就要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如图3所示,一方面,可以依托主干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着力发现蕴含其中的爱国主义、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在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做好思政教育。另一方面,教师需利用智慧平台,补充思政素材。互联网上充斥着海量的资源,教师在甄选素材时要考虑在量上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在质上要能反映中国文化的特色,在形上要丰富多样,在课程的面上要充分覆盖。此外,还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自主开发资源,录制思政微课,在课程制作上既要紧扣单元主题,又要精选案例,巧设问题,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同时还要短小精悍、生动有趣。通过挖掘已有教材、补充思政内容、自主开发资源,最终建立起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

    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核心,本研究拟采用以项目实践为主线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既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又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传递。

    如图4所示,该模式中,线上线下学习和项目实践相互交融,课前,学生完成平台内容自主学习,同时进行思政主题拓展,线下实体课堂教学,教师呈现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辨,并精讲重点内容,在线上线下学习过程中都有即时的师生、生生互动和对教学的反思评价,这种混合互动、注重问题案例引领的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项目实践活动也是本模式的一大特色,它有机地融入线上线下教学中。学生通过中外文化分享、校园生活评述、单元主题展示、配套习题讲解、时闻热点播报、时政新闻精听、典籍译本细读,名篇名段翻译等一系列课内课外活动进行参与式、体验式学习。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主线,学生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4.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完善。如图5所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化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价两大板块构成。

    形成性评估(40%)包括考勤、作业和自主学习。考勤(10%)来自学生线上互动参与、实体课堂出勤和参与讨论。作业(15%)指线上线下作业、项目实践的完成情况,评价维度不仅限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还会全面考评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因素。自主学习(15%)侧重考评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课后自主探究和第二课堂参与情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终结性评估(60%)为期末考试。在考试内容上除语言知识外,还应合理适当融入各类文化知识,在终结性评价中注重人文内涵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评价方式上,将云端智评,学生自评,师生、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多元立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化评价体系实现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思政化,力争以评促思、以评为学。

    5.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师资力量的提升。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师资力量主要通过“内修”“外炼”双管齐下的方式来进行。

    如图6所示,“内修”指英语教师需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意识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育人的主要过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强化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

    “外炼”则指英语教师要打破学科范畴,开展学科间跨界合作,组建英语、思政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研团队。既要“引进来”,邀请思政课教师为外语教师举办思政讲座,又要鼓励外语教师“走出去”,参加思政主题学习,观摩优秀示范课,最终建立起一支思政意识强、思政能力强、思政素养高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四、结语

    在“五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中,通过加强顶层制度建设和拓展第二课堂优化教学环境、深挖教材思政元素,利用平台补充思政素材和自主开发的思政资源而形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采取以混合互动为特色、项目实践为主线的创新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成多元立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化评价体系以及通过内修外炼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师资力量五方面的探索,将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功能,把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李平,王聿良.“大学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

    [3]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

    [4]卢军坪.大学英语课程推进“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2).

    [5]梅强.以点引线,以线带面——高校两类全覆盖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9).

    [6]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10).

    [7]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8]王成霞,袁俊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动态系统化设计和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

    [9]蒋婷婷.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丽水学院学报,2019(6).

    [10]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8).

    [11]靳秀莹.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