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杨洁

    摘 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借助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优势,围绕学生心理特征,展开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推动教育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心理状况;健康教育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121

    大学生面临着青春烦恼与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就业选择等多方面的压力,加上缺乏自我情绪调整与心理疏导的方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而大学生已然成为承载家庭与社会责任的主要群体,为避免学生受心理问题出现自杀与犯罪等不良现象,要求高校加强反思与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积极贯彻《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规范要求,针对性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建立坚固的心理防线,推动学生走正轨发展道路。

    1 图书馆提供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

    1)环境优美。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潜移默化与润物无声,从心理学入手分析,视觉信息科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与行为及心理状态。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环境优越,在艺术造型与形象及环境设计等方面,无不突显了文化气息与民族特色及时代精神等。优越的人文环境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等情绪,陶冶学生情操,利于阅读效率提升与思维活化,更利于健康心理培养。

    2)知识丰富。图书馆有知识海洋的美誉,拥有各领域与各学科及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可充实学生大脑与精神世界。也包括心理问题疏导等方面的文献知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信息来源广泛与便捷,夯实了心理素质教育理论资源基础,对学生智慧增长与心灵启迪及道德素养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第二课堂。图书馆是学生重要课外教育基地,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其他部门不能比拟的优势。在图书馆内的主体关系平等,可减少学生心理治疗的恐惧与心理咨询的无奈,同时确保了个人隐私保护。学生可通过网络对话或查阅文献资料等途径,充分呈现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实现情绪全面释放与宣泄。这种方式不仅被学生认可与接受,同时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改进[1]。

    2 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1)认知缺陷。大学生普遍存在争强好胜、攀比强求、患得患失、外界刺激敏感、对人对己不满意等认知缺陷。认知问题会让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与问题处理方面困难,会增加心理痛苦[2]。

    2)性格孤僻。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紧张,群体生活适应性差,时刻保持紧张焦虑内心,导致生活与学习等失去动力及意义。

    3)生活单调。大学生受考试考研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不得不放弃兴趣爱好,缺少课外活动,会促使其感到压抑紧张与孤独寂寞,容易出现情绪不稳与失眠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甚至会降低学习效率。

    4)青春烦恼。体现在暗恋与早恋及婚前性行为等方面,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中后期,也面临着步入社会的适应期与完成学业的转型期。此阶段的学生内分泌系统功能旺盛,对性的欲望较强,但受家庭社会责任要求影响,需要学生控制情欲,导致学生性烦恼逐渐加强。同时也体现在现代自由价值观与传统文化观念的矛盾冲突方面,给学生带来了更多青春烦恼。

    5)经济烦恼。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家庭经济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兴趣培养。当陷入经济危机后,会无法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尤其是在他人生活无忧无虑状态的比较下,会加剧内心矛盾冲突,甚至很多大学生为了解决钱的问题而走入歧途。

    6)就业选择。大学生对就业期待值高,充满实现未来规划的激情与希望,但现实带给学生的痛苦与不安,让学生逐渐厌恶与逃避就业。甚至很多大学生将考研作为最后拼搏与人生发展方向,受精神与体力的煎熬,会加剧学生焦虑抑郁心理。

    3 图书馆展开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

    1)开展阅读疗法。从个人阅读治疗方法入手分析,大学生自觉性与爱好阅读习惯或是解疑答惑的角度去阅读,会在阅读中产生心灵净化与感悟及移情等作用,从而解决心理问题。从指导性阅读入手分析,由心理辅导员或心理医生、馆员等专业人员,对学生阅读治疗全过程给予指导与监控及评价,如推荐有心理治疗作用的文学作品,对治疗成分深入分析,对学生阅读给予提示,共同讨论阅读体验,通过倾听全面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对后续阅读给予专业指导。阅读后展开讨论与效果评价,进一步强化阅读指导作用。从团体阅读疗法入手分析,可成立阅读治疗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与讨论,增进阅读乐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的感悟。

    2)差异引导法。低年级新生面临着学习方式方法与目标模式等方面的过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让学生接纳自己及周围环境,以最佳身心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馆员可向学生推荐人际交往与成长适应及情绪调节等方面的书籍,给予适度阅读指导,帮助其快速过渡转变。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任务量繁重,同时陷入情感沼泽与工作打算,千头万绪无法保持清晰头脑,不能及时得到心理帮助,会加剧焦虑等负面心理,甚至会产生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加强学生对健康人格的认识,教会更多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接纳与理解的程度,以稳定情绪,客观看待人生烦恼,以积极豁达的心态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馆员可以推荐情绪调节与性心理、价值取向、人格教育等方面的书籍,掌握艺术沟通技巧,通过主动沟通交流了解心理动态,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除此之外,对不同心理问题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有性心理障碍的学生,多利用情绪升华法干预,解决道德规范与性强烈渴望间的冲突。对有焦虑与自卑及偏激等问题的学生,多通过补偿法进行干预,通过转换途径等方式达到原目标,以实现心理平衡。

    3)提高馆员服务质量。首先提高馆员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要求其具备健康心理与高尚情操及健全人格,用热情饱满与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应当有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識结构体系,对大学生心理状况与心理活动规律明确了解,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展开心理素质引导,推动学生协调发展[3]。其次创新服务理念,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素质教育。拓宽服务范围,丰富服务模式;定期举办成才与读书及修养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活动,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定期请各界杰出代表开设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敢于开拓创新与豁达的心理素质;通过图书馆网站设立心理素质教育网页,或通过宣传栏等方式,加大宣教力度,为各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加大图书馆业务骨干培训力度,积极成立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机构,设立学生心理辅导室,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创建心理档案,解决学生心理困扰,定期展开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教学。

    4 总结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对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为提高服务质量,应当在人文环境与馆员素质及活动模式等方面加强创新,同时不能与教育规定及时代背景等方面脱离。因此还需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多借鉴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经验,协同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切实发挥图书馆建设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尹桂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阈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策略[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39(6):439-440.

    [2]刘惠.面向交互式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11):35-37.

    [3]殷广金.大学图书馆读者心理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J].传媒论坛,2018,1(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