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与偏离:中外合拍片《别告诉她》之“中国根文化”探赜

    孙强

    

    《别告诉她》是一部关于探讨中美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寻根的中外合拍片,影片通过奶奶生病,一代二代移民回国探望,不同移民家庭在中国相聚,使得不同的价值观在这里交叉、冲突、融合。“影片中的中国,是主人公被打断消失的童年,是‘海外移民大背景下,需要被消化被认可的‘中国本源。”[1]在经历了漫长的争吵,主人公内心不断地挣扎后,比莉最终认可长辈“别告诉她”的选择,认可长辈中国式做法的正确性。导演试图通过团聚和选择进行连接,揭示不同年龄段华裔对中国根文化的认识。导演的目的是通过中美文化的差异,进而展示“中国寻根”文化的重要性,表达对中国根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但理想是伟大的,现实却是艰难的,导演想对中国根文化进行深刻的表达,但是却出现一些失误,对中国特色文化表现不足,汉语台词的直白重复,导致对中国根文化表现的不足,影响到在中国观众心中的口碑。但影片通过华裔导演之口,表达海外移民对中国寻根文化的认可和探讨,无论如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别告诉她》对中国根文化的追寻

    “中华根文化”是指起源于中国、对中华民族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主流思想文化,例如龙图腾、京剧、中医武术、诗歌书法、孔子、庄子、礼仪之邦、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宗亲文化等,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就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凝聚力、亲和力。《别告诉她》是一部中外合拍的影片,中外合拍电影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差异的研究。“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人民,因居住环境不同,导致的价值观念、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在双方对比上会形成鲜明的文化差异。”[2]《别告诉她》就是研究文化差异的典型类型片,通过展现中美文化的不同,进而对中国“根”文化的追寻。

    (一)海外移民与中国根文化的分散隔离

    影片的大背景是华裔移民,比莉一家和浩浩一家在美国和日本移民,这种移民的大背景带来的是家人的分离,文化的隔阂,几十年生活在异地他乡,无疑会改变一个人。比莉在纽约长大,汉语说得也不流利,同样作为移民的浩浩,汉语就更不流利,这种中外混合语言巧妙地勾勒出其“双重文化身份”,进而展现出寻根的艰巨性。在影片正式进入中国之前,比莉一直在美国,在奶奶确诊其他人都回国后,父母认为她不用回国,阻止她接近浩浩在中国的“婚礼”。这实际上是默认比莉是从中国人家庭中掉落的碎片,不属于中国的根家庭,可有可无。这种脱落是长久移民所带来“分散”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移民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被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所分隔,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分离所带来的生活经历,也塑造了不同移民对中国的态度和看法。与第一代移民的父母相比,第二代移民来说,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逻辑完整的历史、语言和记忆。在父母的想象中,比莉已经是中国根文化的“脱落者”,不需要被中国的血脉所束缚,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空间的分离表现为生命的断裂。

    不仅是比莉对中国的家庭相离很远,父母一辈离中国原生家庭更远,这种隔离通过“围桌聚餐”这样一种形式表达出来。在中国文化中,一家人围桌吃饭聊天是很常见的,中国根文化十分注重宗亲制和血缘制,每到节日或亲人嫁娶丧葬使,一家人就会团结在一起,吃饭交心,饭桌上要懂礼貌,要讲礼仪。但影片却不同,充满了争吵与隔阂,在聚餐中,导演故意没有使用包含所有家庭成员照片的全景镜头,而是直接使用蒙太奇剪辑的方法,谁说话就对准谁,镜头是一个个的。9个人被用来分开镜头。这9个人多年来第一次在一起,按理说不应该分割,应该表示一种大团聚,但导演却对他们进行分割,当镜头突出某个讲话人物时,其他人都“忽视不见”,只有讲话者独自的自叙,其他人只有在相框左下角和右下角,依稀可以看到身影,这表明每个身临现场的家庭成员,心理状态都是孤立和疏离的,显示了长期移民者对母国文化的差异与隔阂。要让不同的海外同胞信奉中国的根文化,关键在于提升海内外同胞的文化认同,只有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海外同胞才能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中国根文化下团结一致。而影片中比莉和浩浩一家分别生活在美国和日本,海外移民因为长久生活在国外,各自受各自移民国家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根文化已经遗忘,导致同家同源的同根文化被撕裂。

    (二)中美文化的对立和碰撞

    为了让观众更深地了解中国根文化,影片拿出美国文化进行对比,片名《别告诉她》的重点在“告诉”两个词,“告诉”或“不告诉”,这就引出了影片的主题,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比莉认为她应该告诉她奶奶真相,因为奶奶“有权知道”,而比莉的家人、父母、大伯认为不应该告诉,认为这是为奶奶好。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中国重视集体主义,而美国强调个人主义。与许多东方国家一样,中国文化强调集体意识,个人认同是以社会制度为基础的。

    大伯对比莉说:“你们(美国人)把生命看作是个体的,这正是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东方人把生命看作是集体的,家庭、社会。”告诉与不告诉反映了权利和责任的不同。“美国人认为,不管家庭成员有多重要或需要帮助,家人首先应该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中国人认为,当危机来临时,家庭成员应该团结起来,为他们的亲人度过难关。”[3]在华人的世界里,重大的事件从来都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家人一同决定的,这与美国的个人独立截然不同。比莉的大伯隐瞒奶奶不告诉实际病情,在美国隐瞒病情是违法的。

    在第三场“团圆饭”中,明显显露出不同移民不同价值观的碰撞,表现了人物的对立和冲突。在这一幕中,比莉母亲和姑妈就中美两国谁更好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姑妈觉得现在的中国是黄金遍地,美国不如中国。比莉的母亲嘲笑姑妈,既然这样为什么把儿子宝送出国留学,比莉的父亲说我们现在应该说我们是美国人,因为我们有美国护照。在这场关于物质和情感的争论中,外国人身份的认同被明显提出来。住在美国的比莉一家坚持美国的价值体系,而姑妈的那句反驳美国的月亮难道比中国的月亮还圆,不仅讽刺地显示了华侨的自尊,也戳破了每个跨国家庭的伤疤。在比莉的父母眼中,他们不在乎在中国家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学识、财富,也不管他們的逻辑是没有道理的,他们只想灌输自己的思想,为孩子选择一条简捷流畅的道路,即留学致富的路,不想了解彼此的世界,不知道孩子的目标和兴趣等,是否会喜欢中国,他们片面认为美国是好的,具备某种高大上的特质,这反映了某些美国移民者普遍的优越感。

    聚餐结束后家人回到宾馆,关于奶奶为什么不去美国,比莉妈妈对比莉有一段对话,她认为奶奶不去美国而呆在中国,是因为在中国可以保持更多的权威。中国根文化是一个讲孝道的国家,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第一准则,传统儒家文化奠定了严格的伦理秩序,子女应该孝敬长辈,长辈拥有无尽的权威,而在美国是一个讲究自由独立的国家,孩子成人就不再听从父母的安排,奶奶如果到了美国就没法对子女指手画脚。这展示了比莉妈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指责,对美国自由独立的自豪。通过以上种种可以发现,作为海外移民的比莉父母仍然对中国根文化保持着偏见和距离,陷入欧美文化优先的思维圈。到海外长久的移民者,接受美国高等教育和美式民主的“洗礼”,想当然地认为美国的自由主义比中国的传统集体主义要更加优越,这种表现了对中国根文化的肤浅认识。这种文化的冲突不断扩展,弥漫影片的前半段中,深刻地表现了海外移民对中国根文化的隔离。

    (三)对中国根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对于比莉的父母这一代移民来说,一方面他们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另一方面他们在国外生活和工作。这种“两重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认知,影响着比莉对“善意谎言”的内在纠结,对中国“根文化”的多重思考,但最终他们选择对中国根文化的认同。虽然在前半部分反映了移民家庭对中国根文化的分散隔离,但是对中国根文化的认同也时刻隐藏在电影中,影片开头的文字提示:“一切从一个谎言开始。”但这个谎言其实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而影片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人性并未在这里背离,移民家庭一直在寻根,这里的奶奶象征着中国古老的家庭,象征着他们的“根”。开头在异域的世界比莉和奶奶用电话联系,告诉人们这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我们通常会认为不见面只打电话代表人性的薄凉,可是在异国因为无法见面,打电话恰恰能表现人性的温暖。在打电话时比莉没有告诉奶奶自己没有得到奖学金申请,无论父母一辈还是比莉自己,都不喜欢把坏消息告诉别人,在心底她也认同不告诉坏消息这种做法。

    让眾多儿孙移民回国齐聚一堂的是奶奶的生病,或者是浩浩的“结婚”,结婚在中国带有传宗接代的意思,这种思想在中国社会深入骨髓,是绝大多数人生命的底色。在中国文化中,家人生病(死亡)或家人结婚(新生),自己不管有多忙一定要回去一趟,否则就会认为是不孝顺,不是家庭的一份子。“与西方强调成人后自由独立不同,中国根文化有回家的传统,所谓的寻根也就是回家,‘血浓于水在中国流传上千年。”[4]这些华侨华人的后裔,对中国根文化的传统和祖训念念不忘。独特的“根”文化,如同一根脐带,滋养着无数海外游客的怀旧情怀。他们通过确立他者在异域文化中的身份,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本体身份,但是回归祖国,则展示他们骨子里祭祖的信仰,清楚地反映了海外华裔对母国文化的深切怀念。

    虽然在影片中不同移民家庭有所争吵,如比莉的父辈关于中美谁更优越的争吵,但在争吵的最后,奶奶定力十足地说:“我们当然都是中国人。”奶奶用这句话结束了争吵,不仅让孩子的身份得到了清晰的认同,也让影片回归了“寻根”主题。在影片前半段比莉不同意把奶奶绝症美化成一个良性肿瘤,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比莉成了最大的推手,领导着家人前进,拿到医院的检查报告后,请人去修改,修改医院的检查报告,这应该是违法的,可是比莉也不阻止,显示了对中国集体主义做法的认同,中国的人性的温暖最终战胜美国司法的严肃。在影片的结尾,比莉站在纽约的大街上,吸气并发出“啊、哈”。呼啸声来自纽约,通过镜头的切换,惊动了长春奶奶家楼下的一群鸟。影片中经常出现麻雀,在影片的开头部分,在比莉的美国家中出现一只麻雀,在影片的中段,这只麻雀在中国的家庭中出现,在影片的末尾,这群麻雀出现在奶奶楼下的树林中,它就像一个隐喻,一个活泼的精灵,连接着整部影片,一种文化符号,在中美的家庭中穿梭,影片通过这种方式,使中国根文化在这里实现了联系和传承。

    二、《别告诉她》对中国根文化表现的不足

    (一)对中国特色环境文化刻画的不足

    尽管有着真情实感,但是这部影片在表现中国根文化时却有很大的不足,在表现中国根文化时,为了让观众对此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的差异极为重要,而导演仅仅想通过人物对话来表达这种差异(事实上影片的汉语台词也十分欠缺。)导演没有通过广镜头来显示中国独特的文化环境。当比莉从美国回到中国时,导演却没有显示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如京剧脸谱、瓷器、丝绸、飞檐、宝塔、狮子舞等,都不在影片中,而通过这些文化符号,恰恰可以展示中国传统的根文化,展示中国根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而影片只是展示了高楼大厦,而这在美国也可以看见。当影片切回中国时,导演应该采用更多的特写镜头来展示中国独特的环境,从这里也能见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的不同,可导演只是通过普通的镜头来表现。

    再比如奶奶的掌法,这是影片表达中国根文化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国的太极拳博大精深,道教作为中国的一种地方性宗教,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内在力量。具有阴阳和谐、无为而治的理念,包含自然平衡,阴阳协调、以静制动等文化哲学,它是中国文化最神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有些老套,但在许多影片用却屡试不爽。在奶奶教比莉掌法这个桥段,奶奶可以趁此传递中国哲学,却被比莉游戏化的掌法带过。颇具喜剧性的是奶奶的掌法,因为它根本不像掌法,虽然“吸气、吐气、出掌”代表了一些中国文化,但比起太极拳,它所包含的中国特色无疑非常不足,只是空有一些外在形式,没有触及太极的文化内涵。导演又一次错过了展示中国文化的良好时机,导演通过对中国仅有的童年记忆,肤浅地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挖掘没有深度,使得这些场景无法深入中国观众的内心。

    影片想通过这些桥段来表达对中国根文化的探究,建立与中国观众根文化的同一性,但是根文化同一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自我的实现,依赖于民族共同体所共享的文化根基,依赖于共有的历史经历和文化规约”[5]。《别告诉她》的导演编剧试图在西方现时经验之上,与中国观众的历史经验之间建立“根文化的同一性”,以实现双方心理的感知和认同,本身就是一种错位,双方感知的时间和地点不在一个维度,美国观众是短暂的现在,中国观众是长久的历史传统。在美国观众现在的心中影片展现的中国元素,包含着中国根文化的特色,可是在中国观众历史传统的心中,这些外在形式都已经很熟悉,并没有触及中国根文化的文化内涵,没有丝毫吸引力,中国观众自然会觉得影片对中国根文化的深刻挖掘不足。

    (二)对中华汉语言表达塑造的不足

    汉语言是中华儿女共同使用的语言,是表达中国根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是国家根文化保存下来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影片对中华汉语言的刻画明显不足,汉语台词十分欠缺,倒不是说这些华裔人的普通话不标准不流畅,而是说人物的台词根本就没有体现汉语的哲学和美感,以及语言背后包含的中国根文化,有的地方不断重复,有些台词对话太过直白。比如在大伯送比莉去宾馆的路上,两个人进行深入的谈心,当大伯以长辈的态度跟比莉交谈时,比莉只是简简单单重复“我知道、我知道”,大伯问了很多次,比莉也只有这一句話,这样的解答显得非常没有礼貌。在中国根文化中,当长辈向晚辈问话时,晚辈应该恭恭敬敬地进行解答,并且要用到敬词。中国乃文明之国,礼仪之邦,晚辈对长辈的称呼很有讲究,对长辈通常有“尊称”和“敬称”之分,对自己则使用“谦称”。通过长辈和晚辈的对话,可以反映人物的关系,反映长幼有序和中国的语言之美。

    影片在用汉语反驳别人表达自己观点时太过直白,在影片第三场“团圆饭”中,姑妈直言美国不如中国,比莉的母亲则嘲笑姑妈既然这样还把儿子送出国留学,比莉的父亲直白地说美国就是好,我们就是美国人,这些汉语对话太过直白,丝毫没有反映汉语的含蓄和美感。中华语言文化重要的特征是包含着道德礼仪,儒家文化告诫弟子做人交谈时要有涵养,不可直接斥责和当面炫耀,古代很多代表人物身上都有含蓄之美,孔孟、朱子等,语言含蓄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凸显了中国文化对他人的谅解和照顾,是集体主义和仁爱礼仪的重要表现。可是在影片中,剧中人物在用汉语进行表现时却过于直白,丢弃了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美德。“导演在这里无疑是站在美国观众的立场,考虑到大多数美国观众不会说中文,直白的表达和反复强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直白和重复却显得十分不足。”[6]这种浅显的汉语表达方式,与中国表达含蓄,讲究礼仪的文化特色截然不同。

    结论

    《别告诉她》展现了美国华裔心中中国的形象,以一种相当戏剧化的方式呈现了这些变化,通过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之间的冲突,让观众看到其中的差异,通过平淡的故事,讲述海外移民在中国寻根的点点滴滴,把海外移民内心的想法和矛盾深刻地表达出来。影片情节细腻感人,人物刻画准确到位,主题观点明确,虽然家人之间有争吵,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奶奶有个幸福的晚年,通过一系列温情故事,实现了海外华裔对中国根文化的认可和喜爱。影片关于中国根文化的讲述手法还是草率,某些表达方式太过直白,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表现有些不足,使得观众觉得导演对中国根文化的挖掘只是蜻蜓点水。

    导演拍摄的手法或许略显拖沓,有些情节有些沉闷,台词功底也不足,但里面的感情却是真实的,关于移民家庭家人的分散隔离,中美文化的对立和碰撞,以及最后对中国根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表现得准确到位,是对中外合拍电影的一次重要尝试。作为美国华裔导演的自我叙述和对中国根文化充满想象的表达,这样的华裔电影因为文化观念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必然会遇到困难,影响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但它可以作为一个窗口,帮助我们思考中外合拍片对中国根文化表达的方式。影片最后比莉通过奶奶传授的掌法,逐渐消除了内心的沉闷,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也是电影寻根主题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昕.《别告诉她》:作为童年、差异与传承的中国[ J ].电影艺术,2020(03):68-70.

    [2]朱筱新.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文化与修养[M].同心出版社,2002.

    [3]刘姝,陈阳.一位美籍华人镜头里的当代中国人情感世界——王子逸电影《别告诉她》文本分析[ J ].电影评介,2019(22):71-74.

    [4]韩雪晴.华裔为主要角色的西方电影对华人的形象塑造[ J ].名作欣赏,2018(23):149-152.

    [5]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6]王凡.《别告诉她》:又一个无力的尴尬[N].中国电影报,2020-03-18(010).

    【作者简介】? 孙 强,男,山西运城人,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讲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硕士,主要从事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