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分析

    王雪

    【摘 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实践基础之上,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是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世界观。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理论特质的分析,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2-0033-0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9世纪,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充满革命与战争的动荡,使得世界历史理论虽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没有被世人重视,直到理论提出的一百多年之后,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国试图寻求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的需求十分迫切,这才使得世界历史理论受到关注,成为东西方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体现出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今世界指导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对当今中国而言,只有深入了解世界历史理论才能运用其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概述

    (一) 世界历史的内涵

    马克思指出世界历史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从史学上理解是指人类出现之后的所有历史,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P.103)第二种从哲学上理解是指各个民族、国家之间通过交往活动,逐渐地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马克思预见到“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而不是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2](P.141)马克思所研究的是哲學层面的世界历史,是使人类打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况,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与交往使得各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由彼此分散、闭塞逐步走向联系、统一的历史。

    (二) 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意大利思想家维科在17世纪创立的近代历史哲学及康德和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维科将世界历史的概念从历史学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在维科的著作《新科学》中,他的理论“人类社会和历史都有人自己创造”是把人类社会看作世界历史的逻辑起点,局限性在于重视的不是现实的存在而只关注人性,并且维科也没有把他的世界历史形成系统的理论。康德在其著作《从世界历史概念出发的世界通史观念》中提出,实现社会进步的前提是要看清社会内部的对抗和斗争,不能受封闭的民族的限制,而是要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清历史,提出了研究历史的方法论原则。康德的观点给马克思很大影响。黑格尔用“世界历史”的概念解释“绝对精神”的发展,指出绝对精神在民族历史中就是“民族精神”,在世界历史中就是“世界精神”,[3]主张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历史,用世界历史发现民族史的世界意义,预测民族史未来的发展走向。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把世界历史看作绝对理性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其中的研究方法给马克思产生了直接影响。马克思根据以上思想家的观点,提出了世界历史是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的生产活动是历史走向世界的基础,人们的交往活动是推动历史走向世界的动力。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主要内容

    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可以发现世界历史理论一直贯穿其中,通过对著作的研读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逐步走向成熟的轨迹,可以整理出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现实的人是立足点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指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2](P.89)世界历史的完成就是实现个人的真正解放。世界历史发展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解放,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就是现实的人的生产、交往实践活动。

    2.生产力发展是动力

    马克思认为“大工业到处造成了社会个阶级间的相同的关系,从而消灭了各民族的特殊性”,[1](P.144)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出现各民族摆脱地域上的限制,逐步走向交往合作的道路,所以说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成为历史向世界理论转变的动力。

    3.揭示人类发展规律是任务

    马克思世界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世界历史思想作为方法论原则,可以突破民族和国家的局限,用更广阔的全球视角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规律。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特质

    (一) 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马克思提出世界历史是由历史活动构成的,如果没有历史活动,那么世界历史也不会存在。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最重要的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人通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创造生产力,推动历史的不断发展。“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P.95)在理论上马克思吸收了维科、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合理思想,并结合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现实实际,得出了正是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形成大工业机器生产,打破了各个国家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各个国家相互交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实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二) 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具有明显的科学性。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是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承认世界历史的科学性才能正确的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强调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体现了它的人文性。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个人的价值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得以实现,人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马克思强调人的自由、人的发展的重要地位,人可以自由进行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路线实现的过程,随着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分工方式不断的发展变化,不同国家民族间的自我封闭的状态会随着世界性的联系与交往而被打破,历史成为了世界历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1](P.88)这体现出马克思并不会因为世界市场的扩展而忽略各个民族自身的历史作用,强调不能因世界历史的发展而不重视自己民族的发展,体现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全球性视野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2](P.136)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指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走向全球化,各个民族融为一体。一个民族的发展不可能会脱离全球化的趋势,一个民族想要发展就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将发展版图扩张到全球。对中国而言就是要把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积极投入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浪潮中,同时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科学的选择参与全球化的方式与途径。

    (二)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提供了战略性指导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使得其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受到全球各国的普遍关注,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不仅要完成西方发达国家过去二百多年完成的产业革命,而且还要迎接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任重道远。[4]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指导,马克思指出,“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张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方都必须重新开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实质上就是指落后的国家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从而规避它们曾经走过的弯路,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观点,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指导。

    (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性指导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出评价历史发展的标准是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在这两种尺度的统一下人类应当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人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承认科技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科学在历史上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P.179)但同时也指出科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资本主义时代,一方面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反人力量和人的退化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表现了极大的不一致性。所以必须要坚持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盡可能减少科技的负面效应,使科技为人类服务,而不是消减削弱人的作用。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认识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只有尊重自然,才能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从而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以征服者的态度对待自然,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因此在两种尺度的标准下,人类在自身发展中应当保护自然,实现人类真正全面的发展。

    3.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可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人与社会的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一矛盾应当在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尺度统一的指导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起人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使人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上海: 人民出版 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上海: 人民出版 社,1996.

    [3]杨增菊,吴家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当代价值 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4]朱晓丽,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 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