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肖珩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且进一步阐释,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文化自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力量。正确认识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化自信;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2-0015-02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力量。正确认识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正确认识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文化自信由文化和自信两个概念构成。文化,是指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自信是心理学名词,指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过程,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作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的性格特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这个概念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维度,第一是文化自信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真挚情感,第二是文化自信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前景持有坚定信心,第三则是体现在对待外来文化的理性态度。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卫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总是借着开展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名义,宣传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宣傳所谓的普世价值,打击我国的文化自信,危害我国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有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就可以有效抵御西方文化入侵,保卫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2.有利于坚定道路、理论与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 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无论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还是制度自信,它都要和国家的历史条件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道路、理论、制度的选择,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的结果,也是和我们的国情、历史背景、文化基础密不可分的。理解了文化自信,才能够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为什么要坚定其他三个自信。

    3.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的确,文化能够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文化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天的中国,站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继续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迈进。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时期,文化自信能够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高度的自信从何而来呢?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26个文明形态中,只有中华文明是长期延续、从未中断的。梁漱溟先生曾经这样说:“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有着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和魅力,才能传承5000年依然充满活力。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另外三个文明形态,或消亡或被同化,都没有保存下来,可见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是值得中华儿女骄傲和自信的。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强大

    学者梁启超曾经说过,“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一个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能够有一种东西把全民族凝聚在一起。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基因这一生物学概念来形象生动地解读传统文化。比如,他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为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发展延续,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基因。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广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和理念,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精神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产生了广泛深远的海外影响。2012年,美国著名网站“外交政策”披露西点军校推荐学生阅读的十大军事经典著作,其中就有《孙子兵法》。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曾经这样评价我们的传统文化。他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

    二、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思考

    考察任何一种先进文化的发展史,我们都不难发现,所有先进文化,都是在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中发展流传的。不加批判地继承会让文化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做创新地重复会让文化失去生机和活力。因此,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瑰宝,应科学继承、创新发展。

    (一) 科学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科学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这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科学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要一点就是要分清哪些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必须科学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继承精华,继承其中优秀的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当中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核心思想理念,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传统美德,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中华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等。

    2.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要坚定文化自信的不仅是党员干部,全体人民都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因此,要在全体人民的范围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他说过:“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各级学校可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从娃娃抓起,普及传统文化教育。打造优秀的文艺作品,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让其从庙堂之上走入寻常百姓家,融入普通群众的思想价值观念,增强全社会的文化自信。

    (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文化,传统文化只有在创新中发展,才能获得持久的生机和活力。

    1. 以实践为依托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把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以实践为依托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创新文化的传播内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鼓励文艺工作者推陈出新,提高文艺作品的质量,多出精品力作。另一方面,要创新文化的传播途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电子化、网络化,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学习的便捷性。

    2.以交流为契机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想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要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與世隔绝,都会与外来文化交流,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吸收养分。从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是否自信。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越是以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就越能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应把文化交流、文化冲击视为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机,在积极展示和宣传的同时,积极向外来文化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在交流过程中,还需注意杜绝文化保守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参考文献:

    [1]黄建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 坚实根基[N]. 中国文化报,2017-08-16.

    [2]任平.全球文明秩序重建与中国文化自信的当代使 命——兼论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形态[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21).

    [3]严昭柱.在历史的启示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J].红旗文稿,2017,(11).

    [4]章伟文.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J].人民论 坛,2017,(23).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