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华侨华人移民史的重要事项举隅

    郑翠云

    摘 要:目前,我国出版界在出版有关华侨华人移民史的书籍时,更多的是呈现文字性的材料,而以图像方式反映这段历史的书籍相对不足,遑论较为全面、有序的整理性作品。因此,今后出版华侨华人移民史的相关书籍亟需关注图像性。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注意出版中的几个重要事项:呈现图像性、有序分类、把握意识形态属性。只有坚持这些方面,才有可能全面、新颖地反映华侨华人移民史,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也才有可能促进我国出版事业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图像 移民史 意识形态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铿锵的时代之音。回首往日,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致使许多人飘泊海外,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各种侮辱。但是华人华侨本着开拓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将中华优秀文化向全世界广泛传播。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融入当地,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彰显了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自信。今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时,不应该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奋斗的历史。可以说,如何反映华侨华人移民的历史,对我们仍有警醒、参考的意义。但出版界应如何反映这段历史,并把握其中的重要事项呢?

    目前,我国出版界在出版有关华侨华人移民史的书籍时,更多的是呈现文字性的材料,或者以文字为主,兼有少量图片。而以图像为主要方式反映这段历史的书籍相对不足,遑论较为全面、有序的整理性作品。我们在编辑出版这方面书籍时就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一个出版方向:图像性

    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形象阅读方法,而文字具有抽象的认知性。两者都是获取书籍有效信息的方法,然而,它们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一般来说,图像比文字更直接、迅速,特别是后现代以来的“图像发现时代”(汤姆·米歇尔语),使得图像的意义更为昭显。

    关于华侨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版界多有收获,出版了大量这方面的著述,特别是像《华侨华人史书刊目录》(郑民等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4年版 )、《华侨华人研究中文书目》(徐斌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这类书籍总括了一段时间内出版界的成果。此外,我国出版界也出版了多种华侨华人史研究集,如“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起陆续出版),在深度上有所扩展。可以说,关于华侨华人移民史的整理,我国出版界很有作为。然而,这也掩盖不了一个问题,即文字性的材料较多,而直观性的图像史料偏少。这是一个存在已久的弱项,也造成了读者在了解这段历史时的诸多不便。

    举个例子来说,华侨华人移民海外,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在当地社会受到歧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我国出版的移民史书,甚至一些文学作品,确实有反映这个问题。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亚裔美国文学:作品及社会背景介绍》,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春香夫人及其他作品》等,读者会在这些书籍中读到此类论述:美国主流白人群体丑化了华侨华人群体,使用了一些充满种族指向性的敏感词汇。这些对读者真实地了解那段历史是有所帮助的。然而,它们终究只算是一些概念式的话语——文字处境实在是尴尬,省略掉许多具象的东西,只提供了印象式的结论。这是文字书籍的欠缺,而恰恰在这方面,图像能够有所补益。通过图像,信息的直观性、便捷性能够体现出来。

    然而,在這方面,我国出版界做得还很不够,即使有一些书籍中的插画偶尔出现,但总体上仍显得较为零星。可以肯定的是,完整的、系统的图像整理性书籍还很少。当然,这是有客观原因的。图像资料本身较少;由于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报纸、期刊甚至是民间的手抄报等文献中,收集难度较高;后世保存不当等原因,都给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美国画报上的中国:1840—1911》乃是近些年来较为成功的以图像反映华侨华人移民历史的书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书编者从近现代美国影响最大的几份综合性大众文化期刊资料中,选取有关中国的近千幅画作,呈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以及生活在美利坚的华人的普遍认知,具有极强的真实性、直观性、时效性、场景性,还原了中美两国之间特定时段内互相了解和认识的过程,具有保存史料的意义,也有学术研究价值,还具有欣赏价值,在相关出版领域上值得推介。

    对目前的出版界来说,如果有涉及华侨华人移民史的选题或者书籍,亟需的是从图像性这方面入手。这样的作品出版才可能尽量避免“同质化”的危险,并且也能够更方便地使读者获得知识,为读者服务。

    二、关注一个出版问题:有序分类

    认清了出版图像性书籍的重要价值后,我们可能遇到一个问题:如果一本书包含了大量图像,那么应如何做?这是一个对大多数编辑来说普遍有效的问题,同时也很切实,不可回避。

    “组织是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许多研究表明,组织有序的材料比杂乱无章的材料易学易记。”从这个意义上说,分门别类、有序整理对一本书籍的内容呈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此观诸华侨华人移民史的书籍出版,可以使我们有所启发。

    华侨华人移民的历史涉及方方面面,既有世界、国家、时代等宏观层面的内容(如清朝晚期世界大局势下的华人处境),又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如华侨华人的宗教信仰、民间风俗、劳作场景、生活器用、娱乐活动等)。这样的特点决定了这类书籍的内容丰富性,同时也折射出分门别类、有序整理的形式意义。因此,在接触这样的书籍时,编辑需要认真、有序地把类似的图片对应地归放在一起。

    比如,2008年出版的《澳大利亚华人华侨遗存图鉴》为黑白印刷,虽然在视觉上有一些欠缺,但也能直观地让我们了解150多年来在澳华人华侨的状况。本书采用近400幅历史与当代照片和档案资料,在分类上,编者将其分为六章:一、飘洋移民艰辛路;二、淘金潮过生计苦;三、五味生活满春秋;四、多元信仰显缤纷;五、埋骨留碑魂永存;六、中澳政府总关爱。从华人华侨移民出国、艰难谋生、日用品和生活场景、信仰、碑刻及现代政府关怀等方面展示了在过去一个半世纪里在澳华人华侨的生活轨迹,可以说是条理较为清晰的了。

    再以《美国画报上的中国:1840—1911》的出版为例,此书算是皇皇大作,450多页,近千幅图片,内容涵盖19世纪以来美国媒介对中国及华人的记载。编辑在出版这本书时注意将这些图像分为“大清军政”“泱泱中华”“市井人文”“大洋彼岸”“亚美利坚”几类。这首先见其细致,更见其专业。每一种分类都是将图像仔细比对后,分开归类的。这样使得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就方便许多。

    事实上,分门别类的作用不仅让读者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图像,也可以让读者看出每一类别的图像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读者可以在每个相应类别里认识到不同的图像意义。

    所以,一部涉及华侨华人移民史的书籍呈现丰富的图像时,需要编辑人员甚至出版社领导关注一个问题:合理归类,有序排列。这可以增强书籍的条理性和内容的相对一致性,方便读者的阅读,提升阅读感受。

    三、把握一个出版重点:意识形态

    以上较多论述的是书籍的形式问题,然而内容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后者集中在一个方面,即书籍的图像到底要表达什么,牵涉到什么问题。这是较有深度的意义追问。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葛兰西、卢卡契、马尔库塞等,通过研究认为,文化是一种权力。“他们发现,意识形态、观念、制度等并不依赖于强制手段,而是借助商业、传统、艺术、仪式等隐形的方式,把某种意志悄悄地渗入你的意识中,使你自愿服从统治。这是文化权力的特性。”总结起来,这是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图像呈现华侨华人移民史的书籍,特别是这些图像如果是移入国的,那么编辑人员需要格外注意这些图像的意识形态性,并引导读者深入辨析之,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回到《美国画报上的中国:1840—1911》,在这本书众多的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中国及华人是美国国内社会意识形态的傀儡。这就是说,美国媒介只是借用中国形象来表达其诉求。而一些图像则被美国媒介用来宣泄自己的种族优越感以及排斥他族的心态。深入分析这些图像,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是帝国主义国家、种族主义者扭曲心理的折射,是“文化工业”控制下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而《澳大利亚华人华侨遗存图鉴》中,不仅反映了淘金潮这一阶段华人艰辛的创业史和个人的奋斗史,也直观表现了淘金潮过后,华人华侨转而另谋生路,开了药店、杂货店、洗衣店、饭馆等努力融入当地生活、积极开拓进取的事迹,令人感佩。

    因此,编辑人员在出版、处理这样的图像性书籍时,需要特别注意图像的意识形态方面问题,以此引导读者较为全面、正确地解读书籍的图像内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重大任務,并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对出版界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出版工作中时时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并辨析、抵制国外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干扰。

    综上所述,本文从出版方向、编辑重点、意识形态三个方面论述了在编辑出版华侨华人史中的重要事项,梳理了目前华侨华人史出版的现状,使我们对于该选题有更明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文献.美国画报上的中国:1840—191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郭存孝.澳大利亚华人华侨遗存图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2008.

    [3]汤姆·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汪行福,俞吾金,张秀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最新发展态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郑民.华侨华人史书刊目录[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4.

    [6]郑民,梁初鸣.华侨华人史研究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系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