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林小明 谢进伟

    摘 要: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它对新时代大学生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建议从四个方面将“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涯与就业指导的教育:一是顶层设计,“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二是创新教法,提升“抗疫精神”的价值效能转换;三是内融外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四是善用媒体,线上线下“易”起发力。

    关键词:抗疫精神;新时代;生涯与就业指导;大学生,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5-0093-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1]在开放、多元、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00后”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视野广阔、自信大方,同时他们更具个性与特点。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要把“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2],使其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民族重任担当精神。

    一、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内涵

    “抗疫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夺取全国抗疫斗争胜利的重大战略的实践成果。南方日报在《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内涵》一文指出,伟大的“抗疫精神”包括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举国同心的家国情怀、舍生忘死的壮士情怀、尊重科学的求真情怀、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五个方面。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对伟大“抗疫精神”作出深刻阐释,明确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3]。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人民共同铸就而成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新时代树立起新的精神标杆。教育部联合五部委下发《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把职业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结合,面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基层一线建功立业”。[2]

    二、“抗疫精神”对大学生生涯与就业指导的教育价值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承载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使命担当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成果体现,“抗疫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精神力量,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其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敬业奉献、责任担当和团结奋进精神等具有重要的价值[4]。

    (一)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家是最小国,家国一体、家国同心,既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支撑[5]。当疫情袭来,多少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成大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以向险而行的气魄与默默奉献的行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最坚固防线[6]。家国情怀,始终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始终是中国人心中鲜明的底色,始终是我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动力源泉。在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下行、中美贸易摩擦矛盾、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环境下,引导大学生强化家国认同、厚植家国的情怀,形成正确的职业就业价值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有助于弘扬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7]。为抗击疫情所需,2月4日,武汉“火神山”新冠肺炎专科医院开工,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云监工”,火神山医院的十日奇迹,再次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与中国担当。“火神山”医院的背后,是工程师、设计师、施工者等对方案设计、修建道路、建设排水、防渗工程、污水处理、医疗垃圾转运建设、电力施工、5G信号以及后方资源供给等多方面的努力,这充分发挥了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

    “做事做到极致,就会放光。”闻令而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逆行出征,血肉之躯筑起抗疫堤坝;枕戈待旦,坚守点亮希望之光[8]……在这场战役中,不论是医护人员还是科技工作者,无论是民警、辅警或社区工作者,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志愿者,都用敬业书写着奉献。李文亮、马成武、黄汉明、郑勇等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基层干部、民警辅警等[8],无数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工作者打造了一座对标看齐的“敬业丰碑”。以典型人物和事件的精神力量教育人、培养人,把精神的内涵变成具体的行动,强化大学生敬业奉献精神意识。

    (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精神

    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有340多支医疗队共4万多名医务人员分批援助湖北;众多“90后”“95后”的青年医生、青年警察、青年学生志愿者冲锋在前,他们是战疫一线的青年突击队,义无反顾地扛起责任和担当。一位前往战疫一线的青年在信中这样写道:“儿不能长侍在侧,望家中亲友安,儿于国家二字,看得透而又透,这是儿的志向,是儿该担当的责任,也是您老人家所望。”案例鲜活、朋辈榜样,是其对大学生青年的職业感认同、责任担当的最好素材,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五)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团结奋进精神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也只有奋斗的民族才能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实现伟大梦想[9]。面对来势汹汹的未知疫情,面对迅速蔓延的社会恐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沉着冷静应对,迅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抗疫效能,统揽全局、果断决策,领导全国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面对国内的疫情得控以及国外很多国家的疫情失控的现状,实践再次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人民群众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力量源泉。对青年大学生来说,成长路上要导准航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积极践行群众路线,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共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10]。

    三、“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隐性”阵地。“抗疫精神”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融入大学生生涯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全面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的特色教育,在大学生国家意识形态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1]。抗疫战中展现的“抗疫精神”,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的教育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育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与能力教育,其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唤醒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就业技能,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全面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精神所需

    “00后”作为与共和国同成长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思维活跃但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开放但危机意识薄弱、目标高远但生涯规划能力不足、勇于追梦但功利行为明显、渴望独立但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爱国主义情怀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不过于忌避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对“国家-社会-个体”三者角色的取舍与融合比较迷茫,急需正确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教育引导青年,推动他们脚踏实地走上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12]。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更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就业观,使其将个人价值实现与祖国战略发展紧密结合,能够自觉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全面深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建设发展要求所需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在课程目标的“态度层面”中明确指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13]。当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开设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各省校也通过举办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和教师职业规划教学大赛来提升课程的影响力和教师授课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给予学生职业就业的技能提升教学,没有真正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环境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当抓住教学改革发展的机遇,在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载体,内化个人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引领大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个人价值体现融入当代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课程的深度发展。

    四、“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路径研究

    中国人民取得抗击新冠疫情战役胜利的伟大实践,为高校大学生就业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载体、新的素材、新的内容。高校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学习、学懂弄通、勇于创新、敢于出新,使“抗疫精神”成为立德树人的鲜活案例和现实题材[4],让青年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更好地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做好职业规划。

    (一)顶层设计:“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抗疫精神”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要把“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就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结合学生特点和生涯发展需求,修订新的教学目标、大纲和教学内容,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育人体系,实现从新生伊始的生涯探索到就业择业辅导各种阶段的精准引导,同时服务专业发展与规划。

    首先,课程负责人以及相关教师通过自我学习、集中学习、集中研讨等方式对“抗疫精神”深研细学,对“抗疫精神”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影响进行深度挖掘,收集和整理素材,创建教学素材库,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自己先学透,才能讲生动”,并在实际行动中以身作则。其次,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化倾向明显,教学目标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融入“抗疫精神”。例如,智能产品、自动化、机械一体化等工科专业技术学生,其教学重点应突出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等教育内容,强化“科技强国”的思想,推动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实际需求相结合。对学前教育、英语教育等师范专业学生,其教学重点是培养家国情怀、职业素质和责任担当精神,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养,做到以德立教、以德施教,甘于到偏远地区奉献青春。

    (二)创新教法:提升“抗疫精神”的价值效能转换

    “00后”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接受新鲜事物快,但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还处于完善和提升的阶段。疫情期间,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从面对面的授课咨询转向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线上教学和咨询指导;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这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挑战,要提升“抗疫精神”的教育价值效能,提高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实效,高校生涯与就业指导教师需要“以生为本”,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多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手段,合理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任务式、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法,让“抗疫精神”武装学生的头脑。通过多样化的教法,引导大学生对“抗疫精神”内涵的深度理解,进一步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使之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参军报国、基层一线、三支一扶、服务西部、山区教师等领域不负韶华、绽放青春的力量。

    (三)内融外协: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14] 第二课堂的载体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学生参与兴趣更高,其作为全过程育人中的重要环节和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补充,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能力和素养的实践,高校理应积极推进第一第二课堂协同发力,内融外协,形成多主体、多平台联动的实践育人机制。以江门某高职院校为例,生涯与就业指导的第二课堂活动坚持“强服务、拓领域、创品牌”的工作理念,以“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开展”为准则,以“一网一微”为平台,以“职业规划大赛、‘提质·强能就业服务提升项目”为载体,开展系列线下活动,包括新生职业教育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企业名师讲坛、模拟面试大赛、简历设计大赛、“职途有你”优秀校友进校园、“职里行间·职场沙龙”、名企行、大学生征兵等;同时创建和推进“一院系一精品”活动,例如职业训练营、“职业文化8+1”活动等。把“抗疫精神”融入活动主题,积极发挥学生社团、退伍复学大学生等资源优势,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走进基层,走进军营,保家卫国。

    (四)善用媒體:线上线下“易”起发力

    疫情之后,线上线下教育结合将成为常态。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应对疫情加速了高校广泛采用在线教学的进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高校的“管”的高等教育形态[15]。线上教育平台太多,会引起学生反感,因此,整合优化教育平台是关键,利用网络把“抗疫精神”融入生涯与就业指导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例如:利用平台,打造大学生就业指导专题的易班优课,开展自我认知、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职业个体咨询等。线下的第一第二课堂的系列教育活动和线上易班平台的“易”起发力,线上线下教育优势互补,助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政协,2020(17):1-6+85.

    [2]陈建帮.抗击疫情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引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06):38-42+53.

    [3]钟轩理.新时代不朽的精神丰碑[N].人民日报,2020-09-25(002).

    [4]陈晨.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教育探索,2020(04):63-76.

    [5]林翊岚.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中[N].人民日报,2020-10-08(001).

    [6]于洪良.人民时评: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N].人民日报,2020-10-15(005).

    [7]于琍,苑文凯.装配式建筑课程思政改革方向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0(28):168-169.

    [8]人民日报评论部.勇于担当 甘于奉献[N].人民日报,2020-04-10(005).

    [9]习近平.奋进正当时!习近平与奋斗者说[J].新教育,2020(21):39.

    [10]谢加书,王宇星.伟大抗疫精神引领青年成长成才[EB/OL].(2020-10-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0/12/c_1126594474.htm.

    [11]贺武华,张云霞,杨小芳.“课程思政”育人方式转变应处理好三对关系[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60-64.

    [1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01).

    [1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EB/OL].(2007-12-28)http://jnjd.mca.gov.cn/articlebxszjcjxx/200908/20090800034425.shtml.

    [14]章鸣,王舒,王宝.高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探[J].中国共青团,2020(17):70-71.

    [15]李新玲.疫情下线上线下教育如何优势互补[N].中国青年报,2020-07-24(007).

    Research on the value and Path of anti-epidemic spirit

    into the Career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Lin Xiao-ming,Xie Jin-wei

    (Jiangmen Polytechnic, 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 Jiang Men Guangdong 529090)

    Abstract:The great "anti-epidemic spirit" of putting life first, the whole country together, sacrificing one's life for the sake of death, respecting science and sharing a common destiny is a precious spirit formed by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jointly fighting against COVID-19 epidemic,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career guidance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anti-epidemic spirit"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in the new era from four aspects: first, the top-level design, the "anti-epidemic spirit"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Seco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thod, enhance the value efficiency conversion of "anti-epidemic spirit"; The third is to integrate inside and cooperate with outsid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Fourth, make good use of media, online and offline "easy" to start to exert force.

    Keywords:The spirit of fighting COVID-19; New era; Career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 value efficiency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19XYG018)阶段研究成果;广东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高校就业创业研究项目“智慧就业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特点与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基于O2O模式”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JKJY014);江门市科技局2020年度江门市基础与理论科学研究类科技计划项目“基于VUCA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20JC02079).

    作者简介:1.林小明,女,广东罗定人,工学硕士,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

    2.谢进伟,男,广东阳江人,教育学硕士,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从事青年大学生思想与素质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