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研究

    张艳

    摘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关系到教育信息化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而且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基于此,文章结合医学院校教师在新时代如何化危机为契机,探索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发与培养策略,对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1-0073-02

    新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翻转课堂、创客空间、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的兴起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双重影响,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起以往年份显得更加迫切。各地各学校响应党中央、教育部的号召,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摆在更加重要议事日程,纷纷出台引导政策,创新方式、拓展渠道、精准服务,帮助教师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深入到医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及教师个人也已从开始时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完善。对于新时代的医学院校教师而言,如何化危机为契机,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缓解教学压力,以创新方法解决教学中的挑战,进而增强教学绩效,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

    1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结构

    教師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系统使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所具备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发展能力[1]。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教师个人的经历、所处环境等发生相应变化,是一个动态、可持续的发展过程。通过对以往文献资料梳理及调查分析,文章认为,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综合能力,主要由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力及信息化教学的反思能力三部分构成。

    1.1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

    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是有效提高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前提。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医学院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使用多媒体层面,不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即使有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也仅限于教学比赛,在具体的授课中并未真正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不足,态度不积极主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1)对国家政策导向的感知不敏感。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要求要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利用现代技术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事业的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部分医学院校教师对国家政策导向的感知不敏感,忽视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学习相关政策、文件,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意识。(2)缺乏激励机制,信息化教学的内生动力不足。目前,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诸如优质课评比来实现,同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年度考核关联不大,没有调动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医学院校迫切需要营造鼓励教师使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的氛围,激发教师自愿自觉进行信息化教学。

    1.2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医学院校教师应具有多种能力,并且体现为动态性、差异性等特征。根据医学院校特点及教师工作性质,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从整体上来看,医学院校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也具有一定的教学技巧,但是将两者整合起来有一定的难度。(2)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大部分医学院校教师具有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能够制作体现信息化的教案和授课课件,但是由于教师面临一系列现实性问题,没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进行教学资源开发。(3)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能力。如何制作授课课件和查找教学资源,是考查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但是,在现实中,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普遍不高,迫切需要进行相关教学培训。

    1.3信息化教学的反思能力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具有必要的教学反思是提高个人教学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反观自己教学的得失,是不断控制、评价、修正个人教学行为的一个动态过程[2]。对于医学院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反思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常常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信息技术是否融入课程教学,是否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是否应用智能终端实现终身学习等。

    2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策略

    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应该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组成要素展开,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不同层面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也可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1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

    目前,医学院校教师虽具备了一定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知识,对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也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但是普遍存在对信息化教学认识有偏差的问题。党和政府、学校都在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确实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医学院校教师多以被动形象出现,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想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必须在引导教师学习贯彻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纠正认知上的误区。(1)在医学院校层面,要“硬件”“软件”两手抓。以往学校认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在“硬件”上多下功夫,创设信息化教学条件,但是远远不够。学校更应重视信息化校园环境建设,加大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2)在教师个人层面,要加强教育引导。由于学科性质决定,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也没有精力去思考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只是重复着传统式的授课方式。这需要制定激励机制,转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并引导教师乐于开展信息化教学。

    2.2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力

    (1)加强信息化教学培训。一般来讲,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包括观摩学习、现场培训和专家讲座。但是,从目前医学院校组织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活动来看,理论知识讲授过多,而贴近教学实际的培训不多,再加上培训时间一般较短,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讲授之外,更应加强面对面的技术操作方面的培训。(2)强化制度引导,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内生动力。目前,医学院校教师面临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关系的问题,这也是教师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医学院校要制定合理、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职称评聘体系,通过制度的力量来激发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内生动力。

    2.3构建科学的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事关信息化教学的推进方向,有什么样的考核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信息化教学导向。以往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体系中,重视科研能力、教学技巧的考核,导致教师信息化教学动力不足,育人效果有待提高。因此,为了保障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有序开展,必需制定一个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制度的力量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医学院校,教师为了取得较好的发展机会,希望在科研领域有成绩,而不愿意花大量的精力进行教学,出现了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为此,医学院校要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从评价体系方面充分调动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对信息化教学做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充分肯定教师信息化教学工作的价值。

    3结语

    总之,对医学院校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发与培养,能够帮助医学院校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采集、加工和整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完善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医学生成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桐,杨磊,易连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现状与启示[J].教育探索,2017(4):78-83.

    [2]徐雪平.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结构及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274-277.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