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细节关注写法

    蔡静艳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让人感动的片段。

    2.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3.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学习抓住人物细节,从不同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阅读长征故事,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查阅资料,了解长征

    1.提问: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一些英雄人物,还记得有谁吗?学生交流。

    2.导入:其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些小人物,同样也让人肃然起敬。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走近老班长这个英雄人物。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这是个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教师适时引导。

    要点1:交流长征的基本常识。

    要点2:交流和长征有关的文学作品,如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

    要点3:交流和长征有关的文艺作品,如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等。

    要點4:交流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如《菩萨兵》《马背上的小红军》《丰碑》等。

    4.进入课文:课文中的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金色的鱼钩》去认识他。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班长长什么样?课文讲了他的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要点1:认读新词,读准字音。

    奄奄一息 重重叠叠 瞻仰

    抽噎 回味 收敛 搪瓷碗

    和着青稞面 热气腾腾 威胁

    衰弱 ? ? ? ?勉强? ?粗糙? ? 搀一段

    要点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瞻仰:指怀着崇高的敬意看。

    3. 想一想:老班长长什么样?课文是如何直接描写的?

    提示:课文第2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让我们对一位饱经风霜、和蔼可亲的红军战士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说一说:课文讲了老班长的一个什么故事?学生交流。

    三、品读画面,感悟人物

    1.找一找: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和同学交流,说说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要的画面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并指导朗读。

    ◇画面1:紧皱眉头咽鱼骨(第8自然段)

    要点1:从“皱紧”“硬咽”可以看出鱼骨难以下咽,可是老班长却紧皱眉头咽鱼骨充饥。作者通过对老班长的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正面描写,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要点2:“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表明“我”看到老班长紧皱眉头咽鱼骨的场景时,内心是无比难受的。这是通过侧面描写“我”来反衬老班长崇高的品质。

    ◇画面2:完成任务决心大(第13自然段)

    要点:这段话抓住老班长的语言进行细致描写,表现出老班长忠于革命,完成任务的决心很大。

    ◇画面3:夜摸野菜苦钓鱼(第15自然段)

    要点:这段话抓住老班长的动作、语言进行描写,表现出长征途中生活无比艰难,老班长为了完成任务,要克服看不清、没食物等种种困难,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

    ◇画面4:命令战士喝鱼汤(第20~22自然段)

    要点1:这三个自然段除了描写老班长的语言,还非常细腻地写了老班长的神态变化(笑着—收敛了笑容—露出了一丝笑意)。从他的表情变化中,能感受到老班长为了让“我们”喝上鱼汤,想方设法地安慰“我们”,不想“我们”有思想负担,充分表现了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这是对老班长的正面描写。

    要点2:当“我”知道鱼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伤病员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是对老班长的侧面描写。

    ◇画面5:奄奄一息让鱼汤(第28~31自然段)

    要点:作者细腻地描写了老班长在生命最后一刻时的语言、动作、神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3.小结:课文既有正面描写老班长的生动画面,又通过侧面描写“我”来烘托老班长的精神品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使我们对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老班长有了更加全面具体的了解。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过渡: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制作的钓鱼钩。

    2.想一想: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光芒”?

    要点:课文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了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3.说一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提示1:紧扣人物精神品质来谈。

    提示2:紧扣课题的独特性来谈。

    提示3:紧扣抓住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来谈。

    提示4:紧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来谈。

    4.布置作业。

    (1)讲一讲:如果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你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关于“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2)读一读:阅读和长征有关的故事、诗词作品。

    (3)写一写: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来写一个人物,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教学思考】

    《金色的鱼钩》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自觉运用本单元着重训练的两个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和“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深化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依据导读提示,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三个学习任务。

    一、查阅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对于学生来说,长征故事是遥远而又陌生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体会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从而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感情基础。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长征的课文和阅读过的长征故事,唤起學生再次走近那段历史的兴趣。

    二、关注细节,感受人物高尚的品质

    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抓住阅读提示中的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然后和同学交流:‘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细细推敲课文中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好好揣摩一系列细节描写,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读思结合,内化课文独特的写法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特点鲜明,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既有对老班长的正面描写,又有对“我”的侧面描写,立体、全面地展示了老班长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关注、内化课文的写法。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题独特而深刻的意义,让学生边读边质疑:“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光芒?”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体会课题的独特妙用,感受“金色的鱼钩”作为全文的线索,在整篇课文中对凸显人物品质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2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