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胡庆花+王宗华+赵宝凯

    摘要:现代养猪主要呈现规模化、集约化模式,小型猪场逐渐被大规模猪场取代,但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进而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猪的疾病错综复杂,就进一步加大了養殖难度和风险,而猪的病毒性疾病尤其是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给猪造成的困扰尤为严重,干扰素(IFN)的应用成为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最佳选择。介绍了干扰素在两种常见的猪的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病毒性疾病;干扰素;应用

    中图分类号:S859.7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01-0009-03

    中国作为一个养猪大国,在世界养猪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国和发达国家如丹麦,荷兰等国家相比,无论是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还是MSY(每年每头母猪出栏肥猪头数)水平上仍有很大差距,而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中疾病占主导地位。猪场疾病复杂,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各种流行的病毒性疾病,养殖户没有办法,仍然依靠疫苗接种来控制疾病发生,但近几年病毒性疾病包括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和流行性腹泻等病毒的变异使得疫苗防控效果大大降低。针对病毒性疾病,猪场会选择使用部分中药治疗,但中药由于起效慢,也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而干扰素(IFN)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抗病毒对动物的侵扰。IFN不仅可以抵抗病毒,还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在机体抵抗外源性病毒病原体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目前有天然IFN和经过原核或真核生物表达的重组IFN应用于临床治疗,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且不产生耐药性。

    1 猪干扰素介绍

    1957年,英国科学家Isaacs和Lendenman等人用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绒毛尿囊膜时,发现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细胞因子,进而干扰病毒复制,遂将其命名为干扰素(IFN)。1980年,WHO根据IFN抗原特异性的差异将其分为三类:IFN-α、IFN-β和IFN-γ;后来人们又根据IFN作用的受体不同而分为两型:Ⅰ型IFN和Ⅱ型IFN,其中Ⅰ型包括IFN-α、β、w、τ和δ等;Ⅱ型只有IFN-γ,Ⅰ型和Ⅱ型IFN共同使用还具有协同作用,比单独使用一种IFN效果更佳。IFN作为细胞因子其本质是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和抑制细胞分裂等功能[1]。但IFN具有种属特异性,即某种动物细胞产生的IFN只对同种动物生物细胞产生作用而不对其他动物细胞产生影响,但猪白细胞(主要是a)IFN除外。

    猪IFN-a不仅可以治疗和预防猪的病毒性疾病包括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而且有研究人员证实猪IFN-a还可以对牛、羊的病毒性腹泻有治疗效果。常建华等[2]用猪白细胞IFN预防和治疗羔羊腹泻,结果表明对羔羊保护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5.3%和88.0%。猪圆环病毒病作为免疫抑制性疾病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很大困扰,有效控制圆环病毒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养猪水平。张真[3]用猪IFN-a对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猪进行治疗,用药后,病猪情况基本好转且再无新病例出现。同时,IFN还有增加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作用,曹瑞兵等[4]证明IFN还可以增加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姚凊侠[5]通过试验证明猪IFN-β对伪狂犬病毒(PRV)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 干扰素在常见的两种病毒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2.1 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又被称作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是由DNA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猪圆环病毒(PCV)引起,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员。

    2.1.1 病原特征 根据PCV致病性、基因组差异和血清型的不同,将其分为PCV1型和PCV2型,其中只有PCV2型病毒具有致病性。另外有学者研究,仔猪的先天性震颤的发生过程可能与母猪感染猪瘟病毒(CSFV)和PCV2有关,其中PCV2型病毒与CSFV病毒起协同作用[6]。

    2.1.2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传染给断奶仔猪,尤其是2~5周龄仔猪最易感,少数怀孕母猪感染PCV后可经过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该病主要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2.1.3 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 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被毛粗乱,呈渐进性消瘦,贫血,皮肤上常见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红色到紫色的出血斑点。约有20%病猪出现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黄染。

    全身淋巴结变化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地变硬,呈灰白色,切面干燥有少量淋巴液。肺脏多膨胀不全,质地变硬,肺间质常因增生和水肿而变宽,因此,肺脏的外观多呈现大理石样。肾脏肿大,色泽变淡或苍白,表面常散在灰白色大小不一的病变。

    2.1.4 猪圆环病毒病发病情况 童武等[7]对来自福建、广西、浙江等地区的185份病料进行PCR检测,其中PCV2病毒感染率高达62.2%,而由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及PCV2和细小病毒2型(TTV2)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7.6%和58.4%。肖军等[8]对2015年6月份全国部分地区猪群抽样检测,发现圆环病毒病发病率达36.59%,王天户等[9]对山东等地的237份病例进行PCV2和PRRSV检测,发现混合感染病例占48份,阳性率高达20.2%。王礞礞等[10]对广东等地258份血液和组织样品进行PCV2和TTV2检测,结果表明这两者混合感染阳性率高达74.8%。由此可以看出PCV2病毒不仅可以单独感染猪群,还容易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从而给猪群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2.1.5 防治 目前针对圆环病毒病主要靠疫苗预防,种母猪和种公猪每年可以普免2次,仔猪14 d免疫1次,间隔21 d再免疫1次。其次,加强猪舍消毒,对发病猪猪舍进行彻底消毒,采用全进全出模式,可以用3%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24 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随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溶液熏蒸消毒24 h。加强饲养管理,除了防止饲喂霉变饲料外,还需加强猪舍通风和保温工作。感染的猪群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IFN治疗外还需要加用抗生素以防细菌的继发感染。

    2.2 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具有高死亡率的传染病,目前在世界50多个国家分布,在我国也分布较广,是严重危害我國养猪业的疫病之一。可以感染各种日龄阶段的猪,母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会出现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即使乳汁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母源抗体,哺乳仔猪也可能会受到伪狂犬野毒感染而出现神经症状,体温升高,病死率高达100%,成年猪也可以隐性感染。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可长期排毒,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的传播途径较多,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损伤的皮肤感染。怀孕母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毒可经过胎盘而感染胎儿,最终造成母猪流产,产死胎。

    2.2.1 病原特征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分子,该病毒有囊膜和纤突,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可存活1个月,但对火碱、季铵盐、酚、醛等化学消毒剂很敏感。基因组有70多个基因,包括毒力基因和免疫原基因,例如TK基因和gE基因。

    2.2.2 流行病学特点 猪、牛、羊、犬、猫、鼠等均可以感染,除猪外其他动物均以死亡而告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猪场应灭鼠实行猪群伪狂犬病净化。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任何感染过PRV毒株的猪都可被认为是传染源,病毒可经鼻液、唾液、流产胎儿、胎盘、胎衣、阴道分泌物、精液、尿液和乳汁中排出,主要经过呼吸道发生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但低温季节春季和冬季容易发生。

    2.2.3 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神经症状和呼吸系统问题,年龄不同症状也不同。哺乳仔猪可以高度易感,体温升高到41 ℃以上,精神萎靡,厌食,有的呕吐和腹泻,在24 h内迅速出现共济失调和抽搐等神经症状是该病特点。3~6周龄仔猪发病后导致昏迷和死亡的神经症状相对较少,通常会有呼吸道症状,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呼吸困难等,与此同时,病猪容易继发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继发感染,使病情加剧。育肥猪最常见的症状是体温升高、厌食、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类似猪流感。

    病死猪剖检病变一般不典型,可见肾脏针尖状出血,肝脏和脾脏一般有散在黄白色直径大小2~3 mm坏死灶,脑膜水肿、出血、淤血,脑脊液增多等现象。

    2.2.4 伪狂犬病的发病情况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30多个省市的猪感染过伪狂犬病,而近些年伪狂犬病在猪场呈现暴发流行趋势,给猪场造成很多威胁。方六荣等[11]对来自24个猪场的426份血清进行伪狂犬病抗体检测,发现阳性血清占171份,阳性场有20个,血清阳性率占40.1%。郭生革[12]对某猪场60日龄仔猪抽血采样以检测伪狂犬病抗体情况,检测结果显示,42份血样中,gB抗体阳性占30份,阳性率达71.4%。

    2.2.5 防治 目前为止,国内多采用较为综合的方法控制该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必不可少,有效的疫苗接种可以使动物机体免疫力提升。其次是建立切实有效的生物安全屏障,生物安全包括外部生物安全,主要有外来车辆,人员等,对其严格消毒非常重要;内部生物安全主要有加强猪场灭鼠工作,同时控制猪场工作人员进出和工作流程。再次是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要保持猪舍空气清新,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适中,同时严格控制霉变饲料。如果猪群发现有患伪狂犬病的猪应立即对其隔离,用IFN对其进行治疗,同时用抗生素预防细菌的继发感染,而大群饲料里可以加抗病毒的药物饲喂以增加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

    3 小结

    病毒种类繁多且变异株较多,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而猪IFN作为广谱非特异性抗病毒物质,可以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目前有关猪IFN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几乎还未见报道。干扰素在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传统生产工艺的干扰素需要长时间、高剂量注射,且存在治疗效果不稳定问题,而应用分子生物修饰技术制备的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相比,在体内代谢时间延长,药效延长,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时间,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SUN H,BUZON M J,SHAW A,et al.Hepatitis C therapy with interferon-α and ribavirin ruduces CD4 T-cell-associated HIV-4 DNA in HIV-4 /hepatitis C virus-coinfected patients[J].J Infect Dis,2014,209(9):1315-1320.

    [2] 常建华,张建民,高淑兰.猪白细胞干扰素防治羔羊腹泻的临床试验报告[J].内蒙古畜牧科学,1999(3):37-38.

    [3] 张 真.使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对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治疗报告[J].中国畜牧兽医,2007,34(3):120.

    [4] 曹瑞兵,周国栋,陈博言.猪a干扰素对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9,40(6):867-872.

    [5] 姚凊侠.猪α干扰素、猪β干扰素与猪γ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及其免疫佐剂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7.

    [6] 戴爱玲.仔猪先天性震颤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7] 童 武,周艳君,肖少波,等.2010年国内部分省份猪场常见病毒性疾病的病原学调查[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1,19(5):1-7.

    [8] 肖 军,张 宁.一例猪蓝耳病、猪圆环病引起育肥猪发病的案例分析[J].疾病防治,2015,17(8):69-70.

    [9] 王天户,娄中子,刘思当.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诊断[J].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98-100.

    [10] 王礞礞,周艳君,陈宗艳,等.我国猪群中TTV的鉴定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31(10):751-755.

    [11] 方六荣,陈焕春,何启盖,等.应用微量中和试验进行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20(4):236-240.

    [12] 郭生革.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措施[J].兽医科技,2015(1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