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蒲云

    

    

    摘要: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政策落实速度慢、教师观念转变难、学生需求变化快等问题,专任教师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动能不足、措施不够,需要改革现有教学过程。以课程《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为例,通过分析该课程的特点,从教师和课程两个层面,分教师思政素质、课程标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四个维度,探讨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通过教改进一步加强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8-014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1]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有纲领性文件的指引,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实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和智育协同发展,增强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是目前高职院校探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出发,以计算机大类下的大数据专业基础课程《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为例,分析该课程的特点,主要从教师和课程两个层面,分教师思政素质、课程标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四个维度切入,提出了一些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 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是并行授课。思政课内容比较理论,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厌倦情绪。而专业课老师则侧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鲜有融合思政元素,因此德育和智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同步的。究其原因:

    2.1学校行动落实慢

    一些高校在协同推进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过程中还存在整体上协同效力不足的问题,很多工作还停留在会议层面或理论层面,对于促进形成完备可落地且运行顺畅的深度协作机制还缺乏主动进行分析和探索的精神动力[3]。

    2.2老师观念转变难

    现实社会中,软件开发能力强就意味着能进排名靠前的科技类公司,有优渥的工作环境,薪水普遍较其他公司高一截。这导致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侧重传授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相关的价值观导向关注不够,教师层面相互之间也比拼谁的技术水平高、解决问题速度快,存在比较严重的重教学、不重育人的问题。

    2.3 学生需求变化快

    一方面,高校的生源来源广泛,既有普高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也有退伍军人、农民工等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的人员,其思政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现在的高职在校生是伴随互联网一同成长的,网络游戏和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文字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影响不一,特别是那些低劣、粗糙、错误的文章对学生侵害不浅。

    3 专业课程融合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师和课程两个层面探索专业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学元素。《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是大数据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通过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该课程为例,从教师思政素质、课程标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四个维度切入分析,为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3.1增强专任教师思政理念和执行能力

    任课教师要立足专业教学实际,专业负责人要根据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进行教学体系管理,两者协同,共同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4】。

    专任教师作为教学组织中战斗一线的排头兵,虽然战斗场所限于三尺讲台、战斗时间限于几十分钟,但其个人思想政治的理念和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决定着课程思政实施的最终效果。因此必须加强对专任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师风师德教育,多途径提升他们的育人理念和育人能力。比如:通过组织专题培训,逐步消除专任教师对课堂融合思政教育的抵触情绪,变成乐于以德施教、德智并育;加强教学督导,形成过程性教学强监督机制,以“外力”促进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学校划拨专项资金开展课程思政的教改项目和教学技能竞赛,以研促改、以赛促教,提高专任教师思政教学积极性和思政教学执行能力;改进教师评价体系,改以前重教学的评价为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的评价,提高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中思政教育的比重,逐步培养专任教师课程思政形成更多的内驱力;用好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事前设定目标、事中系统预警、事后总结分析,对专任教师的教学是否融合思政元素进行有效监测和不斷提升。

    3.2 明确专业课程标准中的思政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5]。现有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学习领域课程描述、学习情境划分及描述、考核及评价、教学保障条件等方面做出了详细明确的阐述,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需要在专业课程标准中增加思政标准。具体而言,在课程定位上,除了列明课程知识及能力之外,需要增加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后应该养成的必备品格进行明确规定,比如爱国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等;在课程目标设定上,在现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思政目标,以此统领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设定;在学习情境描述中,建立与知识点相对应的思政教学案例;在对学生的考核及评价上,调整评价因子比例,增加过程性考核分数的比重,将学生的积极性、协作性、创新性等因素引入考核评价中。

    3.3 建立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要在專业课中无缝融入思政元素,达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思想政治水平及养成良好品德习惯,切忌生搬硬套地讲大道理。为此,应通过集体备课、教研室研讨、申报思政教改课题、参与课程思政竞赛等方式,思考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文献[6]以C语言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由于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结合《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讲授的知识内容,可设计如表1所示的课程思政元素。

    3.4 强化教学反思,促进思政内化

    现有的教学反思制度中对专任教师的要求仅限于每堂课后要有反思,反思课堂教学的过程、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措施等方面,侧重在专业知识层面,无法满足课程思政约束下的思考。因此需要在现有的教学反思规章制度中增加思政教学反思的相关规定,比如专任教师需反思课程思政实施的合理性、学生的接受度大于百分之八十等。同时与此相对应的,在教案的教学反思中,增填对当堂课思政教学的反思,其内容包括反思课程思政元素的适当性、学生的接受度、知识与思政的融合程度等方面。通过增加课后反思的方式,促使专任教师把思政教育不断内化,最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要求,是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面向未来德智兼备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计算机类学生的需求多样化要求专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全程贯通思政教育,通过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反思、考核评价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潜移默化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 王洁松.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1):135-138.

    [3] 吴宝海,沈扬,徐冉.高校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61-62,65.

    [4] 杨纪争,任越美,赵莹.“课程思政”理念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Python程序设计》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4):108-109,111.

    [5] 闫长斌,郭院成.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认识、策略与着力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10):35-41.

    [6] 周雅静.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2):200-202.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