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于桂剧

    魏宁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广西传统桂剧的起源与发展趋势,分析现有活态传承的优势和限制,提出了可以运用当今流行的二次元文化,依靠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结合来达到新时代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目的,以期为我国保护与传承传统桂剧提出有效的新出路。

    关键词:桂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次元文化 ?活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桂剧是我国传统戏曲之一,俗称桂戏或桂班戏,也是广西地方传统戏剧,桂剧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至今已有约350年的历史,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的桂剧。

    2006年,桂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37。1 桂剧凭借着独特的方言演唱和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早已成为当地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也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桂剧虽仍在流传,但观看桂剧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熟悉桂剧的大多都是年迈的老人,桂剧也随之被埋没。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原称“桂林戏”、“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黄皮戏种。关于桂剧的起源与形成,历来争议颇多,自徽调说、自靖江王府说、自戈阳腔说、自祁剧说等等。1950年,欧阳予倩在关于桂剧改革的一封信中也曾经提及:桂戏就是湖南祁阳的戏,也就是湘戏,桂班的演员绝大多数是祁阳人,因为语言不通,经过一定的时间,不仅风格变了,唱、做都起了变化,看起来就和湘剧不同了。从后来的资料看,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桂剧源于祁剧一说的。桂剧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清道光年间至清朝末期是桂剧发展的第一阶段。最早的桂剧班社,有清道光年间(1821-1850) 唱多种声腔的三合、三庆等名班。光绪八年(1882) 开始,相继出现宝华群英、翠华、兰斌小社等桂剧科班;民国时期是桂剧大发展时期。1938年后,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来桂林从事桂剧改革工作,建立了广西戏剧改进会。1939年成立桂剧实验剧团,编演新剧目,开办桂剧学校。30年代末40年代初,创作、改编了一批新剧目如《梁红玉》、《打金枝》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广西省国营桂剧艺术团成立,为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做了大量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桂剧的黄金时代,广西各地出现一些质量较高的剧目,如《拾玉镯》、《穆桂英》 、《打棍出箱》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演,后至1976年后桂剧才逐渐复苏。2

    广西桂剧由独有的唱腔形成。桂剧文化不仅是广西人民智慧的果实,也是广西人民的精神粮食,它包含着许多省外优秀的知识文化,曾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有过三个黄金时期,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21世纪,各个国家早已处于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创作都是按照当下最新发生的事件进行改编、创作,作品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传播的效率不断提高,反衬出传统戏剧的演出和传播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新时代对便捷需求的不断上升,桂剧已陷入濒危境地,除此之外,桂剧的专业表演者很多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而现在的年轻群体很少人愿意去学一个没有用武之地的技艺,桂剧本身的艺术文化特色也在各种因素下日渐淡化。

    活态保护、活态传承是一种对遗产的保护运动产生的一种保护理念,也是“非遗”研究领域的热门词汇,是指在人们的生活中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保护和传承的方式,以传承人为纽带的活态空间,从而对遗产相关的知识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达到增强遗产生命力的目的。文化遗产并不是不可再生的、脆弱的,桂剧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随着历史的改革和社会的变化演变而来的,换种方式说,桂剧不单是一种戏剧,也是中国的历史。我们应该对正在淡化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和抢救。

    现今活态传承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桂剧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创产品、寻找培育继承人,桂剧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以旅游带动桂剧市场的方式,比如恢复古戏台、戏院、在相关桂剧文化旅游风景区建造桂剧文化主题餐厅等,构建桂剧表演平台。文创产品的传播途径是指在新时代文创产品中加入桂剧元素,打造具有桂剧色彩的文创产品,依靠产业化传播桂剧文化。寻找培训继承人是指高校开设和桂剧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得以了解到桂剧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在领略到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的同时激发对桂剧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桂剧的传播者于继承人。活态传承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给桂剧文化艺术带来更多的传承机会,相比于静态文化传承更能增强对桂剧文化的保护力度。

    现有活态传承的限制在于没有跨时代的突破进展,没有抓住新一代的喜好,传统活态传承的传播方式可能无法使活态传承起到其应有的效果。新一代的年轻人是传统文化继承与保护的主要力量,现有活态传承的传播方式已持续多年,在吸引新一代年轻人成为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人的作用并不显著。因此,结合新文化,寻找更能吸引新一代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人的新时代活态传承方式尤为重要。

    “二次元文化”传播极广,其中年轻群体是最大的消费群体。东方资讯曾报道文章中有数据显示:中国“二次元”用户群体中90后00后占94.30%。而且从2015年到2019年“二次元”在我国发展趋势是逐渐上升的。“二次元文化”无疑是当下最火热最新颖的文化之一。发展“二次元文化”优势在于通过二次元产品特别是动漫等不仅可以在国内传播桂剧传统艺术文化还可以走向域外。动漫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经济潜力不可小觑。3“二次元”产业引起的经济效益能从新一代年轻人的市场方面推广西桂剧传统文化动的传播和发展。

    “二次元”所代表的虚拟世界的东西通过相关的文创产品等途径流传到“三次元”的现实世界。“二次元”结合现实生活的产业发展,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

    桂剧的古老传播方式是在戏台子上,通过专业的表演人员在台上的演绎才能让人们认识和了解桂剧,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大多数人都在追求新颖的娱乐方式。在这种情景下我们需要一個年轻强大的载体,来传承我们古老的传统桂剧文化,而“二次元文化”无疑是一个优秀的选择。

    桂剧的剧目十分丰富,而“二次元文化”最传统最常见表现方式就是动漫和漫画,可以通过二次元的方式对桂剧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设计,把桂剧的经典故事用动漫或者漫画是形式呈现出来,桂剧的演唱腔调也是一大艺术特色,还可以利用桂剧的腔调特色编写相关动漫歌曲,让现在大部分的年轻群体通过“二次元”的方式去了解和认识到广西桂剧的传统艺术文化。

    桂剧吸引眼球的地方除了表演手法塑造人物上的特色外,还有传统样式复杂、色彩绚丽的服饰,可按照桂剧服饰的特色进行动漫人物细节的设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二次元”人物设计原型的基础上,发行手办、书签、明信片、纸雕、漫画书籍、“二次元”音乐等衍生品。

    以“二次元”的方式,尤其是动漫的形式传播桂剧可以有效地呈现出桂剧声调脸部、声部特色,很大程度上保留桂剧的艺术特色。二次元受众群众广,二次元用户群体近年来在不断扩大,二次元用户更是成为了主流人群,根据奥飞动漫的数据显示,核心二次元用户在2016年突破8000万,泛二次元用户达到了2亿+的规模。90后占据了94.3%的市场份额。但现在受二次元文化影响的人群絕不仅仅是数据中这些人,就比如数据中的泛二次元人群,就已近非常广了。而桂剧和二次元的结合能让桂剧的传播对象也很准确的锁定在90、00后的年轻群体。跨文化的结合与传播方式可以使传统戏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桂剧作为我们广西本地的小众剧种,并不能像京剧那样的大剧种被社会认识,所以在推广上存在一定难度。且没有将桂剧与其他文化融合的先例。

    桂剧传统艺术文化与“二次元文化”之间虽存在部分文化差异,但对于新文化必定是可以进行对应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可以相结合。具体方式可采取以“二次元文化”的表现形式为重点的设计人物形象,在细节上注重对桂剧传统艺术文化进行描写,烘托出传统桂剧的艺术氛围等。在近年来的实践中,运用“二次元文化”结合中国民间传说的案例来看,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漫影视作品,运用“二次元文化”设计的人物形象,以《哪吒闹海》的民间传说为剧情,将“二次元文化”和我国民间传说完美的结合,呈现出的这部作品就十分优秀,受到影迷广泛好评。

    结语

    桂剧传统艺术文化承载着广西人民的精神情感,是我国的一大瑰宝,有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当桂剧传统艺术文化面临的日渐淡化的处境,我们必须采取抢救措施。新时代的“二次元文化”在发展和传播方面都十分广阔,面向的群体也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桂剧传统艺术文化与“二次元”文化的结合是活态传承桂剧文化的出路之一,传统桂剧借助“二次元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而桂剧文化又能丰富“二次元文化”,在跨文化结合是发展新文化和传承旧文化的道路之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我们要挖掘更多健康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邹颖.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桂剧)传承现状研究[J].大众文艺,2017(03):3-5.

    [2]王青泉,初玥,王广旭,潘光杰,张新颜,杨晓白.二次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青年记者,2019(35):98-100.

    项目基金:2020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项目编号20201364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