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教学策略

    齐亮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

    1.设计游戏型的问题。在数学教学的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及年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分析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正确把握他们的认知需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悬念型的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不足感和探究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比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时,引导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当有很多个相同价数相加的时候,用加法已经很不方便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带着这个悬念进入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兴趣高,积极性强,学习效果明显好的很多。

    3.设计实验型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用动手操作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是许多教育家的共识。动手操作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上升过程。学生在对公式的发现过程和总结论证中,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启迪了思维。凑十法学习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反复尝试,充分感知凑十法的意义,把摆小棒的过程抽象到加法算式的书写,把实验的过程幻化成加法算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知识。

    4.设计应用型的问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灵活利用教材,并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现象,经过加工,使它能为课堂服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情境设计为秋游,水果采摘,这是孩子们喜闻乐见并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在问题创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他们觉得好的数学问题,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对新知识的掌握非常到位。

    5.设计开放型的问题。开放性问题的情境要有实际意义,要突出主题.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意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青岛版教材在情境创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跟好的发散思维,主动思考,提出多样性的问题,对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因为也许教师的一个眼神便可能改变一名学生的一生。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教过一个学生,他是一个性格内向、心思细腻的男孩子,对于学习,他虽然很努力,可是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上课时我也从不去理会他,慢慢地,他变得自卑,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直到有一天上数学课,他发现我用眼神坚定地看着他微笑,他回答问题后,我给予他很大的鼓励,让同学给他掌声。这使得他变得自信,慢慢地成绩也好了起来,后来上初中以后,他经常回到我们学校找我,跟我聊天。

    后来仔细想想,多鼓励孩子真的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地回答和思考问题,对学生思想上的鼓励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解决问题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注重思路,而不是答案的对错。

    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要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不光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做一名善于思考请于动脑的老师,为以后的学习搭橋铺路,而学以致用,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