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先导的单元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何阳

    【摘 ? 要】习作先导的单元一体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先独立完成作文,再开展交流,然后学习课文,把自己的习作方法与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比较、整合,最后修改习作。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准确解读文本、把握语用点,以及指导学生习作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习作先导;单元一体;心理活动描写

    所谓习作先导的单元一体教学模式就是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先独立完成作文,再开展交流,然后学习课文,把自己的习作方法与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比较、整合,最后修改习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教师精准解读教材,准确找到课文的语用点,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课文中学到习作的方法,让课文成为学生习作的拐杖。

    以六年级上册《穷人》的教学为例。其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单元习作要求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尽可能吸引人,并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穷人》这篇课文最出彩的地方便是它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所以,第一课时选择的语用点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片段1】习作引课,关注写法

    1.导入:同学们,之前大家已经完成了单元习作。这是我们班同学的作文,请欣赏。(作文略)

    2.交流。

    (1)这篇文章用了哪些描写?(指生说:环境、外貌、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等)

    (2)对于这些描写,大家有什么建议吗?(指生说。增添这些描写,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

    3.出示单元篇章页:单元导语也是这么要求我们的。“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指生读,齐读)

    4.引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任务来学习《穷人》。(出示课题,齐读)

    通过交流单元习作,学生发现,教师展示的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有环境描写,不仅如此,环境描写还根据事态的发展有着相应的变化,从开始的艳阳高照到忽然大雨滂沱,为后文大家都没有带伞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天气又由雨转晴,首尾进行了巧妙的呼应。借景抒情是习作的一大亮点。习作中也有心理活动描写,但是只有“我记得姜茶有祛风除湿的功效”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人不免可惜故事过于平坦,内容不够生动丰满,无法突出人物的品质。不少学生提出要把心理活动描写写具体。那么,心理活动描写到底该怎么写呢?又在哪里出现最合适呢?带着这些问题,师生一起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穷人》。

    【教学片段2】学习课文,聚焦心理活动

    过渡:同学们,这篇文章能在历史的筛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有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板书粘贴:心理活动描写)默读全文,快速找到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一)为什么进行心理活动描写

    1.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

    2.要求快速找到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指生读。(“沉思”是心理活动描写的提示语,标红处理)

    3.思考:如果把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去掉,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样可以吗?

    4.思考:去掉了之后,文章还是通顺的。那究竟要不要这些句子呢?为什么?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想法。(指生说理由,并上台板书:勤劳、善良……)

    5.小结:原来要呈现人物的思想和品质,描写心理活动是很好的方法。看来这类描写不但不能去掉,而且还不能写得太简单,要把能突出人物品质的内容写具体。

    (二)怎么进行心理活动描写

    1.找画句子: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多处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请大家快速找到,并画出来。(指生说)

    2.分析:这些句子写出了桑娜怎样的品质?(生上台板书)

    3.小结:我们从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桑娜勤劳、善良、有爱心、关心邻居。(板书)

    4.学习第九自然段。

    (1)朗读:这是一个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片段,自己读一读。

    (2)分析:同学们读出了桑娜怎样的心情?(忐忑不安)

    (3)再讀:这段话都是围绕“忐忑不安”这个词来写的,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指生读,评价)

    (4)分析:同学们,桑娜的忐忑不安在哪里?(指生说:在文字中,还在问号里)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她紧张极了,不停地问自己。她怎么问的?(指生读,四个学生分别读四个问句)谁能把这份紧张读出来?(指生读)

    (5)引导:同学们,还从哪些标点符号中看出桑娜的心理活动呢?(指生说:在省略号里)从省略号能看出桑娜内心的矛盾,这种矛盾让她的思维时不时停顿。(指生读)

    (6)分析:同学们,感叹号又表现了桑娜的什么心理?(师朗读“不,还没来”“他会揍我的”“嗯,揍我一顿也好”,生逐一回答)

    (7)指导朗读:看来把这些标点符号读好, 桑娜的忐忑不安就呈现出来了。(女生齐读,男生齐读,师点评,全班齐读)

    (8)小结:列夫·托尔斯泰围绕“忐忑不安”这个关键词,把桑娜内心的紧张、矛盾、不安和坚决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了。这种写法叫作抓关键点,把心理活动写具体。(板贴:抓关键点,写具体)

    这一环节,抓住了两段很有特色的心理活动描写。从第二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中,学生可以读到桑娜一家“吃不饱,穿不暖,工作危险,生活艰难”的状况,为下文桑娜反复纠结是否要领养孩子做铺垫,更能突出桑娜和丈夫的高尚、伟大。通过删除句子展开对比,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知道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心理活动描写之中是一种十分巧妙、不露痕迹的写作技巧。

    第九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更有特色,一段话中出现了五次省略号、四次问号、三次感叹号,引人关注,发人深省。通过一次次反复地朗读,学生发现了桑娜的害怕,害怕丈夫不同意留下两个孩子,害怕今后的日子会更加艰难;发现了桑娜的纠结,把孩子留下会加重生活的压力,不把孩子留下他们就会没命;发现了桑娜的勇敢、无私和伟大,就算是冒着被丈夫打骂的危险,就算是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还是毅然将孩子留下,这高尚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从这一自然段中,学生发现,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学生也学到了在心理活动描写中,要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标点符号,找到人物心理的矛盾点,进行细致的刻画,这样可以让读者感同身受,回味无穷。

    【教学片段3】修改习作,学以致用

    1.引导:同学们,请大家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修改前面这名同学的文章,把他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2.学生修改、增添表示心理活动的句子。

    3.展示修改后的文章,交流讨论。

    学习了课文《穷人》的心理活动描写之后,学生马上针对课始出示的习作,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技巧展开修改,一方面巩固、消化知识,另一方面领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才是学习的目的。

    大部分学生选择在“我”递姜茶这一部分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把是否要把姜茶让给陌生人喝的纠结心理写出来了。也有不少学生选择在淋雨这一部分加入心理活动描写,一方面交代了“我”淋雨时的寒冷和窘迫,另一方面衬托出“我”递姜茶时的无私。还有一些学生选择在递完姜茶之后加入心理活动,表现“我”帮助他人之后的愉悦心情。可见这堂课确实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堂实践证明,习作先导的单元一体教学模式对于准确解读文本、把握语用点,以及指导学生习作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为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指明了一条清晰易行的教学路径。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吴店小学 ?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