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陆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进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借助于新课程教学理念,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将语文进行有效学习。而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积极的学习,就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文课堂 ?学习习惯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好习惯的形成绝非朝夕之功,我国古代《礼记》就教育我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琢”就是需要花时间和功夫去磨的。这“学”就要在教师和同学的引导帮助之下广泛学习。这“道”就是规律、方法和技巧,这些是要靠学习者去逐步领悟的。由“琢”,由“学”,而至悟“道”,分明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长期坚持才能如亚里士多得所说: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使教和学都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它是一個人可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也正如托布理得所说,在日常事务的自理中,一盎司的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乌申斯基也给我们留下“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的名言。

    那么,如何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来实现学生正向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形成良好习惯的评价内容

    着重从圈点勾画、查阅工具书、质疑问难、细听勤记、参与讨论、积极发言、完成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估。由组长负责检查每一个环节,负责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组员,并帮助组员一一落实,教师重点关注和辅导不能按要求认真完成的学生。这样做可以解决对缺少基本的读书方法的学生的指导,同时帮助他们逐渐能耐住性子读完一篇课文,获得哪怕是一点点的感受,产生哪怕是一丝丝的疑问,逐步养成能问话,会听话,敢说话,能写话的好习惯。对于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首先不可求全责备,而是鼓励他们走一步再走一步,树立其改掉不良习惯的信心。哪怕是学生只给几个词画了圈,也要问其是否会读,是否会用字典词典查出读音和词义,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要热心帮助,甚至对于书写,教师也要从旁监督和指导。由于这个环节要求点较多,学生不易在短期适应,师生均会产生应对疲劳,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语文教学进度带来影响,因而,教师往往心急,甚至对自己所采取的方法产生怀疑,继而放弃,重新回到以讲代学的老路,既苦了自己又误了学生。语文教师需以最好的耐心来促进学生逐渐达标,要经常性地向各组长交流“评价”的目的:是为形成良好习惯,不是为评出优劣。所以,此环节教师和组长都只宜先注重量的完成,待组内各成员都可按量完成后,逐步过渡到对质的要求。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过渡,学生也就能逐步具有自主,主动,独立,合作等优良的学习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建形成良好习惯的学习小组

    以某次综合检测的成绩作为学生学习基础的参考,结合学生性别、生源地、性格、家庭成员健全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将学生组成5-6人的小单位,由学生自主推选本组负责人,共同拟定组名、制定组规,规划学科学习目标。组长是组织者、监督者和推动者。这样,一来是可以解决因班额较大教师难以人人兼顾,继而使部分原本就需要约束方能完成正常学习的学生,能在一定的约束中完成学习任务,逐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二来也为逐步消除学生个人主义和自私心理,使他们具有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做好铺垫。

    三、制定评价方案,落实评价行为

    教师在征询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评价标准,编制可供量化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表,在教师的监督下,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学习行为评定。每节课师生都要互相监督,落实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从预习、书写、背诵(课内外古诗文)、默写(古诗和课后字词读写)、作业、课堂提问答疑、组内参与讨论情况(主要以积极与否判定)等七大方面所进行的节节评、人人(含教师)评、因人评,组组评、因组评的评价方案,对学生每节课中的具体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帮助组员分析取得的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组员寻找解决的办法,鼓励组员树立信心克服陋习战胜困难。教师留心每一个学生在七大评价方面所表现的情况,特别要注意对习惯不够好的学生的帮助和支持。特别留意学生的发言和互评,以便及时给予鼓励和指正。此环节可以使学生逐步找到在学习中迷失了方向的自我,认清学习的方向,品味到学习的甘苦,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从而自觉剔除不良的习惯。

    四、提供形成良好习惯的保障

    定期(每周一次)召集各小组负责人,进行适当的对话。了解组长们的甘苦(较长时间自然是苦多甘少),帮助组长出谋划策;引导组长不可急于求成,要有长期打算,要能包容;要求组长要组织好组员学习,帮助后进组员释疑解惑,理解后进组员的心理需要,鼓励后进组员发表意见等。要让孩子管好孩子并不简单。因为都是孩子,都有着上述所提及的共同毛病,只是有的表现得明显一些,有的表现得隐蔽一些。组员之间,组员和组长之间,组长和老师之间都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好学生管理员(组长),让他们深感老师和他们心连心,是与他们喜忧与共的。我长对学生说:“学学半”,帮了他人,你会进步更大;也许今天你是一个很委屈的组长,可明天你就是一个很有涵养的人很有品位的人。我们很难刻意追求做名人伟人,但我们完全可以努力做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当到了你人生的某一阶段,蓦然回首今天的所思所为所感,你定会感到是那么的亲切:你会因丰厚的人生收获而快乐、年轻。

    五、规范形成良好习惯的要求

    1、预习的具体任务——读完全文,勾画生字词(新字词),给课文各段标序号,利用工具书给课文中的生字词注音,认真书写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完成相关练习1-2题,记录一两句读书所得(含从同学处听到的),提出疑问(含给自己、给组内成员、给组外同学、给老师)、组内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在本子上等;

    2、照课堂学习评价表,找出自己和组内成员的问题所在,提出改正建议。教师每周对学习评价表进行信息的整合和遴选,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及时拨正对学生评价的方向。

    六、做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必备工作

    这里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工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疑问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内讨论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 、各组质疑释难的问题亦有不定性。如果教师的点拨引导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就会受挫,继而阻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课中掌握各小组的动态,以便能做到适度的点拨引导。

    总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于语文知识,犹如“万世”与“一时”,“全局”与“一域”之关系。清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谈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讲的虽然是军事战略观,却极匹配语文学习中的“习惯”与“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一、《好习惯时怎么养出来的》孙晓云 ?孙红艳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