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院前和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杜斌 包黎刚 王诚

    

    【摘要】目的 分析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简称RF)患者院前和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2016年7月~2019年7月来院治疗的74例RF院前与急诊急救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各37例,行喉罩治疗与气管插管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略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率为5.41%,B组为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RF院前和急诊急救患者行喉罩通气治疗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其与气管插管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相近,且不会影响生命体征。

    【关键词】喉罩;气管插管;呼吸衰竭;院前;急诊急救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

    RF患者多需要进行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以预防并发症。RF起病急,进展快,症状为呼吸困难,且易伴有低氧血症等疾病。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可解除呼吸障碍,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气管插管是该病的常用人工通气方法,主要经声门将导管置入,操作快捷且有效。但其操作繁杂,可能会导致感染等并发症。为此,临床建议使用喉罩进行人工通气,以缩短急救流程。本研究主体为74例RF院前与急诊急救患者,旨在探究喉罩与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体为2016年7月~2019年7月来院治疗的74例RF院前与急诊急救患者。纳入标准为:确诊为RF;符合人工通气治疗指征;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为: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伴有肺部肿瘤等疾病;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随机分A组和B组,各37例。其中,A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1~75岁,平均(54.32±0.75)岁;病因是:重症哮喘17例,阻塞性肺疾病9例,心肺复苏11例。B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0~72岁,平均(54.49±0.86)岁;病因是:重症哮喘14例,阻塞性肺疾病11例,心肺复苏12例。比较并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允许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如确保呼吸道畅通,院前静滴氨茶碱,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等,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来院治疗。A组行喉罩人工通气治疗:润滑喉罩,使患者口腔适度打开,经舌钳或是压舌板牵拉舌体,使其离开咽后壁。操作者用右手插入喉罩,有明显阻力感后将适量气体打入气囊,置入牙垫并有效固定。接通简易呼吸器,行通气治疗,若双肺呼吸音有对称性,则成功插管。B组行气管插管治疗: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使头部处于正中位,清理呼吸道。将头向后仰,操作者左手持喉镜,推开患者舌头,暴露会厌,挑起会厌后暴露声门。右手持导管,经声门插入,拔出管芯,调整气管导管至一定深度,轻压患者胸廓,若出现气流声,初步判断导管置入气管中。置入牙墊,拔出喉镜,用简易呼吸器行通气治疗,对双肺行听诊治疗,若呼吸音对称,则将5~10 mL气体打入气管套囊中,固定气管插管。再次评估导管是否在气管内,而不是在食管,听诊按剑突下(上腹部)~左下~右下~右上~左上的顺序听诊。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一次性操作成功率与心肺复苏成功率;观察脱管、形成痰痂、咽喉黏膜出血和呛咳憋气等并发症;评价呼吸频率(简称RR)、血氧饱和度(简称SpO2)与心率(简称HR)等生命体征。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1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表达是[x±s],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表达是[%],经x2值对比与检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2 结 果

    2.1 对比心肺复苏与一次性操作成功率

    A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略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对比并发症率

    A组中,出现1例(2.70%)脱管,1例(2.70%)形成痰痂,并发症率为5.41%(2/37);B组中,出现3例(8.11%)脱管,2例(5.41%)形成痰痂,2例(5.41%)咽喉黏膜出血和1例(2.70%)呛咳憋气,并发症率为21.62%(8/37)(x2=4.163,P=0.041)。

    2.3 对比生命体征

    治疗前,A组的HR为(110.26±5.42)次/min,B组为(110.62±5.67)次/min(t=0.279,P=0.781);A组的RR为(28.65±2.15)次/min,B组为(28.69±2.41)次/min(t=0.075,P=0.940);A组的SpO2为(55.69±2.49)%,B组为(55.37±2.44)%(t=0.558,P=0.578)。

    治疗后,A组的HR为(79.65±2.33)次/min,B组为(80.36±2.19)次/min(t=1.351,P=0.181);A组的RR为(19.22±1.34)次/min,B组为(19.37±1.29)次/min(t=0.491,P=0.625);A组的SpO2为(84.69±4.25)%,B组为(84.12±4.16)%(t=0.583,P=0.562)。

    3 讨 论

    RF的病理表现为肺部换气与呼气功能障碍,机体无法实现气体交换,导致肺部缺氧[2]。部分患者会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使机体代谢紊乱。RF患者多需进行院前和急诊急救,其中,建立人工气道是必要措施,可改善通气功能,避免窒息。气管插管是其传统疗法,治疗有效但操作复杂,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喉罩是现阶段院前急救通气的方法,其介于气管插管和面罩中间,是半嵌入式通气疗法,操作较便利,不需要完全暴露声门,操作时间短。喉罩的使用特点为:①喉罩主管弯曲90°,便于置入,喉罩远端的位置在食管开口部位,不易导致喉管移位[3]。②采用引流管与通气管设计,引流管能够直接插入胃部,对胃液行引流操作,不易导致误吸或是胃胀气等症状。③采用双气囊设计,结合咽喉部位的解剖学特征设计通气罩,具有较佳的密封性。

    结果中,A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91.89%)略高于B组(86.49%)(P>0.05);一次性操作成功率(94.59%)高于B组(75.68%)(P<0.05)。说明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保证心肺复苏成功率,但喉罩治疗的一次性成功率更高,原因是其操作简单,所需时间较短。A组的并发症率(5.41%)低于B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不会导致生命体征异常波动,原因是治疗操作不会导致明显的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刺激性较小。有研究报道:喉罩与气管插管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喉罩的可行性更高,更适用于院前急救或是急诊急救,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总之,喉罩通气在RF院前和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不亚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气管插管,可作为首选人工通气方案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龙 平,曾平海,施金兴,等.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院前和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4):4719-4722.

    [2] 张 莉,罗晨禹,胡 宇,等.喉罩联合保护性肺通气对全麻开腹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5):52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