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制造与三全育人

    杨宏

    摘 要 文章在对立足“三全育人”做好“三教”改革工作进行了诠释之后,就立足“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开创新局面的建议方面进行了表述。最后指出:就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而言,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准“中国制造2025”这个方向标,紧扣“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努力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批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工匠型人才。

    关键词 中国制造 工匠型人才 三全育人 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0)02-0049-02

    1 三全育人、三教改革、中国制造的内涵与发展背景

    2019年2月国务院正式下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十九條明确提出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三全育人”的改革试点,使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保持同行同向,将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与职业精神的培育有机融合起来。

    所谓“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合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所提出的要求。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

    高职院校在进行“三教”改革时,要立足“三全育人”有序有力有效地进行。所谓“三教”是教材、教法、教师的合称。通过“三教”改革,高职院校将开创新的局面。

    众所周知,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中国制造2025”实现与完成培养与提供大批生力军的重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力量之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

    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也正是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我们知道,“中国制造2025”宏大计划的实施有赖于大批有着工匠精神的人才来承担,有赖于大量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工匠型人才来实现。

    实际上,“立德树人”不仅是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型人才时必须坚持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其面向“中国制造2025”宏大计划努力开创立足“三全育人”新局面的需要。

    2 立足“三全育人”做好“三教”改革工作的诠释

    2019年是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实施元年,同时也是高职百万扩招的第一年,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作为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了配合 “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的实施与实现,为了使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顺利地实施与实现,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脚踏实地立足“三全育人”做好“三教”改革工作,要努力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批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工匠型人才。

    实际上,从“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的“三教”关系中,再加之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三全育人”与“三教”之间是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这一关联性表明做好“三教”改革工作必须要立足“三全育人”,而且也是做好“三教”改革工作的需要与要求。

    就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而言,立足“三全育人”做好“三教”改革工作不仅是校方的事,同时也是其他方面的事,如相关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行业部门等。这其中校方和企业方面是最主要的方面。因此,立足“三全育人”做好“三教”改革工作客观上要求校方要积极与企业方面进行共建,特别是如共建思政元素和工匠精神文化元素等。此外,立足“三全育人”做好“三教”改革工作还要积极引入新思维、新概念,有序有力有效地进行,要将企业培训计划合理融入“三教”改革之中,要使“三全育人”和“三教”改革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及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批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工匠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只有这样,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才能使其所开创的办学新局面得到充分的展现。

    在“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由于教师是“三教”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要立足“三全育人”积极与企业合作,有序有力有效地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努力以提升教师的“三全育人”能力与水平,使教师成为“三教”改革的主角。

    就教法改革而言,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且与此关联的教师方面、教材方面等也要有相应的改革。这一种以教法改革为驱动的“三教”改革思路,是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努力开创立足“三全育人”新局面的重要思路之一。

    由于教师是“三教”改革的关键,因此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要想开创立足“三全育人”新局面就必须重视教师的教育与培养,就必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勇挑重任的精神。只有牢牢地抓住教师这个主角,才能使立足“三全育人”做好“三教”改革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进而开花结果。

    高职百万扩招意味着来自社会生源的学生将会规模性地、常态化地进入高职院校。由于,来自社会生源学生成分的复杂性、多种性和多变性,致使高职院校面临着多种挑战。就教学方面而言,来自社会生源学生个性化教学方面的需求就是必须解决好的现实问题之一。

    一般来讲,采取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是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基本做法之一。

    高职百万扩招后,来自社会生源的学生批量地进入高职院校,对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办学来讲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来自社会生源的学生中不乏能工巧匠和经验丰富者。在办学中,若能充分利用或发挥其长处和优势是有利于办学质量提升的。事实上,这种提升既是对来自社会生源学生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对非社会生源学生以及整个专业和整个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此看来,高职百万后,来自社会生源的学生批量地进入高职院校,对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办学来讲其所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其实,不仅仅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是这样的,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这一点校方要充分认识到。

    总的来讲,高职百万扩招,就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而言,对培养工匠型人才是有利的,是利大于弊的。这是本文要诠释的另一个重点方面。

    3 立足“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的工作建议

    就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在办学而言,立足“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开创新局面的建议有许多,其中以下几点是应该考虑的重点:

    一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立德树人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立足“三全育人”做好“三教”改革工作。

    二是,建立完善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针对工匠型人才培养工作。

    三是,要突出重点,尤其是要突出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批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工匠型人才这一重点。

    四是,要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含专业领域层面的),共同孵化工匠型人才,包括大国工匠型人才。

    五是,要积极招收那些拥有能工巧匠技术的社会生进入校园,并利用其助力工匠型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工作提质增效。

    六是,“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需要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为其培养出更多的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工匠型人才,不妨将那些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企業人员和社会上的大国工匠聘请为或录用为教师。

    4 结语

    鉴于,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的根本,是高职院校做好立足“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工作的需要与要求。以及考虑到,“中国制造2025”宏大计划的实现终归要有赖于大批的工匠型人才来实现等方面的因素。就制造类专业和其高职院校而言,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准“中国制造2025”这个方向标,紧扣“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努力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批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工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