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应慧慧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合作学习不能走入“放任自流”的误区,通过做好合作准备,奠定合作基础;采取有效策略,确保合作实效;运用激励评价,保持合作热情这三大策略,能够有效地对初中生的合作学习进行优化.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许多的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都展开了探究,意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探究的方向大部分都是围绕如何进行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能力同时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就是说,学生需要在相互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创新.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合作学习十分重要.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学生合作学习的经验.

    做好合作准备,奠定合作基础

    合作是指个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这样,才能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化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1. 基于学生学情,组建合作小组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来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时,基于学生学情进行合作小组的组建十分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比如,在对“圆的对称性”这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时,学生由于基础水平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能够理解圆心角、弧以及弦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对此则表示难以理解. 教师这时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此来深化学生的理解. 这样学生通过相互之间对不理解的地方展开交流,做到取长补短,进而提高了双方的学习效果.

    又如,一位教师在对“相似三角形”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就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了几个不同的图形,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自学,通过自学来初步掌握有关的概念.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对此展开讨论,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学习.

    2. 基于重点难点,精选合作内容

    学习群体的合理组建是前提,学习素材的恰当选择是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挑选出那些适合合作学习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对此展开合作学习. 教师要将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教学的目标相结合,并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安排. 在安排时,教师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合作学习时的交流与讨论上,要保证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能够激发学习欲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时,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假如有一个人患了流感,这种流感是一种可以传染的流感. 经过两轮传染之后,一共有121个人得了流感,那么每一轮的传染过程中,平均每个人都将流感传染给了几个人?”通过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

    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在课前就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要紧扣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合作学习效果.

    采取有效策略,确保合作实效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要在合作问题情境的创设、合作学习目标的制订上采取有效策略,从而确保他们在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合作兴趣

    对于合作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合作学习兴趣.

    例如,在对“勾股定理”展开学习时,一位教师就先为学生介绍了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一些历史,让学生了解其来源以及重要性. 在学习之前,教师还请学生提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预习,利用不同的途径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知道我国大概在什么时候证明了勾股定理,世界上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一共有多少种,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来进一步了解勾股定理的有关知识,并且尝试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将会学习如何进行资料的搜集,同时,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自己搜到的资料,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合作和交流.

    2. 制定合作目标,明确合作方向

    为了引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制定合理的合作学习目标. 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保持一定的效率.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时,就在课程开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为学生提出了学习的目标:不等式具有哪些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什么?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这二者之间有何异同、有何联系?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有了这些明确的目标,讨论就有了方向,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完成讨论之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问题即可. 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之后再请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懒惰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及学习路径之后,他们自主化的数学合作学习自然能够收到成效.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虽然突显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依然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适时引领与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运用激励评价,保持合作热情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教师就需要设计科学的评价机制. 有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勉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努力. 同时,教师要在分组之后对小组内的个人以及小组都制定完备的奖励措施,让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比如,对于小组和个人都可以利用积分的方式来展开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每一周或者每一个月进行评优,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小组及个人都要进行奖励.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竞争学习的意识,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不仅如此,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除了要考虑小组整体的表现,还要考虑小组个人的表现,例如小组中成员在课堂上是否有积极回答问题,在考试中成绩是否有比较大的进步等.

    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展开初中数学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将一部分权利交给了学生.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引导小组的成员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目标,并且在小组中做好分工合作.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干预,只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观察、讨论以及交流即可. 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以及最后结论的得出都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完成.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实践证明,数学作为初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将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为了确保初中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并且能够让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

    总而言之,在对初中数学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革新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要建立恰当的反馈机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個性等等,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此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