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问题与环保意识的思考

    吕承达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整体建设水平日益增强,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问题之一。现如今,环保问题也成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身为新时代大学生,提升自身环保意识是自主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京津冀及其周边、长三角地区为例,简要分析了其存在的环境问题,对“关于环境问题与环保意识的思考”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保意识;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4-0127-02

    0 引言

    自“十九大”会议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各地区社会人士、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身为现代社会接班人,学生是维护我国自然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我们要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关注现阶段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内容,深入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情况,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约束自身。从自己做起,不断发挥大学生在社会生态环境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绿色理念,为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一分贡献[1]。

    1以京津冀及其周边、长三角地区为例的环境问题分析

    现如今,我国十大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垃圾处理问题、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损、土地荒漠化、旱灾及洪涝、三峡库区环境问题、WTO与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结合我国2018—2019年之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数据统计可以发现,我国主要城市的环境问题为大气污染问题,且大气污染问题极为严峻,每年的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结合2011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分析,其中CO2的年均排放量约为1857万吨、工业粉尘及烟尘排放量共为2334万吨,可以说,大气污染十分严重。2012年之后,我国各地区纷纷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分别在47个重点城市中开展大气治理工作,比如京津冀及其周边、长三角地区等,提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将这一标准作为各地区城市开展大气治理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各地区不断提升地区人民群众、各阶段学生、社会人群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共同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约束自身行为,以此实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大气污染的目的[2]。

    关于这一点,从2019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统计中可以发现,我国主要地区的大气环境治理已经初步取得成效。结合表1可以发现,2019年我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的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41.4%~65.8%之间,其中O3、PM2.5、PM10的超标天数分别占总超标天数的48%、42%、8.9%、0.3%,而SO2、CO则未出现污染物超标天数;北京地区的优良天数比例为65.8%,相较于2018年,同比减少了10d。结合表2可以发现,2019年我国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在内的41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约为56.5%~98.1%,平均约为76.5%,其中其中O3、PM2.5、PM10的超标天数分别占总超标天数的49.5%、44.3%、5.1%,没有出现SO2、CO为主的超标天数;相较于2018年,此地区的重度污染天数减少1d。

    通过结合相关背景条件及真实数据变化,可以发现,要想有效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而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则是首要培育目标[3]。

    2 环境问题背景下如何提升环保意识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各地区环境问题愈发严峻,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人们愈发关注环境部保护事业。基于此种背景,人们对于环保意识仍然缺乏系统认知,且学术界也没有根据环保意识给予其具体解释与界定,有的人认为环保意识就是人们对环境问题所体现出的不同认知及其愿意采取行动的意愿。实际上,环保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人们从意识层次出发,对环保的认识程度,这种认识程度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4]。还有一些人认为环保意识是一种态度,是人们对待自然与环境体现出的反映,这些人认为环保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们的意识水平,另一方面是人们的行为。在本篇文章中,将环保意识界定为人们面对自然环境问题所产生的看法、采取的行为及主观态度。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能够促使人们更好的做出保护环境的行为。此外,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要想培养社会群众的环保意识,可以从学生群体入手,发挥教育作用,培育学生环保意识[5]。

    2.1 参与社会实践,搭建环保意识宣传平台

    环境问题背景下,要想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就要通过多种法式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开展丰富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有更多形成环保意識的机会,以此启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一方面,可以借助新媒体工具,通过微博、小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开展环保意识宣传,播放公益短片,促使学生在短片故事中了解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解决的迫切性,以此初步产生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社区、学校的力量,组织学生参与公益环保事业,比如“提倡低碳出行志愿者活动”“提倡拒绝塑料垃圾演讲活动”“深入地区感受废气排放情况”等不同的活动,以实践深化学生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环保意识[6]。

    2.2 重视节能环保意识培育,形成健全培养计划

    环境问题背景下,要想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建议要重点关注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的培育与养成,制定健全的培育计划,有节奏、有目的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建议充分发挥高校的力量,组织开展环保意识理论教育,同时引进多种不同的环保技术,以技术支撑理论,以理论辅助技术,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更加科学的节能环保观念,认识到现代社会开展环境保护的优越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国社会组织的环保工作中,体现学生的良好环保意识。此外,建议要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氛围,为学生打造生态环境,让学生从校园中做起,爱护校园环境,感受充满绿色与生机的校园环境的魅力。同时在校园中设置分类垃圾桶,鼓励学生分类投放垃圾,重复利用学习用品,让学生始终置身于环保氛围中,以此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为其今后参与环境问题解决队伍中提供保障[7]。

    2.3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提升大学生环保素养

    环境问题背景下,要想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建议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家庭成长氛围、家庭成员的环境观念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因此,高校要联合学生家庭,提倡学生结合家庭实际情况了解生活中的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了解家长的环保行为,以此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生态道德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环保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区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渐加深,环境问题愈发明显,加强环境问题治理,培育学生形成科学的环保意识,是当下主要任务之一。在实际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认知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配合地区有关部门、学校的工作,感受家庭教育氛围,主动融入学生环保意识培养计划的落实中,以此提升学生的环保素养,推进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为了进一步维护我国生态环境,建议学生时刻关注相关报告与数据变化,才能够更加科学、理智的参与到自然环境建设中,有效解决环保问题,营造良好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胡珈宁,贾丽娜,赵磊,等.河北省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机化,2020(12):40-41.

    [2]宋国恺,李岩.村民主体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成因及整治路径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191-200.

    [3]陈四.农村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47-48.

    [4]闫宇宇.当代大学生节能环保理念的培育[J].智库时代,2020(3):90-91.

    [5]许剑生.城乡环境保护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122-123.

    [6]刘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J].营销界,2019(47):12-13.

    [7]郭晓明.公民环保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林州市姚村镇为例[J].智库时代,2019(46):156-157.

    (责编:陈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