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研究

    毛艳芬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社会环境和企业发展,推进了我国传统媒体、金融业、制造业等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但在基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中,存在着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而带来的监管问题、整合与管理问题,以及盲目跟风所导致的忽略实质只重形式等问题。鉴于此,应加强政府引领和监管,注重资源的实质整合,避免盲目跟风,在“互联网+”的热潮中保持必要的冷静和理智,以保障基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产业融合;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4.020

    产业融合是伴随技术变革与扩散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19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的产业形态,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与动力。这一场革命性的产业创新,首先发端于服务业,并逐步向制造业和农业渗透扩展,引发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推进了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的发展,并导致了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1]

    纵观产业融合的发展进程,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业环境的变化,而近些年来对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互联网技术了。首先,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迅等互联网企业无论是在知名度上还是在盈利性上都远超其他传统企业;其次,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其他传统产业,形成产业融合的变局。李克强总理在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以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显然,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渗透融合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本文拟结合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案例,分析“互联网+”概念下产业融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基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基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现状

    互联网于1995年进入我国,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互联网逐步在信息、社交、购物、教育、金融等方面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对于企业来说,互联网更是改变了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结构,引起产业边界的模糊化和产业结构的复杂化,可谓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影响最大的因子。[2]本文撷取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在我国,传统媒体是互联网最早对其产生影响的产业。1997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强势传统媒体单位纷纷开始触网,与此同时,全新的、以数字化方式生存的电视台——凤凰卫视亮相,中国互联网在新媒体方向上的尝试性实践正式拉开序幕,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杭州华数的案例。

    杭州华数是中国三网融合的首批试点地区的企业,2000—2004年,华数开始大规模基于有线电视网的数据宽带网络建设;2004年,华数将数字电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的互动电视业务;2008年,华数首创了家庭高清点播业务;2010年,华数率先开通了互联网电视和3G手机电视业务,推动中国的新媒体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2012年,华数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媒体云平台,并与尼尔森合作成立了收视率大数据公司;2014年,华数全面实施“云梯计划”,推出了云电视、云宽带、云家庭和云城市平台。

    通过互联网与电视的融合,人们可以实现电视线上交易、电视通信、电视服务跨屏转移、电视智能家庭等,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是通过渗透并改造传统媒体服务而影响人们生活的,新的媒体服务更便捷、更丰富、更人性化。

    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2014年百视通吸收、合并传统媒体东方明珠,通过此次整合,作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新兴媒体百视通将原有业务与其大股东旗下相关业务重构整合,打通产业链而形成了自身的互联网媒体生态系统并完成产业布局,通过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间的融合,打造出了一个新型互联网媒体集团。重组完成后的新上市公司既有文化传媒全产业链运营优势,又可依托集团传统内容和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和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等新兴媒体牌照等资源优势,业务布局全面,业务形态多样,体现了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后的优势。

    媒体服务于人,而如何服务,一方面取决于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当互联网渗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已势不可挡时,媒体企业必然要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负隅顽抗还是顺应趋势是其生死存亡的抉择。而一旦允许互联网渗入和改变,那么由互联网带动的新兴媒体必然会形成一个个综合性的、丰富的、庞大的产业链,这是由互联网本身的发散性、连带性和包容性决定的。

    2.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

    受互联网影响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金融业。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最为典型的案例即为阿里巴巴的小额信贷业务,即阿里金融。

    与传统信贷模式不同,阿里金融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为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可持续性的、普惠制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其所开发的新型微贷业务的核心是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阿里金融利用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以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向这些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同时,阿里金融微贷技术也极为重视网络,其中,小微企业大量数据的运算即依赖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这样不仅保证了其安全、高效,也降低了其运营成本。

    2015年1月26日,中州证券与锐旗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在综合金融方面展开合作,具体集中在两大领域,即大经纪业务和以直投业务为先导的“五位一体”产业链。双方意欲在互联网大数据和p2p、众筹等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热点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如利用大数据,运用数据分析,对客户的行为数据、交易数据等进行征信测算,可为融资服务提供合理的授信额度参考,并以此为基础加快发展P2P网贷、股权众筹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

    可以看出,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代表了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并为一直以来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向和途径。互联网金融以其覆盖面深而广、服务方式方便快捷、金融工具创新等特点受到企业和个人的欢迎,政府有关部门也对互联网金融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支持其在未来的发展。

    3.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

    持续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障碍,而互联网却帮助一些制造业企业实现了新的突破。

    2010年成立的小米公司,其主打产品小米手机的互联网开发模式就是通过互联网与用户间的深入互动,促进其产品研发。小米研发人员根据微博、微信、论坛渠道汇集的网友需求对产品进行改进,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小米也因此被视为“无制造”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功典范。

    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利用互联网一方面可以及时并全面地获取用户需求,实现以需定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库存,增加产品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可以为企业寻求并锁定目标客户,在促进产品销售中发挥强大作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新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售后服务模式,甚至是管理模式的目的,从而使企业突破原有的障碍,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二、我国基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由互联网渗透融合而形成的新型产业作为一种新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1.由互联网的虚拟性而带来的监管问题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使得制造业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方式,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可通过网络直接沟通,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使企业能做到依需定产,甚至是个性化定制,降低了库存,减少了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品资讯,实现最优的采购目的,同时可以享受更好的售后服务。但是,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质使得依附于其的交易难以监管,从而可能导致出现虚假交易等问题。

    成立于2009年的中钢网隶属于北京中钢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集钢铁电子交易、银行在线支付、钢材行情资讯、现货资源搜索、终端采购招标、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服务为一体的钢铁互联网企业。中钢网“互联网+钢铁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业态,重点在于改变了钢铁传统的现货销售模式,而代之以互联网来沟通买卖双方,以促进销售。2014年年底,中钢网新三板挂牌获批。公司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4.51亿元,同比增长147倍。对于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中钢网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新的现货商城交易网站的上线运营,钢材的集采业务大幅增加所致。但是《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中钢网的平台交易量存在虚增交易,即通过过账、买单或关联交易来增加平台交易量,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资金。[3]

    显然,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导致通过人为操作增加网络数据成为可能,因此而虚增的交易更具隐蔽性,如果疏于监管就可能导致企业业绩不实、欺骗投资者等不良后果。

    2.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中的整合与管理问题

    现实中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常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来实现,而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或文化。互联网企业往往代表着新锐进取,而传统企业通常与稳健务实相联系,两种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若整合不力就有可能影响融合大局。另外,不同产业融合带来的企业管理上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与此相关的一个著名案例,就是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并购融合的失败案例。[4]

    2000年1月10日,互联网公司美国在线宣布以1 810亿美元收购老牌传媒帝国时代华纳,成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这是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宗并购案,两公司所有形式的媒体都被整合到一个媒体公司之中。然而,到了2009年12月9日,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剥离旗下子公司美国在线。分拆后,美国在线将成为一家独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专注于发展广告业务;时代华纳则专注于内容业务。两者融合失败的原因固然有内外诸多的因素,但其中不容忽视的是文化整合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时代华纳作为传统媒体企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能力,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推出新产品。美国在线则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其企业文化是以用户接入服务为导向,以快速抢占市场为首要目标,操作灵活,决策迅速。合并后,集团管理层缺乏跨行业管理与整合的经验,双方一直存在着隔阂与冲突。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师雷巴尔德斯回忆,合并之后,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双方的管理层一直都争执得很厉害,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几乎从来没有很好地合作过。显然,这种冲突与整合的不力是并购融合失败的重要原因。

    3.盲目跟风融合,只重形式,忽略实质

    “互联网+”的概念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行业发展关键词,尤其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推动“互联网+”计划之后,各行各业,从零售、物流到房产、汽车、旅游,再到教育、医疗和金融,无不争相努力要搭上“互联网+”的班车。及时响应政府号召和顺应潮流固然可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但盲目跟风必然会导致形式上的融合,而忽略了实质上的业务融合和整合,从而把企业带入混乱甚至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境地。如在美国华纳与时代在线的并购案例中,最初合并时双方曾为互联网用户描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电脑、电视、音乐、杂志,以及电影等媒体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用户共享。但实际上,合并后的公司在业务方面仍基本上表现为合并前的分割状态,极少有互相渗透的业务。 由于受到网络带宽、传输等技术方面的限制,美国在线即使有了像时代华纳这样强大的内容资源也难以将其转化为高额的收入。时代华纳的内容也没有通过美国在线的网络服务出售给消费者,建立起成功的赢利模式。最终的结局是双方合并之初未预料到的。

    三、我国基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

    互联网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普遍的、深远的,三大产业无一不受到互联网或多或少的影响。互联网所引起的企业变革,无论是对制造业还是对金融服务业都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忽视了互联网的影响,企业就会在生存和发展的激烈竞争中滞后甚至灭亡。而快速的融合发展又会相应地产生诸多的问题。因此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要保持警醒,采取正确的对策。

    1.加强政府引领和监管,及时整合原有监管机构

    在面对产业融合的大趋势时,政府部门有必要在各个层面引领企业提高认识,并在制定政策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使处在产业链底端的企业也能及时认清形势,而不至于做井底之蛙,固步自封。政府的引领可以帮助企业看到经济大局,使产业融合的脚步更顺利、更成功。

    同时,互联网的虚拟性和泛在化,使得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和业务监管增加了难度,政府部门对此要有事先的预见,在产业融合之际,要相应地做出监管的融合和调整,以适应环境和监管对象的变化,增强监管的有效性。产业融合的结果不仅是企业之间的融合,而且也必然会带来相应的行政监管功能的融合。比如国外三网融合带来了政府监管的变化,从英美两国来看,它们的监管模式变革体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从分业监管转向统一监管,二是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也就是说,当产业融合之后,政府的行政监管也要随之变革,必要时行政监管也要进行融合,我国当前对电影电视行业和互联网的监管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2.注重资源的实质整合,避免形式上的简单结合

    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意味着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或服务模式,意味着会创造出不仅限于流量的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5]如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并不是把互联网与制造业简单相加,而是要发挥乘法的效果,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优化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等,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的活力。要避免只做形式上的简单结合,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和发展眼光,具有高屋建瓴的水准和能力,在企业面对变局时能够从战略角度为企业掌舵。同时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因为产业之间的融合和整合需要既懂网络技术又精通企业业务的优秀人才,企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才的储备。要想做到成功的“互联网+”,实现产业的实质性融合而非形式上的结合,既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和水准的领导者的正确引领和管理,也需要有真才实干的优秀人才的实际操作。

    3.在“互联网+”的热潮中保持必要的冷静和理智,避免盲目跟风

    融合并不意味着不考虑市场细分,并不是所有的产业和企业都要互联网化,相反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客户需求更加细化的时候,越要充分考虑受众需求,该细分的要细分,避免盲目跟风而导致将来丢失市场。因此,即使在政府号召推行“互联网+”的热潮中,企业仍要保持冷静,把握好本企业的行业本质,不搞不必要和形式化的“互联网+”。事实上值得深思的是,美国经历了前些年的“互联网+”之后,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硬件时代”,即以美国强大的软件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由极客和创客为主要参与群体,以硬件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新产业形态,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机、可穿戴设备等,即是新硬件时代的产物。[6]当然,不同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来到了“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要保持自己前进的步伐,但这决不意味着要求实现全民“互联网+”。因此企业要把握行业本质,以战略眼光看待与互联网的融合,唯如此,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不至于落后挨打,也不至于由盲目融合而失去原来的领地。

    四、结语

    产业融合既是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变化而导致的产业调整现象,也是产业发展在某一个阶段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当前互联网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及企业发展的时代,作为置身于其中的企业,要能够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去认识问题,把握趋势;面对新生事物,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既不固守陈规,又不失去冷静,从而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从政府方面来说,应为企业制定良好的金融政策,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应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通过政策引导和环境构建,来发展符合新技术特征的融合型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孟晓哲.现代农业产业融合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6):318.

    [2]李爱玲,范春顺.信息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发展信息产业融合的对策[J].现代情报,2007(1):27.

    [3]雷成.新三板公司中钢网被爆造假:过账买单虚增交易[N].消费日报,2015-04-27(01).

    [4]黄明.并购史上最大的败局——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J].董事会,2009(6):68.

    [5]周宇,惠宁.试论产业融合的动因、类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6.

    [6]孙浩进.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演进及新趋势的启示[J].人文杂志,201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