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如水?故事如光

    

    【摘要】? 儿童文学作家吴依薇的两部作品《升旗手》《二十二张汇款单》均以儿童成长为核心故事进行创作,两部小说内容紧凑,情节引人入胜。吴依薇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并不单纯以口号式的套话抑或模版式的情节将道理硬塞给读者,而是深入生活,刻画复杂的生活环境以及当下孩童所面临的困难,使人物角色在环境中体悟人生,完成自我的蜕变和成长。

    【关? 键? 词】《升旗手》;《二十二张汇款单》;儿童文学创作

    【作者单位】邓楠,春风文艺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56.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6.027

    小布老虎“好孩子”中国原创书系是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故事书系。该书系以“有温度的中国故事”为核心主题,以弘扬中国当代价值观为目标,不仅注重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和故事的精彩程度,还更强调在内容上贴近中國当代儿童的心理状态。吴依薇的两部作品《升旗手》和《二十二张汇款单》被选入该书系。吴依薇不仅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还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她在校期间积极推进实验写作课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并将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置于文学作品中,以此创作出了真切动人的作品。

    一、文字如水,生活小说化

    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主题局限较大,一般以儿童成长为核心故事,因此容易陷入套路化和脸谱化的固有模式。而《升旗手》和《二十二张汇款单》两部作品各具特色,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升旗手》围绕主人公唐小鹿想做学校升旗手的梦想展开描写。唐小鹿从乡下来到深圳,对大城市里的一切感到陌生而好奇,他在学校里最大的心愿就是当升旗手,可他第一次考试只考了10分。成绩上的打击并没有让唐小鹿一蹶不振,但很快,父母离婚,家人疏于对他的照顾,生活上的种种挫折让唐小鹿产生了迷惘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能独自生活,他曾遭人唾弃,也曾叛逆,为了能够得到母亲的关爱,他大肆破坏学校精心准备的全市中小学航模比赛场。然而,唐小鹿很快就从短暂的迷失中醒悟,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他不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还因见义勇为而被推选为光荣的升旗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二十二张汇款单》从一个失聪孩子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在一次期待已久的海边探亲中,男孩灯灯从一个正常人变成失聪少年。他目睹曾外祖母的离世;遭受父亲突然从生活中“消失”的打击;他从学校管弦乐队里“最有可能成为音乐家”的首席小提琴手到嫌疑犯的儿子;从品学兼优到语言能力不断退化。在无声的世界里,这个少年体验到了背叛与误解,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沉重。然而,在最低谷的日子里,一张张匿名汇款单犹如希望之灯,点亮了灯灯和母亲的生活[1]。

    吴依薇笔下故事的价值在于她不仅以温暖动人作为故事的核心,而且尽可能地为读者展示生活的复杂性。目前,市面上多数儿童文学故事的情节设置过于简单,主人公所面对的问题过于机械,使读者难以真正沉浸到故事中去。但吴依薇的作品规避了这些问题,构建了更为复杂的环境,创造了更多不同类型的人物,使人物和人物之间有机地产生矛盾,给主人公设置更多的考验,继而引发读者思考。

    1.深挖内心世界,不过度渲染

    《升旗手》中的主人公唐小鹿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二十二张汇款单》里的灯灯是一个失聪的孩子,两个孩子所面临的处境都是非常态的,是复杂而艰难的。吴依薇将主人公放置于困难的生活处境中,又通过情节的发展使主人公重新认识自己,走出迷惘,获得成长,这种过程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关照与反思。吴依薇所书写的困难并非机械、单一,她真实地把困难的状态写出来,但并没有过度渲染,使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沦为一种口号或滥情,而是真正挖掘孩子的内心世界。

    文学评论家熊育群先生曾这样评价:“吴依薇小说中主题的表达在今天的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吴依薇在主题表达和情感表达上对当今的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教育意义和启示意义。”[2]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社会的关怀,还需要亲人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吴依薇在作品中反复关注和传达这类主题,这种内容在当今的儿童文学中尤其可贵。

    2.笔法细腻深刻,引发读者共情

    吴依薇所书写的生活的复杂性并非凭空想象,而是紧跟时代,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当今社会中的孩子都有可能遇到的。例如《升旗手》中,唐小鹿从农村来到城市,他所面对的环境变迁不仅是异地而居,还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环境差异。目前,随着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更多的乡村孩子随着父母离开故乡,异地迁徙去往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与学习。

    在《二十二张汇款单》中,吴依薇塑造了一个因医疗事故而失去听觉的人物形象,在这个设定中,主人公灯灯的成长就不仅是面对外在社会所带来的困难,而且是自我内在的灾难。在以往相似主题的作品中,主人公往往会被塑造为身残志坚的形象,战胜困难的方式也极易被轻描淡写为以意志力克服,这样的作品难以使读者产生共情。吴依薇的描写更为细致而深刻,使读者更能理解主人公的处境,从而受到故事情节的积极影响,有所学习,有所成长。

    二、故事如光,情节悬疑化

    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遣词造句中选取简单的词语传达丰富的寓意,写出让孩子容易理解的语法,是儿童文学写作的一项要求。《升旗手》和《二十二张汇款单》两部作品在句法的表达上较为简单,但二者的精彩之处在于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丰满,故事情节贴近当代生活。此外,作者还设置了大量悬念,有条不紊地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使读者极易沉浸到阅读之中去。

    以《升旗手》为例,作者设置了多个悬念吸引读者对故事发展的关注。在小说最初,对于父母的离异,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问题,而是不断地以悬念暗示最终引出结果。作者先是强调了唐小鹿父亲的忙碌、不知母亲的去向,这让读者不由地好奇为什么唐小鹿的父亲这样忙,为什么他的母亲不知所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作者又不断暗示唐小鹿渴望父母修复关系,一家人能够再次团圆。悬念中不断地出现线索,但作者却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小说中大量的细节暗示,引导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寻找答案。

    吴依薇的兒童文学创作并非单纯地以口号式的套话或者模版式的情节将道理硬塞给学生,而是深入生活,刻画复杂的生活环境以及当下孩童确实会面临到的困难,让角色真正地从环境中体悟人生,完成自我蜕变和成长。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情,获得成长。从作品中见微知著,以故事里的孩子感动生活里的孩子,这正是吴依薇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三、人物如风,现实镜像化

    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大部分作者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社会,替弱者发声,但少有作者关注儿童的困惑。儿童往往被视作被保护者而存在,但他们的成长毕竟基于社会背景,很难刨除大环境的影响。吴依薇的儿童文学创作反映现实题材,作品往往来自真实的生活内联和对生活的感知。这种感知不仅来源于吴依薇的现实主义创作笔法,还来自于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孩子的观察与了解。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曾提出,将社会事实作为客观存在进行考察和研究,需要以“镜像化”的方式进行客观观察,从而摆脱偏见与预断[3]。“镜像化”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结构主义代表人物雅克·拉康在1936年曾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对自我的认知往往来源于社会的“镜面”,也就是说,自我认知来自他人认知的折射[4]。21世纪初,“镜像化”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文学层面来看,即通过文本的折射看待社会问题,从而加深对某方面问题的认知。

    吴依薇通过儿童的眼睛、儿童的角度折射社会现实,这是其作品的特点。吴依薇笔下儿童生活的环境与场景,都以当下深圳的发展特点为基础。深圳作为发展最快的移民城市,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时刻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吴依薇通过儿童文学这一“镜面”,对社会的发展进行剖析。

    吴依薇以其对文学的敏感度,选择社会现实图景下的儿童成长史为着眼点进行作品创作。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生活图景。吴依薇选择深圳这样一个快速变化、快速成长的城市为背景,以儿童的成长视角体现时代的变迁,这恰好弥补了当代文学中儿童视角的空白。吴依薇的作品不仅写给孩子看,更写给成人看,让忙碌的成人能够弯下身去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升旗手》中,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有刚转学来的唐小鹿、有富二代黄江路、有重组家庭中的孩子林小羽、有深圳本地人龙飞、有高冷学霸胡瑞儿、有贫穷的打工子弟杨好棉,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孩子。如果十年后甚至几十年后,读者再翻开这本书时依然可以看到有一群孩子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曾经这么生活过,将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有媒体盛誉《升旗手》是为深圳小移民立传的书,整本书着力描绘青少年儿童广阔的生活画面,更展示了青少年的追求和梦想。

    《二十二张汇款单》中的故事则来源于吴依薇表哥的女儿,据吴依薇在《后记》中记述:“她无法正常跟我用语言交流,听说在学校里她经常被嘲笑,所以不愿意上学。那时的她失去了两年前的水灵活泼,不愿意跟我们多交流,低垂着眼帘待在屋里”。吴依薇以极为同情和震惊的心情关注着这些孩子,并决定以手中的笔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写作前,吴依薇走访了多家儿童医院及聋哑学校,近距离接触了三十多个失聪家庭,贴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在此过程中被他们的乐观和坚强深深打动。在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吴依薇开始着手创作这样一部特殊的作品。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吴依薇并没有只聚焦孩子的个体世界,而是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叙述了孩子的父母以及当时造成医疗事故的医生的生活:父亲本是极为冷静且担当的人,但在孩子出事后性情大变,甚至在单位和别人大打出手;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关心也不足够,但在出事后母亲很快收敛了自己的悲观情绪,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关心且影响着孩子。

    四、结语

    吴依薇的创作紧贴当下生活,从生活中挖掘写作题材,并切实切做好调研工作,奠定了其小说现实主义的基础。在创作过程中,吴依薇摒弃了套话、空话,设置了大量悬念,小说节奏紧凑,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能够真正读进去。吴依薇在创作中直面生活的复杂性,设置大量生活背景各不相同的主人公,并合理地引入了一定的矛盾,让故事中的孩子一边困惑一边成长,而阅读故事的孩子亦能有所学习、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吴依薇:接纳生活,并跨越[EB/OL]. (2019-07-25)[2020-07-13]. https://feng. ifeng. com/c/7obQQKYzVS1.

    [2]儿童文学作家吴依薇:作家有责任向孩子描述真实的世界[EB/OL]. (2019-07-22)[2020-07-13]. http://www.

    xinhuanet. com/book/2019-07/22/c_1210208286. htm.

    [3]陈兴炎. 对社会事实与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思考[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5-18.

    [4]聂锦芳. 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研究的关系辨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