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三农”思想简论

    潘鈜

    [摘要]朱德是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十分重视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建设的领导人。他很早就提出“经济建设是基础”。“要发展农、工、交通等事业”,把农业摆在首位。主张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初步结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积极主张出口农副产品打开开放窗口,倡导国家间“互相协作,共同繁荣”。鲜明地提出要让全国农民“集体富、家家富、个个富、共同富裕”。因此,研究朱德的“三农”思想,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朱德;习近平;“三农”思想;农林牧副渔;共同富裕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年事已高且不分管经济工作,但他出身农民,自己也当过农民,因此对农民十分热爱,经常深入全国各地调查研究,关心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建设,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说:“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又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①;“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因此,研究朱德的“三农”思想不仅有重大历史意义,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经济建设是中心,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朱德把抓生产、抓经济建设作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最重要的工作。他说打仗是为了建设,土地改革也是为了建设,是摧毁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束缚,把各种力量动员起来,搞好生产。早在1947年11月他就提出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阶段。“经济建设是基础”②。目前新民主主义建设是为将来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一切建设都要有长期打算。他对冀中各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谈话,要大家安心把经济搞好。强调战争是暂时的,生产是永久的。土改完成了,使人人有生产资料,人人能生产。之后,不论党务工作,政权工作,群众团体工作,都要注意发展生产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更是念念不忘发展生产力,搞好经济建设。1952年8月12日说:“建设工作是多方面的,建设的中心是经济建设,其他一切工作都应当为这个中心任务服务。”③1956年11月说:“当前社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搞好生产,增加收入,以安定人民的生活。”1957年1月对薄一波说:“如果不靠发展经济建设来改善人民的生活,就等于取消了社会主义,这是右傾。”朱德到基层考察,总是嘱咐干部要领导群众搞好生产。1959年1月和中共广东从化县委负责人谈话,你们要注意两件事:年年增加生产,年年改善人民生活。2月,到达新兴县又对县委负责人说,要记住四个字:增产节约。要年年增产,年年节约。在文化大革命中,针对江青、康生的谬论,朱德斩钉截铁地说:别听他们“革命”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实际上是破坏革命。不搞好生产,粮食不会从天下掉下来。没有粮食,让他们去喝西北风!1976年7月临终前某一天,还对来医院探望的李先念说:“我看还是要抓生产,哪有搞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呢?”④

    朱德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早在1949年11月8日就强调要“发展农、工、交通等事业。”⑤须知当时我国新民主主义政权刚刚建立,西南大部地区还有待解放,朱德却已筹划经济建设,并且把农业摆在首要位置,足见他对农业的重视。12月27日,又要求贸易部门“要大力从事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工作,要扶植合作社的发展。”⑥1957年12月,召开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朱德在23日讲话,深刻阐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产品数量和从事生产人数上,农副产品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从事农业人数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就农业和工业关系来说,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同时也是重工业产品的重要市场,农业需要量今后日益增多会进一步推动工业的发展;农业还是出口物资和积累资金的最主要来源。1960年3月,朱德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阐述了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上层建筑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他对中共南充地委负责人谈话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要这个基础打稳了,其他各项事业也就发展了。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朱德在18日发言说:今年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这是正确的方向,要抓紧搞。1963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说:现在我们特别是要把农业的底子打扎实,巩固地向前发展。

    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朱德号召国家机关和各行各业都要积极支持农业。他主张财权要下放。1952年底和1953年4月,就发放农业贷款和建立农业银行两次致函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朱德主张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他认为民政部门的任务就是把政权建设和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结合起来,和发展农副业生产结合起来。工业各部门包括化学工业要生产更多适合农村需要的机器和器械工具,支援农业。各级干部要到农业第一线,为发展我国农业作出贡献。

    特别是1952年7月16日,同财政部副部长戎子和谈农村政权核心县的建设时说:“模范县的标准要以生产建设的成绩为标准,如合作社、信贷、银行、公共事业(医院、托儿所、娱乐场等)。生产搞得好,收支搞得好,收入多,办了学校、卫生、娱乐、保险、合作社、银行;这些事都办好了,上不拿钱,下不苛捐,就是模范县。”⑦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农村的政权建设要以生产为中心,但又要教育、卫生、文娱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财贸、金融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克服脱离群众的作风,处处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十六届六中全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思想,在这里都已经有所体现了。

    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初步结合

    朱德的农业不是狭义的种植业即农作物栽培,而是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业在内的大农业。他对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各业间密切关系以及多种经营、综合发展,都有深刻的论述。

    (一)朱德认为林业是国家的“无尽的宝藏”,“既可以增加财富,换取外汇,又可美化环境,防风防旱”。他是最早提出全民种树的中央领导人。他向党中央、毛泽东提出加强林业建设意见最重要的有:1、增加产量,保证质量,强调成活率。2、可持续发展,采育结合,永续作业。3、改“封山育林”为“护山育林”。4、变“废”为“利”,推广代用品,节约木材。1958年,朱德号召绿化祖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共产主义大花园。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提出我国林业发展模式的“两个转变”,即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取得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绿色发展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把朱德的林业思想大大发展了。

    (二)“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支援了农业,给农村提供了肥料,而且给城市供应肉食,给工业供应原料。朱德认为我国大部分土地面积都可以发展畜牧业。另一方面,我国土地面积少,人均只有一亩多一点,加强畜牧业生产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外出视察,朱德对畜牧业的发展都会做出具体指示。1958年,他建议新疆大力发展畜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和肉类生产基地之一。1959年和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谈话,指示发展集体畜牧业的同时也要发展家庭畜牧业。要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饲料,不一定都吃精料。

    (三)朱德认为“副业生产是个宝贝”。1955年1月和邓子恢共同致函中共中央:广东应多发展养蚕事业。1960年1月致函中共中央、毛泽东说:发展养蜂将成为农业“八字宪法”外的又一重要途径。主张大量养猪,说如果全国每年能养三亿头猪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养猪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可巩固工农联盟。他反对没有粮食就不能养猪的洋教条,大力推广树叶、野草、野菜、香蕉秆、剑麻渣和水草等一百多种养猪粗饲料。

    (四)朱德认为我国渔业资源蕴藏量很大,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1955年5月写信给周恩来,建议国务院设置直属的水产管理局,统一领导水产工作。适当增加渔业投资。贯彻渔业互助合作政策,渔民的船、网只能合营不能没收,对渔民也不能划阶级。还提倡多种养鱼方法。

    朱德深刻认识农、林、牧、副、渔各业处在一个循环的大生态系统中,它们之间互相依靠,不可分离。林、牧、副、漁业的发展固然有赖于粮食的供给,粮食又是提供渔业和畜牧业必需的饲料,农村食品工业以及轻工业也需要大量的粮食作原料,所以粮食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但另一方面,森林不足和分布不平衡不但妨碍基本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且光山秃岭大量存在,水土流失和水旱风沙等灾害,大大影响农业生产。畜牧业、渔业也是如此。因此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林、牧、副、渔各业也要随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生态。就是在农业内部,朱德认为:“粮食生产一定要过关,否则,哪个国家也养活不起我们这么多人”,但他主张同时要发展其他农作物,要多种经营,综合发展。1956年说:“当前在农业方面,除集中力量增加粮食、棉、麻等生产外,对于蚕丝、茶叶、药材、水果、咖啡、可可、植物油类等多种多样的生产,以及其他各种副业生产,也应该高度注意。这些产品,不仅是国内的工业原料和人民生活所必需,而且是出口物资,对争取外汇支援工业建设,是有很大作用的。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以后,人力更加充足了,更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发展。”⑧1958年又强调:“国营农牧场必须搞多种经营。无论是以粮食、经济作物为主的农牧场,还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农牧场,都应该因地制宜地把农、林、牧、水产、副业、饲养家畜家禽、饲养野畜野禽和开矿挖煤等结合起来。同时,国营农牧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建立小型的加工厂。因为这种多样性的生产,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的作用,避免生产方面半年忙、半年闲的忙闲不均的情况。”⑨

    朱德具有广阔深远的战略眼光,他认为农业生产还应该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和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结合。他说:“发展山区的经济,当然不限于农、林、牧和土特产,而且还包括采矿业和小型工业,特别是加工业发展前途很大,如酿酒、榨油、碾米、磨粉、制药材以及可以就地取材的工业,乃至化学纤维工业等。许多东西拿到城里去加工,运费就贵得多;如果就地加工,那就便宜得多了。”⑩他提出:“农业和工业,都要发展商品性的生产,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发展农业一定要……发展交通运输业,要特别注意发展铁路和轮船运输业。因为……交通运输业发展了,就可以减少人力运输,以便腾出更多的劳动力来从事农业和轻工业生产。”?“农业、手工业、供销社是三位一体的,它们互相结合,互相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过去也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但不是讲究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追求的只是单一的经济效益。现在讲综合发展,则是要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农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发挥总体效益。新农业效益观替代了单体经济效益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也提出:“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朱德的上述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意见,都是吻合的。由此可以看出朱德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初步结合思想的前瞻性。1958年朱德曾提出“科技兴农”战略,主张进行技术革命,以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的发展,之后又进一步提出“农业机械化”,号召科学家为农业机械化作贡献。而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农副产品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则又迈进了一大步,这是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化水灾为水利”是朱德1958年8月为根治海河的题词,也是朱德的水利思想。1949年朱德就认为水利事业是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而且繁重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本着为国家人民积极负责的精神,动员一切力量,克服一切困难把它做好。”?1949年11月,召开各解放区水利工作联席会议,朱德作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水利工作的“七项工作”:“(一)防洪排水与开渠灌溉,同时也应积极准备在可能条件下,试办个别的比较大的永久性的水利工程。(二)整理运河、渠道、港湾,便利航运与农田灌溉,以便物资交流,繁荣经济。(三)利用水力,发展工业;要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恢复发展水利事业。(四)实事求是,量力兴工;根据实际情况和现有人力财力技术条件以及工程计划等原有资料,分别缓急先后次序施工。(五)依靠技术建设国家,依靠群众完成工程,使技术与群众相结合,工程与生产相结合,用技术教育群众,指导群众。(六)明确与农林、交通等部门的配合与分工。避免人材物资的重叠与浪费。(七)统一规划,统一掌握。按照河系统一治理,使一河之水,用得最经济、最合理。”?“七项工作”内涵十分深刻,它高度概括了水利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且根据山水林田湖河统一生命脉的系统论思维,有针对性地提出领导、群众、专家三结合的群众路线和统一规划、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方法。反映了朱德深邃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高超的领导艺术。1950年7月,朱德在全国水利发电工程会议上说:欲使中国工业化,首先必须发展动力,动力中最便利、最好的就是水电。我国水利资源是很丰富的,开发水电的事业有广大的发展前途。水电的建设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来进行。要打破乡土的或本位主义的观念,互相配合,从适应国家经济能力和生产的需要着眼。11月致电王震,指示驻疆部队要重视水利建设,如能完成500万亩灌溉即告成功。1957年12月与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谈话,强调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是种树。朱德主张水利工程建设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不要急于求成。1958年7月说:引洮工程不要搞得太快了,搞得太快,人吃饭的时间都是很大问题。应把工程时间放长些,修一段算一段的办法很好。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朱德亲临水电站、水库等基层调查研究,足迹遍及全国东西南北;广东从化流溪河水库、水电站,1957年、1959年、1961年、1963年、1966年五年他都去过。1975年8月,89岁高龄的朱德还视察了秦皇岛市石河水库。通过听取汇报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朱德总结的治水经验在江苏省委書记江渭清《不尽的思念》一文中有生动的记述:江苏采取朱德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喷灌并举三管齐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水源的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毛泽东得知后要安徽、湖北的负责同志到江苏参观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问题发表重要意见,2014年系统阐述了“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空间均衡、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节水优先是指从思想、措施方面要把节水放在首位。系统治理是树立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资源与承栽能力相约原则。空间均衡是用系统的思想方法统筹治水治山治林治田。两手发力是指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方针,为新时期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把包括朱德在内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水利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了。

    四、出口农副产品,开启开放窗口

    朱德积极主张通过出口农副产品开展对外开放。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我国有六亿人民,应当为全世界人民服务”;“内外协作是永久性的”;国家间应“互助合作……共同繁荣”这些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思想。

    1952年底,朱德写信给周恩来并转张闻天,提出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见:“为加速我国工业化的建议,必须大量从苏联进口设备。对苏贸易,我们首先应当提高水果、猪肉、鸡蛋、鱼、茶叶、烤烟、桐油、蚕丝、棉花、大豆、稀有金属及某些手工业品的出口。因此,不仅应以供应国内市场的需要出发,而且特别应当为了出口的需要来发展这些产品。并且围绕这些产品,大力组织运输工业、冷藏工业、包装工业、罐头工业、挖矿工业等,力求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朱德主张通过大量出口农副产品换取外汇,开启对外开放窗户,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1955年12月,朱德率中共中央代表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出访苏联等七国,后又出席苏共二十大。通过走出国门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对国际形势有了新的理解。1956年4月25日,他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信,提出:我相信我们能够争取到相当长时间的和平建设的条件,十二年以内是可能争取完成三个五年计划的。在这种局势下,需要考虑怎样把最大的力量集中到和平生产方面。也为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27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朱德发言谈了九点意见,其中谈到:“农业要充分发展。应大力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和一切农副产品,换回工业设备”?。足见朱德对出口农副产品以开启对外开放窗户的重视。

    朱德积极主张出口农副产品是很多的。除上面已提到的外,朱德强调出口不限于粮食,还有其他农副产品及手工艺品,包括棉花、大豆、食盐、咖啡、橡胶、剑麻、香茅、桐油、椰油、烤烟、药材、羽毛、肠衣、皮革、水果、罐头、金银首饰、玉器、景泰蓝、象牙以及挑花、绣花等。出口农副产品不仅质量要保证,还要包装好。玉雕要带座和盒。饼干也要装盒,既文明,又是招牌。在四川听到云、贵、川三省的猪鬃等大批出口物资都在重庆加工包装时,指示把加工包装老技术人员和手艺人集中起来,开办训练班,传授技艺。

    朱德认为出口农副产品“要大进大出”,国家要扩大,品种要增加。1957年12月强调无论是工业产品、农副业产品、矿产品,都要增加出口量。主要发展同兄弟国家的贸易,也要发展同印度尼西亚等友好国家的贸易。同帝国主义国家也要做生意,但必须坚持本去本来的原则。又说:美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典、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都需要同我们做生意,可以订立长期合同,用以货换货的方式进行贸易。谈到吸引外资时,朱德说:“要鼓励外国资本家向中国投资,不一定是现钱,货物也可以。”1958年4月得知上海市正在采取多种办法扩大对外开放时非常高兴,很快致电党中央和毛泽东反映上海的做法:包括增派人员出国;加强对外国客户情况的了解和接触;发函电请外国商人来谈判等。朱德认为:“这些办法,我认为都是好的。”?

    朱德认为:要同日本、亚非国家和苏联等国大去大来。否则,因政治上闹别扭,经济上就停业往来,那样损失太大。只要大宗的生意做起来了,政治上就靠近我们了。1957年12月,朱德认为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增强同兄弟国家的互助合作,以求得经济上的共同繁荣”?。1958年1月谈话说:“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一定要加强国际合作,内外协作是永久性的。”?朱德这些战略性、前瞻性的观点,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订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五、一切为了共同富裕

    朱德在指导农业建设中贯穿的一条红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辩证的方法,处处着眼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针对当时出现的否定家庭,急于实现共产主义“左”的倾向,朱德清醒地提出不同的看法,1958年12月在听取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吴芝圃汇报工作后指出:我们是不是能够很快就实现共产主义呢?条件尚不具备时,太急了,也是不行的。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还需要补课。现在我们还没有一样产品按人口平均能够超过人家,在生产方面还很落后。要教育大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光想快不行。朱德認为社会主义应该是非常富裕的社会,而不是贫穷落后的社会。1954年就说过,农村里还有贫农,那你这个社会主义就不富;农民没有摆脱贫困,我们国家就没有摆脱贫困,而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消灭贫困,让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很早就提出要不断改善农民生活,为农民建立“家务”,用自己勤劳的的双手建设幸福家园。1956年说,群众关心的是自己的福利事业,如果不给群众增加福利,群众是不会关心生产的。要使群众的生活逐年有些改善,才能使群众的生产积极起来,并得到发挥。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庐山召开扩大会议,与会人员开始按地区分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东六个组,朱德被编在中南组。7月6日他在组内发言说:要让农民富裕起来,农民富了怕什么?不会成富农路线,这是有关五亿人口安定的问题。8日和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刘俊秀谈话说:究竟是让农民穷还是让农民富?我看应该让农民富。起码应该超过过去的富农。要一家一家地富,一县一县地富。不要怕他们变成资本主义,不会的。10日出席华北组会议又发言说:要让农民富起来,不要怕农民富。

    怎么样才能富?朱德认为农村所有制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过早地否定个体经济是不对的,要退回去,让农民把自己的家务建立起来。1961年7月29日致函毛泽东,指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要在农业上实行小段包工和家庭责任制,以便加快农业建设速度,抽出较多的时间参加手工业和副业生产。”?1962年4月,和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方志纯谈话中又提到要让农民富裕起来,说:只有农民富裕了,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活跃起来。9月25日,出席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全体会议上发言再次强调:“农民以后还是要富的,但不是少数人富,而是集体富,家家富,个个富,共同富裕”。?从1959年到1962年四年中,朱德反复强调要通过实行小段包工和家庭责任制办法让农民富起来,强烈地表达了亿万农民的心声,热情地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意愿。人所共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后来在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即《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被正式肯定,成为现阶段在农村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

    朱德“共同富裕”的思想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小康”这个全民族执着追求的梦想,我们再奋力拼搏四五年,多少代人期盼的“小康”社会必将全面建成。朱德让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必将实现。

    [注释]

    ①习近平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6-4-29.

    ②⑤⑩?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③④⑥⑦⑨???????????朱德年谱新编本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⑧我对主席指示的十大关系的体会和一些意见[J].党的文献,2007(3).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199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5-12-31.

    ?回忆朱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节水治水管水兴水[J].中国水利,2015-1.

    ?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