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游戏二则

    刘毓瑾

    

    

    

    一、数字方阵

    目标:

    1.通过玩数字牌逐步理解数序、数的大小,积累数的经验。

    2.发展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体验竞赛性游戏的乐趣。

    准备:

    1.20块具有一定厚度的小木片(见图1),在其中一面分别贴上1~20的数字贴纸,做成一套数字牌。这样的数字牌共制作4套。

    2.在一块与数字牌大小相同的小木片上贴一个笑脸贴纸做成一张笑脸牌(见图2),共制作12张。游戏中,笑脸牌可以替代任何一张数字牌,和其他数字牌组合出牌,为游戏增添很多可能性。

    3.分别用4种颜色的KT板制作4个数字架,每个数字架分两层,每层可放6张牌,便于幼儿按序排列数字牌并观察。将4个数字架固定于方形游戏盘的四边,呈方阵状摆放(见图3)。将游戏盘固定可以帮助幼儿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关注数字牌。在游戏盘的中间放置一个收纳盒,将所有数字牌背面朝上摆放在其中(见图4)。

    玩法:

    玩法一:争上游

    每个幼儿从牌盒里随机拿12张数字牌,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在数字架上,如果有数字相同的牌则挨着放在一起。依据“争上游”的规则,幼儿自主商定出牌顺序,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只要幼儿达成共识,便可开始依次轮流出牌。

    出牌方法可以是出单张牌,也可以同时出2~3张相同数字或2~3张相邻数字的牌。下家出的必须是和上家相同类型但数字更大的牌。最先出完所有牌者获胜。

    玩法二:抽乌龟

    多人(2~4人)游戏,每人随机拿12张牌。整理牌的方法和出牌顺序同“玩法一”。

    每人每次出两张相同的牌,如果数字架上没有相同的数字牌,就按出牌的顺序抽取下家一张数字牌。如果抽中的数字可以和自己的牌配对,就成对出牌。如果没有配对成功,这张数字牌就归自己,放入数字架。每轮出牌不分数字大小,成对就可出牌。出完牌者为胜利者,最后留有单张牌不能配对者为输者,也称为“乌龟”。

    玩法三:找朋友

    多人(2~4人)游戏,每人随机拿12张牌。整理牌的方法和出牌顺序同“玩法一”。

    每人每次出两张相邻的数字牌,下家出的牌要与上家出的牌连接。比如,第一个幼儿出4和5,接下去的幼儿出的两张数字牌要与4和5连接成相邻数列:可以是出“4和5”的相邻数“3和6”,也可以是出其中一个数“4”的相邻数“2和3”,或出其中一个数“5”的相邻数“6和7”。当所有人不能再出牌时,由前一轮最后一个出相邻数牌的幼儿重新出牌。最先出完所有牌者获胜。

    玩法四:三连牌

    多人(2~4人)游戏,每人隨机拿12张牌。整理牌的方法和出牌顺序同前。

    每人每次出三张相同或三张数序相连的数字牌,下家出的牌的数字必须比上家出的牌的数字大。比如,上家出333,下家可出444或者更大的数字牌,也可以出三张和牌面上任何一个数相连的三个数字。比如,一个幼儿出456,后者可以出567、678或者更大的三个相连数字。又如,下家如果没有合适的三张相同或三张数序相连的数字牌,这时桌面上有34567数列,那么可以出1、2、8,也可以出2、8、9,还可以出8、9、10。每人出完三张数字牌后,就在牌盒中直接摸一张新的数字牌放入数字架,摸牌时不能挑选。最先出完所有牌者获胜。

    评析/洪晓琴

    “数字方阵”是一个制作简单、玩法多样的数字游戏。该游戏材料的制作要求虽然不高,但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数字牌要有一定硬度,不易破损,便于反复使用,在这个游戏中使用的是2毫米厚的小木片;二是数字架要牢固,不易倾倒,上下两层正好能摆放12张数字牌,幼儿操作时一目了然。

    教师之所以设计12张数字牌的游戏,主要是从4~6岁幼儿“玩牌”“接龙”等游戏经验及其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思考的。提供的12张数字牌上的数字既有个位数,又有两位数,牌面的组合增多了,游戏循环机会就会增加,对幼儿专注力的考验也会加大。笑脸牌的提供更是游戏的亮点,不仅给幼儿创设了数字补缺的机会,更是增加了游戏的变数,让幼儿在趣玩乐学中灵活应对挑战,启迪智慧。

    “数字方阵”共有四个小游戏,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所谓“相对独立”,是指每个游戏都有各自的玩法和规则,比如,“争上游”的玩法是比较数字大小,规则是下家出牌的数字必须比上家出牌的数字大;“抽乌龟”的玩法是找出一对数字相同的牌,规则是只能抽“下家”的牌,每次抽一张;“找朋友”的玩法是找出相邻数字,规则是下家出牌的两个数字必须与上家出牌的两个相邻数字连接,不能跳数或漏数;“三连牌”的玩法是一次出三张相同或数序相连的数字牌,也可以出与他人已出的牌相连的数字牌,规则是如果没有所需的数字,可在公共牌盒中取一张数字牌看看是否为自己所需。所谓“相互联系”,是指四个游戏相互间具有内在联系。首先,四个游戏的学习内容都与“1~20”数经验的学习、运用有关,比如,比较1~20以内数字的大小;从1~20的数字内找出相同数进行配对;找1~20以内的相邻数;对1~20以内三个相连的数字进行排序。其次,相同的材料、相似的形式,容易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熟能生巧,而前面的游戏经验可以成为游戏的拓展或生成新游戏的基础,从而自然而然建立起内在的经验链接与学习关联。

    在这里,教师对游戏的指导重点是观察、分析幼儿的经验与能力,顺应他们各自不同的游戏需求,引发他们探索不同的玩法。对于初次玩的幼儿,可建议其先玩“争上游”或“抽乌龟”,也可以邀请能力较强的、会玩的同伴一起玩;对于有一定玩牌经验的幼儿,可鼓励其自行探索玩法,逐步理解“找朋友”游戏或“三连牌”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对于数经验丰富的幼儿,可以引发其进行一物多玩:“还可以怎么玩?”“这个游戏与以前玩的有什么变化?哪里不一样?”“能介绍一下玩法和规则吗?”“能把新游戏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对于数经验相对缺乏的幼儿,允许其充分摆弄、探索游戏材料,以呵护好奇心,也可以通过减少数字牌(如只提供1~10的数字牌)的方式降低难度。当幼儿玩不下去时,教师要及时分析原因,有的可能是因为幼儿之间经验、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产生认知冲突;有的可能是因为多人游戏有难度,导致合作困难;有的可能是因为幼儿对游戏规则理解有偏差,导致游戏无法持续。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根据不同原因给予不同的回应与指导,利用幼儿游戏中的冲突与问题,引发幼儿主动发现玩不下去的症结,并通过解读游戏规则、还原游戏行为、调整游戏玩法等,引导幼儿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四人合作玩这个游戏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建议幼儿初玩时可以采用双人游戏的方法,教师因人而异地投放材料,比如,在中班上学期先投放1~10的数字牌,随着幼儿经验的提升逐步增加数字牌,让幼儿先熟悉游戏玩法与规则,再逐步从双人游戏过渡到多人游戏。

    总之,“数字方阵”游戏能够满足不同经验、能力幼儿的游戏需求,帮助幼儿不断积累有关数经验并迁移运用,幼儿从中也充分体验到主动学习与探索的乐趣。

    二、淘气球

    目标:

    1.在游戏中探究发现不同的悬挂材料与叠放小球的关系。

    2.在叠放小球的过程中锻炼观察力、专注力。

    准备:

    1.球架。用12根60厘米长的PVC管自制正方体球架,用绳子沿顶部正方形面的对角线交叉捆绑,既可用于悬挂材料,又可让球架更稳固。

    2.悬挂棒。将绳子穿入长塑料管,一端用热熔胶固定悬挂物,另一端直接系在球架上方的交叉绳子上(也可先系在环扣上再穿入交叉的绳子处),以便每根悬挂棒都能在交叉绳子上自由移动,幼儿可以自由选取和探索(见图5、图6)。

    3.在本游戏中,球架和悬挂棒的组合方式主要有三种。①雪花球架(见图7)。把用大雪花插塑玩具和长塑料管制成的悬挂棒挂在球架上方的交叉绳子上。底部用KT板自制一个和球架底面一样大小的方盒,用于放置各种小球,以便幼儿在游戏时拿取,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管理小球,不让小球到处散落。②多球球架(见图8)。取2~4个塑料小球,用热熔胶组合后固定在一根悬挂棒上,然后挂在球架上方的交叉绳子上。③磁力片架(见图9)。先用长12厘米、宽2.5厘米的KT板自制若干磁力片,在磁力片一面的两端贴上铁片,在另一面的两端贴上磁铁,将其固定在一根悬挂棒上。为了便于幼儿借助磁铁的特性,将磁力片组合成各种形状的磁力片架,与其匹配的悬挂棒是特地用橡皮筋穿入长塑料管制成的,便于拉伸造型。

    4.淘气球。即现成的各种大小、质地、轻重的球,如毛绒球、保丽龙球、乒乓球、海洋球、珠光球等(见图10)。也可以让幼儿自制报纸球、橡皮泥球、轻质黏土球等。

    玩法:

    1.单人玩

    幼儿使用雪花球架和多球球架时,在自然下垂的悬挂棒上尝试叠放“淘气球”,观察不同大小、质地、轻重的“淘气球”在球架上的稳定状态,探索并发现将球放得多的方法。

    幼儿使用磁力片架时,先用磁力片搭建一个图形,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等平面图形(见图11),也可以是组合出来的半立体图形,然后尝试在图形上叠放“淘气球”,探索在不同的图形(见图12)上如何叠放各种球,尝试将球放得越多越好。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搭建不同的平面图形或半立体图形。当参与人数较多时,可以增加磁力片,把磁力片悬挂棒分散到球架的四个角,以满足多人站在球架四周探索的需要。

    2.双人玩

    将一个球架上的悬挂棒分成两组,两人选择相同数量的球分别在自己的悬挂棒上叠球,谁先叠完球且球没有掉落者获胜;或者两人在同一球架的所有悬挂棒上依次轮流叠球,谁的球先落下为输,等等。除了以上玩法和规则,两人玩时还可以自主协商、确定规则。

    3.多人玩

    玩法同“双人玩”。这种玩法更能体现幼儿的合作探究,幼儿的计划、协商等多种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注:该游戏玩法视频可扫文末二维码获取)

    评析/洪晓琴

    “淘气球”是一个开放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游戏。该游戏取材简便,设计巧妙,玩法多样,幼儿百玩不厌。

    該游戏的材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球架,它由正方体架子与设置在中间的悬挂物所组成。悬挂棒可以固定,也可以移动;悬挂棒下面连接的除了雪花插塑玩具外,还可以是塑料小球或磁力片,幼儿可根据游戏需要自行组合拼接。第二部分是“淘气球”,即材质、颜色、大小、轻重、粗糙程度不一的球,便于幼儿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感知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第三部分是球架下方的方形托盘底座,它可以用KT板自制,也可以用生活中合适的大纸盒改制。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提供多样性的球和悬挂棒,是为了让幼儿在叠放“淘气球”的游戏中发现不同的悬挂材料与叠放小球的关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而方形托盘底座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便于幼儿拿取各种球,也为了及时收纳操作中掉落的球。

    “淘气球”游戏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学习价值。对于小年龄幼儿,其主要价值是:通过抓握和摆放各种不同的球体,积累关于球体大小、软硬程度、叠放空间与球体叠放之间关系的经验,促进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对于大年龄幼儿,其主要价值是:在叠放不同球体的游戏过程中,感知不同球体的材质特性,探索叠放空间与球体大小、数量、材质、轻重之间的关系,并在自主搭建磁力片球架的过程中,体验磁铁的相吸相斥,探究如何调整球架的形状使其保持稳定并有利于叠球。

    游戏时,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几个人一起玩,有利于同伴交流,但相互间干扰比较大;而一个人玩,探究的持久性又不够。为此,游戏初期,教师可以提供多个不同的球架让幼儿各自操作,独立思考并尝试如何让球不滚落下来,满足其个别化的探究需求。当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一定满足时,教师可以逐步调整游戏环境,通过减少球架的数量,不断引导幼儿双人、多人合作,鼓励他们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比较哪一种球架上能放的小球多,想办法让小球的叠放数量不断增加,发现影响小球叠放数量的因素。

    为了增加玩趣,促进玩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制作各种“淘气球”来辅助游戏,如自制纸球、泥球等,还可以自己寻找替代物来开展游戏,如采用海绵球、圆形小积木、木珠、塑料瓶盖等不同材料。多种游戏材料的出现会引发幼儿更多的探究行为,幼儿通过自主游戏不断探究球的轻与重、大与小、光滑与粗糙、晃动与平衡、移动与固定、形状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积累各种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