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人物画中花瓶造型艺术研究

    殷媛媛 张春新

    摘 要:陳洪绶(1598-1652年)是明代杰出画家。在他一生的艺术创作中,造诣最高的是人物画作品。文章将考察陈洪绶人物画中的花瓶形象,探讨其画中花瓶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陈洪绶人物画中花瓶这一物象的使用范畴,结合陈洪绶生平及当时社会环境等,认为花瓶作为陈设器具频频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丰富了画面内容,而且营造了意境,展现了一定的情趣,同时也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写照。

    关键词:陈洪绶;人物画;花瓶;插花

    鲜花插瓶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佛教清供联系在一起。到了宋代,鲜花插瓶兴盛,插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也因此衍生出了众多以插花为表现题材的绘画作品,如李公麟的《苦吟图》、姚月华的《胆瓶花卉图》等。明代崇古之风盛行,文人追求雅致,具有名士情怀,花瓶器具和插花艺术成为文人雅玩,也更好地推动了插花艺术的发展。陈洪绶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受文人思想及插花艺术的影响,对花瓶器具喜爱有加,曾作诗文吟诵瓶花凋零的凄美之感,如《即事》:“春山深有情,朝暮行不已。醉归山月来,瓶花落满几。”除了诗文之外,花瓶器具也是陈洪绶在绘画作品中较为喜爱表现的题材。如《冰壶秋色图》《和平呈瑞图》《岁朝清供》等。在陈洪绶的人物画作品中,花瓶器具作为陈设道具频繁出现,这种专注有其独特的思考和见解。毛奇龄在《陈老莲别传》中记载:“莲画以天胜,然各有法:……几幛、尊卣、瓶罂、什器、戎衣、穹庐、番马、骆驼、羊犬法赵承旨,钩勒竹法刘泾,折枝桃、牡丹、梅、水仙……”①可见其在艺术创作中对花瓶器具表现手法的潜心研究。据陈洪绶好友周亮工《读画录》所记:“人但讶其怪诞,不知其笔笔皆有来历。”可见陈洪绶的人物画虽然高古奇崛,但每一笔都含有深意,画中的花瓶器具不仅对画面起着装饰的作用,同时也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其是陈洪绶绘画思想的重要载体。现将陈洪绶人物画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并论述花瓶器具在陈洪绶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及象征意义。

    一、花瓶的造型:方圆简拙

    陈洪绶画过许多形制的花瓶,有尊形瓶、觚形瓶、直颈瓶等,根据场景的不同陈设器具也会有所改变。参照其画作可知,陈洪绶人物画作品中频繁出现摆放于石案桌头的小型器具,如铜觚、铜樽、瓷樽等,是有意在画面中安排的道具,这些器具的陈设不仅构成画面的形式美感,也与主题人物相呼应。

    《来鲁直夫妇像》是陈洪绶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品,有趣的是,两幅作品里均有花瓶器具,但花器及花卉的选择有所不同,无一重复。将两幅作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来鲁直为男性,除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之外,陈洪绶意欲利用背景的布置来表现男性的特质,在来鲁直右侧绘一个方形花瓶,用方瓶彰显男性的阳刚之气,瓶中插有菊花,用菊花映衬着来鲁直的人物形象。在其夫人小像旁则绘一只圆形花瓶,表示女性的阴柔之美,瓶中插有一枝梅花,与赞引中所写“生富贵之家,取其芳泽而不染其奢华,则其性也……于年寒生刀尺,志女红之不倦,香在梅花”相呼应,可以将梅花视为来鲁直夫人形象的塑造。《来鲁直夫妇像》是陈洪绶早期的写生人物作品,他并没有将自身的创作限制在人物写实的框架之中,而是就自身的理解进行重新塑造,即使是配景,也运用了隐喻,使花器与人物之间呈现出相互指涉搭配而又互补的张力。

    除了《来鲁直夫妇像》之外,另有许多绘有花瓶器具的人物画作品,如《高士图》《吟梅图》《晞发图》《高贤读书图轴》《闲话宫事图轴》等,皆以花瓶插花隐喻画中人物的形象。再从图像内容来分析,所绘众多花瓶器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瓷瓶和铜瓶。瓷瓶多以白瓷为主,他笔下的白瓷瓶造型端庄典雅,白而莹润,韵味十足;铜瓶造型方圆古拙,充满古意。花瓶中所插花卉集中于三个种类:梅花、菊花和莲花。这三种花卉在文人绘画的传统象征里都带有高雅纯洁、坚韧不拔的寓意。

    对于插花,高濂曾在《瓶花三说》中写“瓶花之宜”时谓:“若书斋插花,瓶宜短小……花觚、花尊、密食罐、成窑娇青蒜蒲小瓶、胆瓶、细花一枝瓶,方汉壶式者,亦可文房充玩。但小瓶插花,折宜瘦巧,不宜繁杂;宜一种,多则二种;则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二色,方美。”②从上述内容,以及陈洪绶所绘的人物画作品来看,他明显地受到了明代文人思想的影响。画中花瓶器具多设定于书斋或石案之上,所插花卉也多为一至二种。这里主要以《高贤读书图轴》和《品茶图轴》为例,《品茶图轴》作于1645年,《高贤读书图轴》作于1649年,画面布局有着相似之处,两位高士在石案前相对而坐,只是手捧之物由茶盏换作了书本。在《品茶图轴》中,陈洪绶描绘了一只铜瓶放置于右侧石案之上,以莲花插入瓶中,花瓶与花卉的比例相当,莲花的花与叶相辅相成,给人一种清闲舒适的感觉,画中花瓶的陈设也正好与品茶的人物情景相呼应。在《高贤读书图轴》中,陈洪绶描绘了一只素雅简洁的白瓷瓶,瓷瓶肩部绘有一条弦纹,瓷瓶中插一枝盛开的白梅,整体造型素雅简洁,颇有韵致。与画中人物的行为相匹配,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闲适之感。虽然这两者所绘内容不同,但有着相同的生活情境,以赏花书画自娱,体现了乱世中的文人理想。

    二、花瓶的纹样:融古开今

    在陈洪绶的人物画中,含有花瓶器具的作品类型包括仕女图、传统肖像画、高士图等,对这些不同范畴的作品进行考察,可以明显地归纳出几个现象。首先,陈洪绶尊重传统,力追古法,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器物与古器物图谱上的造型有着相似之处,因而有着受古器物图谱影响的可能。如作于1643年的人物作品《痛饮读骚图》,图中石案的右侧绘有一只青铜樽,插有一枝翠竹叶和白梅。透过画面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花瓶上历史的痕迹,类似这样斑驳陆离的青铜花樽在他的绘画中比比皆是,这一切都表明陈洪绶绘画中的古意。他所绘的花瓶器具上常有裂纹出现,或呈蟹爪状,或呈鱼子状,可见他热衷于描绘开片的花器,沉迷于表现那种残缺之美。张潮所著《幽梦影》中曾这样描述开片:“冰裂纹极雅,然宜细不宜肥。”这种观点在陈洪绶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晞发图》石案上的马蹄樽,陈洪绶在马蹄樽上描绘冰裂纹,巧妙地将这种纹理作为器物的装饰。再如《闲话宫事图》,图中石案上摆放着一只插着梅花的白瓷瓶,瓶身布满了大小不规则的裂纹,且画中白瓷与梅花相辅相成,增添了画面的美感。还有《索句图》石案上的青瓷樽,瓷樽上的冰裂纹层次丰富,裂纹有深浅粗细的变化,可见其用线的功力和巧妙。瓷樽内插入些许白菊,其层层叠叠的花瓣与瓷樽上细碎的裂纹相呼应,十分有趣。

    通过图像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陈洪绶热衷于表现花瓶器具的残缺之美,将这种如冰破裂般的装饰纹样用于花瓶之上,精美绝伦,有着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另外,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屡屡描绘的开片瓷瓶与陈洪绶身处的时代更为契合,瓶上纹理层叠交错,逶迤远去,与他身处乱世悲苦的内心紧密相连。

    三、花瓶的设色:古雅与厚重

    在陈洪绶的人物画中,花瓶的设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古雅素淡,若有若无;二是鲜艳厚重,多用矿物颜色。

    从陈洪绶的人物作品来看,设色大多淡雅,顏色若有若无,且多画于绢本之上,随着年代变迁变成古旧的黄褐色,画面与色彩浑然一体,需得仔细观察,方能见其画作之妙。如《戏婴图》《高贤读书图轴》《闲话宫事图》《闲雅如意图》等。这类作品均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并且都选取白瓷瓶置于石案之上。如《戏婴图》,画面正中一婴孩手捧插着菊花的白瓷瓶,恭敬地拜向佛祖。还有《闲雅如意图》,图中石案上的白瓷瓶洁白莹润,玲珑剔透中带有古雅之意,与画面内容、笔墨相互映衬,形成统一的整体,情景交融,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

    另外,陈洪绶也会用重彩强调点景的作用,如《炼芝图》《斜倚薰笼图》《宣文君授经图轴》等。如《炼芝图》,画面整体色彩趋于褐色,独将位于画面中央的花瓶施以孔雀绿,其色翠碧,鲜明艳丽,加上红色底座的衬托,冷暖呼应,显得画面整体和谐且沉稳。《斜倚薰笼图》中人物设色淡雅,而榻面与花器却施以重色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意味,这也是陈洪绶作品中常见的设色方式。《宣文君授经图轴》也是一幅重彩与淡彩相结合的作品,是陈洪绶的代表作之一,此图是他41岁时为他姑母贺寿而创作的。陈洪绶将一只插有灵芝的青铜樽放置在画面的中央,将青铜樽的造型夸张变形,施以青绿色,并把青铜樽旁的琴囊设为朱红色,通过青铜樽的位置与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将观众的视线直接引向画面的主人公——宣文君,陈洪绶将宣文君与青铜樽放置在同一条中心轴线的位置,就画面整体而言,起到了点景的作用。

    四、结语

    通过比较可知,陈洪绶非常重视陈设器具与人物之间的搭配,花瓶器具是陈洪绶对古谱图的借鉴与创新,而花卉的种类则是他给予画中人物的主观品评。不容忽视的是,花瓶器具在陈洪绶的人物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借花瓶隐喻与象征,带有强烈的性格特征和个人印记,让画中人物形象更具诙谐幽默的现实色彩。这种表现手法在之前的画家的画作中并不常见,这也是陈洪绶绘画的过人之处,小小花瓶却隐含大大境界。陈洪绶通过古与今的交融,为后世画家的创作打开了新的局面,提供了新的图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释:

    ①吴敢:《丹青有神:陈洪绶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96页。

    ②高濂:《遵生八笺》,巴蜀书社1988年版,第569页。

    参考文献:

    [1]扬之水.宋代花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

    [2]卢辅圣.陈洪绶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3]陈洪绶.陈洪绶全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2012.

    [4]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5]黄永川.中国插花史研究[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殷媛媛,重庆大学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张春新,重庆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