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视角下的图书馆

    刘田 陈刚

    

    

    摘 要:“大智物移云”背景下,“微时代”同时带给图书馆机遇和挑战,本文介绍了微时代在理念、技术、信息安全和应用上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和发展,并引入关键时刻和长尾理论,提出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细微化、差异化、特色化、多维化的微服务的思路和理念。

    关键词:图书馆;微时代;关键时刻;长尾理论

    一、引言

    微博微信书写着“微文化”,“微阅读”传递着“微信息”,“微创新”致力于“微服务”,伴随“微ⅹⅹ”的涌现、蔓延,社会各界都在进行着“微革命”。“微革命”是《新周刊》2010年第315期推出的封面概念,是由微博以及“微传播”、“微信息”、“微交流”等概念共同推动的信息传播和社会领域的革命。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所著《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曾这样描述过:“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媒体碎片化。”从微博、微信到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微讲座、微展览,“微”事物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需要。

    网络造成了图书馆读者的流失,搜索引擎减少了读者翻阅书籍的次数,网上购书击垮了传统书店。“微ⅹⅹ”的来袭,是否加重了图书馆界的担忧呢?“微媒体”冲击传统媒体,大众不管从人数还是时间上,投身“两微一抖”等微媒体的数量都已超过传统媒体;“微阅读”颠覆传统阅读,大众在资讯爆炸下青睐短消息、网文和短文等碎片化阅读方式,已成了优先选择;“微信息”解构传统信息,改变着大众信息人际传播的轨迹和速度,让大众周遭充斥着“微信息”,不自觉的被环绕占据。无疑,“微时代”给图书馆带来了风险,也同时带来了机遇。顺应浪潮,图书馆也进入了“微时代”。

    微,不是微小,不是弱势,不是忽略。微,是微妙,是细致,是深入。微,是春风化雨,是无所不在,是个体被看见,是微亦足道。微,是网络新时代、大众新思维、传播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对于图书馆而言,微,是精微的服务理念,是细微的服务差异,是微缩的服务距离;对图书馆的读者而言,微,是微媒体的人微言不轻,是微阅读的碎片时间的充分利用,是微信息的最优获取。

    二、理念上的“微”言大义

    1.微服务

    图书馆服务的本质是满足读者的需求,服务的关键是发现读者需求的能力,并在服务过程中为用户增值。微服务正是以此为基础,并为读者提供的细微化、差异化、特色化、多维化阅读服务。微服务区别于传统服务的特点表现在:①细微化:提升读者在图书馆的舒适度。依托网络和数字技术,让微服务达到全天候、全方位、无障碍,将服务延伸到读者的桌面和手中,一切围绕读者需求。②差异化: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需求,展开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差异化服务。③特色化:对资源进行分类、筛选,有针对性的选择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构建特色数据库,方便读者获取有效信息。④多维化: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有更多维度和层次,服务颗粒度越来越精细,包括微平台、微空间、微座位、微讲座、微展览、微电影、微视频、移动微课、微慕课、微数据、微解答、微咨询等。

    2.微创新

    360安全卫士董事长周鸿祎在2010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指出:“用户体验的创新是决定互联网应用能否受欢迎的关键因素,这种创新叫“微创新”,“微创新”引领互联网新的趋势和浪潮”。不同于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用户体验的创新是完全建立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感受。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才是微创新的精髓所在。

    网络的冲击,科技的发展,让图书馆流失了很多读者,这就更需要图书馆界重新定位,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把读者需求提到戰略高度。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以“藏”为主,现代图书馆已步入以“用”为主的阶段。因此注重读者体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才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重大的创新也许需要时间与经验的累积,平日根据读者需求产生的微创新是图书馆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3.关键时刻MOT

    在此,我们引入MOT(Moment of Truth)理论,卡尔森这样定义“MOT”:任何时候,当一名顾客和一项商业的任何一个层面发生联系,无论多么微小,都是一个形成印象的机会。这一个小小的关键时刻,却给我们进入顾客的大脑和心灵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力量。

    图书馆是一个面向读者的服务机构,因此每位馆员每次接触读者的时候,其实都是一个小小的“关键时刻”,都会给读者留下印象,并影响他日后对图书馆的态度,甚至是他身边的人对图书馆的既定想法。这就需要图书馆届在理念上,时刻将重视用户体验的微创新融入日常的微服务中,把握每一次接触读者的机会,让读者得到满意的微服务,对图书馆留下更优质的印象。

    三、技术上的“微”机四伏

    微时代是建立在Web 2.0环境下的,通过搜索引擎等聚合方式,突破时空和权限的限制,向用户提供信息获取和信息发布的平台。以智慧图书馆构架为基础,相关技术层次模型如表1所示。

    四、安全中的细“微”末节

    “大智物移云”背景下,图书馆的数字化、移动化已成必然趋势,加强图书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保障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主要包括:①确定风险源,组织风险识别;②广泛收集数据,进行风险分析;③科学构建体系,实施风险评估④动态制定策略,提高风险控制。表2分别从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员风险和经济风险五个方面进行风险识别。可结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准则CC、信息安全管理标准BS 7799、信息技术-IT安全管理制度方针ISO/IEC 13335、信息安全工程能力标准SSE-CMM、、德国IT基线保护手册ITBPM等。风险评估可使用专家评分法、事件树分析法ETA、原因-后果分析法CCA、风险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RMECA、德尔菲法等定性分析法;或风险评审技术VERT、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定量分析法;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故障树分析法FTA、层次分析法AHP等。根据高校图书馆实际,选取优化风险评估实施流程,提高信息安全建设。

    五、应用中的积“微”成著

    1. 微传播 微媒体

    微传播的核心特征就是“微”,即传播的内容是“微内容”,传播体验是“微动作”,传播渠道是“微媒体”;传播的对象是“微受众”。微传播集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在互联网平等、去中心化和反权威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性、即时性、互动性,将微博打造成为了信息交流的平台。

    2.微内容 微知识

    学者Cmswik给微内容的定义是:“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链接,一篇网志,一个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的主题,RSS内容列表等。”通过各种微媒体,借助引用、追踪、标签等技术,图书馆利用自身在信息整合方面的优势,可完成微内容的收集、整理、聚合和推送。微内容还包括微视频、微课、微讲座、微课堂、微论坛等微知识服务,一方面合理解决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提供高效、专业、个性化知识服务。

    3.微阅读 微平台

    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碎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微阅读丰富了阅读方式,是一种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吸引更多潜在用户的有效方式。线下的如“漂流图书馆”、读报机、歌德电子书借阅机、kindle等电子阅读本等,线上的如喜马拉雅、懒人听书、QQ阅读、云图有声等APP或微信端电子资源,都为读者提供了各种微阅读资源、微阅读环境和微平台,帮助图书馆更好的开展微媒体阅读推广服务。

    4.微交流 微互动

    网络的便捷构建出一个开放的、交互的、动态的、去中心化的微交流、微互动平台。图书馆2.0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变化,邀请用户参与建设图书馆所需要的实体和虚拟服务,不断调整自己为用户服务。图书馆借助微博、QQ、微信等与读者微交流,发布动态、快速反馈、互相交流;借助Wiki、Tag、FriendFeed等吸纳读者智慧来完善图书馆建设;借助RSS对信息进行聚合、推送,方便读者使用;借助SNS、贴吧、论坛、知道、Track-back等汇集有共同需求的读者等一系列举措,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5.微空间

    微时代,图书馆作为一种空间的价值得到重新定义。实体空间是支撑读者服务的基础,IC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学习空间、知识空间、创客空间等微空间,还有微展览、微座位、微影院、朗读亭、棋牌室、摄影坊等,让原来无法实现的一些非传统项目和深度服务,在新造的微空间中都可以尝试和推进。虚拟空间是图书馆构建的网络交互平台,一般包括图书馆的主页、微信、微博、微平台及网络课堂等多种具有交互功能的虚拟空间。

    6.微服务

    在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以微博、微信、微电台、微视频、微电影、微社区等微媒体作为媒介,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微媒体产生的微信息、微内容及微视频、微课、微讲座、微课堂、微论坛等微知识,打造各种微阅读资源、微阅读环境、微平台,构建开放、交互、动态、去中心化的微交流、微互动模式,提供细微化、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多维化的专业高效智慧服务。

    六、长尾理论

    在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2010年电子资源评估调查中,对新电子资源的选择和评估中,重要性最低的标准是通过BlackBerry、iPhone、Kindle等移动设备获取电子资源的可能性。因为技术、平台、授权、了解认知等限制,一方面读者在图书馆使用较多的仍是借阅纸质书、PC端查询文献、到馆看大屏通知等線下传统服务,对微服务还未广泛使用;另一方面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是确实读屏、听书、“两微一抖”不离手。为了满足读者需求,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微服务水平,引入长尾理论,图书馆在服务主流需求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微媒体、微平台、微传播、微交流,从而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

    长尾在发展中会再诞生许多的微中心,甚至有可能成长为新的中心,如微博微信等。微阅读、微信息、微内容、微空间等也逐步成为图书馆服务新的增长点。同时,中心也会一直存在,并不会因为微中心的崛起就被忽略。这就需要图书馆在进行微创新、微服务的同时,注重图书馆传统服务图书借阅和电子资源的提供,尤其注重二者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微革命[EB/OL].[2020-5-23].http://baike.baidu.com/view/3490977.htm

    [2]微,是个体被看见[EB/OL].[2010-01-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75660100gy3j.html

    [3]微创新[EB/OL].[2020-6-7].http://baike.baidu.com/view/4145849.htm

    [4]卡尔森.关键时刻MOT: Moments of truth: new strategies for today's customer-driven economy[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曾思慧.基于ITBPM的图书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6]李伟丽.基于故障树的图书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

    [7]安东梅,耿晓光.微内容:图书馆服务的“长尾”[J].图书馆建设,2010

    [8]曾 妍.移动阅读在图书馆实行的可能性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

    [9]卢 全,胡永强,王 宇.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

    [10]杨志刚(编译).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2010年电子资源评估调查[J].图书与情报,2011

    (作者单位:1.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

    2.福州工商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