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小点点

    晴朗的一天,我正带着中班孩子进行晨间谈话,熙熙忽然指着窗外射进来的一束阳光说:“老师,快看,有很多白色的小点点在飘,是什么呀?”她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抓,抓了几次都没抓着,有一下她觉得已经抓到了,但摊开手看了又看,还是什么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熙熙的这一发现吸引了全班孩子的注意,孩子们纷纷站起来,走到熙熙的旁边去看,也看到了空中飘着的小点点。他们也学着熙熙的样子用手去抓,但谁也没抓到。他们又跑到活动室的其他地方去找,找了一圈后,很多孩子说:“老师,其他地方都没有。”有的孩子说:“我刚刚明明看见有很多,怎么一转身就看不见了?”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抓到了,你看,这好像是我衣服上的毛。”我觉得孩子们的这些发现很有意思,便引导孩子们说一说:你们抓到的是什么?和刚刚看到的飘浮在空中的小点点是一样的吗?那些飘浮在空中的小点点又是什么?有什么办法能抓住它们?熙熙想到了一个办法,她说:“用胶带,我看到过妈妈用胶带粘掉衣服上的毛。”于是,大家找来宽胶带,迎着阳光下飘浮着的小点点,想粘住它们。他们发现,好像真的能粘住一些小点点,但到底粘到了什么还是看不清楚。孩子们一时想不出办法了。忽然,熙熙发现黑色的钢琴上也有很多小点点,她开心地说:“你们快来看,这里也有!”有孩子伸手摸了一下,发现手指上沾了一点灰灰的东西。“这是什么呢?”我问。一个孩子说:“我知道了,是灰尘。”其他孩子恍然大悟:“对,就是灰尘,是脏东西。”此后,孩子们似乎把这个话题放到一边,不再想下去了。我一边记录一边思考,觉得孩子们偶然发现的阳光下能看到灰尘在空中飘浮的现象很有探究的价值,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空中飘浮的小点点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为什么小点点看得见却抓不住?空中飘浮的小点点和落在钢琴上的小点点是同一种东西吗,它们是哪里来的?等等。我要不要继续引导他们探究,以引发他们的深度学习呢?

    在教研活动中,我提出了这一问题,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同事们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探究阳光下飘浮的小点点是很有价值的,由此切入既可以引导孩子发现光线的明暗对比、光的散射、小颗粒物体在空气中的浮沉等科学现象,又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和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浮尘,思考浮尘对我们生活以及健康的影响,等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孩子发现了阳光下飘浮的小点点后,教师及时给予了回应,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使孩子自己发现了这些小点点原来就是灰尘,孩子由此心满意足。教师能进行这样的随机教育已经很好了,若要继续引导孩子探究光和浮尘等问题,涉及的因素太复杂,对中班孩子来说太难了,况且,教师自认为有價值的这些问题不见得是孩子真正感兴趣、想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应追随孩子的脚步而不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应追随孩子的脚步,但追随不等于放弃引领,孩子发现阳光下飘浮的小点点,对此产生了兴趣,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教师应把握契机,做合理的预设和引导,生成一系列探究活动,支持孩子的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如果是您,会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