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项目特征的小学篮球教学设计的思考

    谢娟 王金良? 王金霞

    

    

    

    摘? 要: 任何运动项目的有效教学都离不开对该项目核心要素或者说本质特征的理解,教师需要教授给学生的不是零散的单个技术,而是将技术关联起来,形成运动项目、凸显运动特征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了核心内容,学生才能学会体育学习,进而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本文通过北京市海淀区和日本广岛地区小学五年级篮球教学设计的对比,探寻基于项目特征设计教学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运动项目特征;球类;教學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7-00-05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也给体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用书(人教版)》中,为教师们提供了基本身体活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武术、游泳、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等多种运动种类,包含了走、跑、跳、投、攀爬、足球、篮球、技巧等十多项运动项目,近百种技术动作。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有限的体育课时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点燃他们的运动热情,掌握运动本质内容并学会迁移和运用,通过体育教学达成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

    教师必须认识和理解不同类型运动项目的特征,才能合理设计单元结构、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2001年课改以来,海淀区的小学体育教师一直在教材、教法、教具的研究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纵观十多年的教学改革,教师仍缺乏对项目本质特征的深入探究,缺乏对体育运动本身育人价值的挖掘,导致出现教学模式固定化、教学流程统一化、教学目标模糊化、教学评价随意化、学科德育形式化等问题。所有体育课堂都严格遵循示范讲解、模仿练习、集体纠错、再次练习的教学流程,学生没有充足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邻国日本的体育教学理念可以帮助我们从其他角度审视小学体育教学。本文通过北京市海淀区和日本广岛地区教师小学五年级篮球教学设计的对比,探寻基于运动项目特征设计教学的路径方法。

    二、中日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对比

    课程目标能够反映出学科的教育思路和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课程目标是“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日本在2017年公布了新修订的《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着重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与主体性,围绕“学生如何学”“需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的主题,提出“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的口号,要求课程设置要面向社会,课堂教学要促进“主体型·对话型的深层次学习”,同时将体育教学目标定为“激发学生思考体育和健康学科的思维及观点,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培养保持身心健康、拥有丰富体育人生的素质和能力”。

    三、中日小学体育课程对球类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对比

    课程标准中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对不同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其中明确提到球类的目标主要在“运动技能”方面。日本《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体育篇》中,将球类教学分为“隔网型”“入网型”“棒球型”三类,其中隔网型主要为软式排球,入网型主要为手球、篮球、足球等,棒球型主要为软垒。指出在球类运动的学习中,要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技能、设计值得探讨的问题和简明易懂的游戏规则,通过团队协作练习、共同制定规则和战术方案、进行以团队为单位的攻防竞争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球类项目的乐趣。

    从表1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具有“目标统领内容”的特点,对学习目标和内容的描述并不具体,教学参考用书(人教版)中,给教师们提供了足球、篮球具体的技术动作和重难点,对于非专业的教师来说也可参考教材完成教学;日本学习指导要领中,对球类进行了“型”的分类,实现了统一与个性化的结合。另外,从内容描述上,日本小学球类教学重点不在于某一技术学习,而是更关注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触球机会,参与简单的配合性、竞争性游戏,触及不同球类运动的特征和魅力,了解球类运动共同的基本动作和攻防特点。

    四、中日小学五年级篮球教学单元设计案例分析

    (一)两地区教师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对比(表2)

    从表2教材和学情分析上看,A教师均围绕所学技术、从教师视角出发进行分析;B教师从运动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了篮球运动的特点,从学生在校的一般表现和对体育课的态度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自己的教学方向。

    (二)两地区教师单元教学目标的对比(表3)

    从表3单元目标上看,两名教师都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进行定位,A教师从知识技能、体能发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计,B教师从情意态度、思考判断、运动技能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情感态度目标维度上,B教师有更具体的行为表现描述,例如“遵守规则”“准备和整理器材”;技能目标维度上,A教师关注单个技术的掌握,B教师则关注了“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B教师的“思考判断”目标更突显出对篮球实战能力的关注。

    (三)两地区教师单元计划的

    对比(表4)

    从表4可以看出,B教师使用的课时是A教师的三倍,且每节课都设计了小型比赛,单元前半部分重点学习跑位和配合,后半部分侧重于比赛中的角色扮演和战术设计;A教师对技术动作的分析细致,三节课均围绕原地胸前传接球进行教学,每节课都有相应的重难点设计。可以看出,A教师更重视学生规范动作的掌握,B教师则更重视发展学生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