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指导材料作文写作

    钱佳黎

    在苏州市近些年的中考作文中,命题作文几乎占据了一统天下的地位。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材料作文也将获得更多青睐。面对这种看似陌生的形式,不少学生会感到恐慌。实际上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学生可以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到底何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指的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来写作文的形式,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来审题、立意、构思,将材料的中心思想设定为文章的中心思想,若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就会出现偏题的问题。在中考语文写作教学中,材料作文占了很大的比例,但遗憾的是,不少学生面对材料,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写好材料作文进行解析。

    一、理解内涵,精准审题

    要想从材料中总结出中心思想,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读懂材料内容,明确理解材料的内涵是什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深入细读文章的材料,尝试从中找出关键的词句,并将关键词放在材料的上下文中进行理解,看看出题者是否隐藏了什么言外之意。在这样的推敲和分析中,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准确提炼主旨,这样写作的时候就能避免出现偏题的问题。

    在进行材料作文如何准确审题的讲解中,笔者选择了2019年江苏高考试卷中的那段作文材料:“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在指导学生分析这样一段材料时,可先把这段材料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句话,强调了水与盐代表两个单独的个体,有各自的特性,就是“物各有性”;第二部分第三句话,强调事物虽呈现不同的特质,但有“共存相生”之处;至此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物各有性”“共存相生”两个观点,由此进一步提炼出“和而不同”这个儒家所倡导的观点;第三部分第四句话,要求学生的思考不止于物,而要由物及人及事,进行联想和思考,在选材广度和立意方向上拓宽了写作的思维空间,提示学生可以写物、可以叙事、可以写人,也可以把人、事、物融合到一起写。在抓住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后,学生发现这则材料其实并不难分析,这样就能围绕中心写出更精彩的作品。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采用推敲法,逐字逐句地分析材料的内容,这样有助于把握住材料的重点。学生会逐步认识到,所写的主题一定要从材料中得来,不能忽视材料中的提示和重点,这样才能明确主题。

    二、联系生活,生动选材

    在设定了文章的主题后,怎样选材创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不少学生所选择的材料太大,运用名人事迹等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隔较远的材料,很难写出深度,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选材,尝试关注生活、了解生活、思考生活,这样才能发掘出鲜活的生活素材,写出感人至深的好作品。

    某地中考作文的题目是和“族群”有关,在材料中提到了微信平台能聚集遥远的人们,校本课程能聚集趣味相投的学生,大自然能聚集驴友,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投入了“群”的洪流。在指导学生写这篇文章时,若发现学生所写的内容过于“虚”,只是讲述了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人们聚集在一起,那这样的作文显得过于空洞,很难写好。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理解。“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和同伴聚集在一起,展开某一种活动的经历?”“联想一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

    若只有一个人,你会是怎样的感觉?若是能有同伴和自己在一起,你的感受是否会不同?”学生受到启发,有学生便以和同伴一起组织文学社为主要内容,一开始写了自己内心的孤单,但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文学社后,一起创作,其乐无穷。最后再从个人扩展到整个社会,论述“族群”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除了写作要联系实际生活以外,还要注意所写的内容要围绕材料作文的主题展开,材料要生动形象、具体可信,力求写出典型性。要注意选择比较重要的材料,对于那些次要的内容则可适当省略,这样才能写出跌宕起伏、详略得当的作品。

    三、熟用细节,推敲语言

    不少学生在写作时感到十分困惑,自己所写的内容围绕材料作文的中心展开,材料也很详实,为何文章就是不吸引人。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注意推敲自己的语言。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怎样合理调整文章的词句。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细节描写,尝试学会从各种角度入手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这样才能让所刻画的事物更加丰满,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某地中考作文的题目是选自王小波《黑铁时代》的一段话,大意是如果人的心中存有希望,就能战胜寂寞的命运。这则材料作文的中心思想并不难理解,很多学生也能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的材料,让文章变得更贴合实际,所以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展开细节描写,推敲自己的语言。有一名学生在写作中用细节描写,写了自己在寂寞时的感受,在心中存有希望后的感受,在摆脱困境之后的感觉,然而,由于用词不太恰当,很难让人产生震撼的感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阅读他人创作的心理描写片段,感受作者怎样运用比喻等手法描写内心的情感,最后鼓励学生在自己创作时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得到了启发后尝试运用“寂寞的内心就好像是一只空的邮筒一般,孤寂地站在漆黑的天地间,空张开大嘴,但是却找不到一丝感动”等句子描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写得更为细腻。

    在展开细节刻画的时候,要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也是推敲语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要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为语言增添光彩,让所刻画的事物更立体,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四、讲究层次,调整结构

    不少学生在写作时没有很好地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所写的文章给人结构混乱的感觉,这样也很难写出吸引人的好作文。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要促使学生养成撰写写作大纲的好习惯,尝试在大纲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合理性,让文章内容浑然一体。

    和学生在复习阶段的作文训练中写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诗人达维什的名言:“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世界有你,有我,也有他(它)。”有学生打算在作文中写一个做事情只顾自己的人和一个想着别人的人,生活中有什么不同,用对比方式进行写作。但在实践创作中,他花费了过多的笔墨写一个自私的人,这样就无法和主题准确地契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撰写大纲,先分清楚要写哪些内容,并搞清楚哪些才是重点要写的内容。学生在撰写大纲后调整了文章的结构,先写自私的人,在略写过后转而写想到别人的人,然后又从个人扩展到社会,说说在社会中若多一点无私的人,社会因此出现怎样的变化。这样调整结构后,就让文章变得更合理,而且能体现出递进。

    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各个部分之間必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注意开头、结尾、过渡等各个部分,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等问题。若能写出次序井然、严谨周密的文章,则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飞跃。

    在指导学生撰写中考材料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促使学生从立意、选材、语言和结构这几个角度入手,层层递进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更精彩的作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