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脸”行动

    孙琦

    本学期我新接手了三年级的一个班级,比起“高冷”的六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活泼开朗,每天都是笑嘻嘻的。可惜好景不长,开学第一周这些“可爱”的孩子就给了我当头一棒———全班47人连续几天收不齐作业,每天主动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只占全班人数的一半左右。各科老师每天批评教育,苦口婆心,甚至是“大发雷霆”,但是收效甚微,他们前一秒还在低头认错,老师的教育一结束就又跑去没心没肺地玩了,完全没有补作业的意识。反复几次后,老师心力交瘁,可问题依旧存在。

    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我发现学生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情有可原的。在客观上,与之前的学习任务相比较,三年级的作业量增加、内容变多、知识难度提高、学习活动的游戏性减少,学习过程中组织性、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一些学生原本靠小聪明可以拿到好成绩,但到了三年级就不行了,必须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持久的专注力、严谨的做事态度才能取得好成绩。学生之间开始慢慢地拉开优等生和学困生的距离。

    在主观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在9~10岁,正从儿童期转向少年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的变化。他们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主见,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有话语权,能够参与成人的谈话,急于尝试去做一切事情,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服从教师和家长的权威。有的学生直接与家长、教师顶嘴,有的学生虽然表面上很乖、不顶嘴,但却完全没有听进去,更不会照着做,心里其实是不服气或无所谓的。具体表现为写作业不积极,做事拖拉,不会分配时间,学习习惯还停留在低年级,等教师和家长督促完成作业,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规划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将家长和教师的“外压”转变为自己想学习的“内需”,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年级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开始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习惯。我想到了“南风效应”,寓言中南风之所以最终让行人脱掉外套,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的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我从中受到启发,决定在班级里实行“笑脸”行动,通过开班会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最终形成的规定如下:

    (1)每天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并且纪律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得到佩戴“小笑脸”徽章一天的奖励;(2)第二天早上还回“小笑脸”徽章,按照作业完成情况,再次争取奖励;(3)如果一天中有违纪现象,如上课不好好听讲、对同学不友好、不好好吃饭等,警告一次,若再次犯错就收回今天的“小笑脸”徽章;(4)连续五天获得“小笑脸”徽章,周末可以得到一个“大笑脸”徽章;(5)如果有故意撒谎的行为,一周之内不许佩戴“笑脸”徽章。

    “笑脸”行动的口号: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做好自己的事情!请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争取“笑脸”,并守住这份荣誉!如果今天没有得到,那要反思原因,明天争取!

    我把这份“新鲜出炉”的班级规定打印在粉红色的纸上,让每个学生签上自己的姓名,贴在班级的醒目位置。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我将这份班级规定拍照后发到班级的微信群,让家长了解班级新规的具体细则,并邀请他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于是,家长也成了这项规定的“推手”,他们真心为得到“笑脸”的孩子祝贺。得到了父母的夸奖和肯定,孩子们更加热情似火地投入学习;他们为暂时没有得到“笑脸”的孩子分析原因。得到了父母的“监督”和协助,孩子做作业的效率提升了很多,家校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

    每周五,我会给本周获得“大笑脸”的学生拍照,打印出来贴在班级新闻栏。针对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会进行单独约谈,一起分析未获得“笑脸”的原因,如果知识欠缺就补习,如果时间未掌控好就督促他提高效率,如果有想法就促膝交流……总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早日戴上“笑脸”,并一直守护这份荣誉。

    自从进行“笑脸”行动以来,学生的学习劲头变得高涨了,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努力完成作业,得到各科教师夸奖的机会自然也多。看到学生们如花的“笑脸”,我想到很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究方法,要尊重和关心学生,时刻以学生为本,多注意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多一点理解和体谅,少一点指责,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当你大声训斥、指责学生时,他们会“将大衣裹得更紧”;如果你变成和风细雨式的鼓励和督促,运用“南风效应”教育方法,就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改变坏毛病,变外压为内需,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南风效应”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面对那些经常违反纪律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有的教师碰到这类学生,一开始还能用平和的心态对他们进行教育,希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当这些工作的“转化”效果微乎其微,甚至一点效果都没有时,教师很快就失去了信心和耐心,继而工作方法也变得简单粗暴。其实这类学生也有要求进步的愿望,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只是他们的“外壳”比较坚硬,严厉而简单的教育方法难以穿透,一两次的表揚也难以感化他们。此时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细雨润物”的教育方法,相信长时间的感化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温暖胜于严寒”。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