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文化影响下的坪上李氏家族的水陆画

    聂世忠

    

    

    摘 要:水陆画为民俗活动中悬挂的画像,水陆法会的图像始见于晚唐,湘中地区的新邵坪上、隆回、新化、涟源、安化属于梅山文化的核心地区,改革开放后信仰梅山教人数增多,水陆画创作兴起,邵阳坪上李氏家族的水陆画在明代嘉靖年间开始了水陆画绘制,以曾为湖南东安县祁剧团布景师后到冷水江金竹山煤矿工作的李传明(1917-1990年)、李传明孩子李红林(1979年-)为代表的水陆画创作者,活跃于湘中进行水陆画创作,所作水陆画为湖湘文化体系中的非遗文化遗产。

    关键词:梅山文化;水陆画;民俗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18年课题“梅山水陆画研究”(XSP18YBZ074)成果之一。

    一、水陆画概述与历史沿革

    水陆画既是宗教艺术也是民俗艺术,为民俗活动水陆法会中悬挂的画像,也称“水陆图像”,水陆法会借水陆画而宣讲。水陆画一般画有佛、道、儒、梅山教等民俗的诸佛菩萨、神道像与人间社会各色人物像,这些画像是民俗信仰者的神圣图像。水陆画图像内容主要为多教合一的思想反映,同时也含有民间信仰。“水陆”一词曾为佛教的代名词,因此有学者认为只有佛教水陆画,其实水陆画不仅仅局限于佛教,一切民俗中都产生了水陆画。水陆画表现的水陆法事包括:结界洒净、遣使发符、请上堂、供上堂、请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水陆画影响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生活。水陆画的形式有卷轴、壁画,还有水陆版画与水陆雕塑等。

    关于水陆画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佛教倡导积福添寿、超度亡灵与超生极乐世界,梁武帝萧衍(464-549年)这位有着显著政绩的皇帝笃信佛教,建寺设法会。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中提及“所谓水陆者,……因梁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大斋以普度之……遂于润州(今镇江)金山寺修设”,“梁武帝初为雍州刺史时,夫人郗氏性酷妒,既亡化为巨蟒,入后宫通梦于帝。帝制慈悲道场(水陆道场),忏法千卷。请僧行忏礼,夫人遂化为天人,在空中谢帝而去。其忏法行于化,称《梁皇忏》,后世亦称《梁皇慈悲道场忏法》或《梁皇宝忏》”。[1]

    苏金成认为:“据现有的文献记载最早的有关于水陆法会的图像始见于晚唐,并逐渐形成体系。”[2]周叔迦认为:“水陆法会的盛行是宋代开始的。宋熙寧中(1068-1077年),东川杨锷祖述梁武的旧仪,撰成《水陆仪》三卷,当时曾盛行于世。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水陆法赞十六篇,因称为眉山水陆。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闻水陆法会之盛,特施给四明东湖月坡山田一百亩,专供四时修建水陆之费。乾道九年(1173年),月坡山创建殿宇,四时启建水陆大斋,史浩亲撰疏辞,作《仪文》四卷。南宋末年,志磐又续成《新仪》六卷;并制定像轴二十六轴。于是金山仪文称为‘北水陆;志磐所撰称为‘南水陆。”[3]

    明末高僧智旭蕅益(1599-1655年)论著《灵峰宗论》,弟子辑录刊行完成时间清己亥年(1659年),最早提出“南北水陆”之说。水陆画最初是以佛教中的诸佛、菩萨等神为绘制肖像圣象,唐宋以后,儒、释、道三教融合,道教、梅山教、儒家诸神,民间诸神题材逐步进入水陆画。 因此,水陆画中所绘的对象包括天堂、人间、地府三界,儒、释、道、梅山教中的诸位神、佛、仙。

    二、梅山水陆画的形成探析

    周少尧、童丛等学者在1988年“中国长江文化研究会”会上,首次提出“梅山”文化概念,近年来梅山民俗、巫傩、梅山音乐、梅山体育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因为牵涉民俗问题,而对梅山水陆画的研究较少见到。

    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开梅山。“蛮徭争辟道路,以待得其地。东起宁乡县司徒岭,西抵邵阳白沙砦,北界益阳四里河,南止湘乡佛子岭。籍其民,得主、客万四千八百九户,万九千八十九丁。田二十六万四百三十六亩,均定其税,使岁一输。乃筑武阳、关硖二城,诏以山地置新化县并二城隶邵州。自是,鼎、澧可以南至邵。”[4]梅山核心地区被界定为上峒梅山新化和下峒梅山安化,梅山水陆画研究课题组在今湘中地区的新化、涟源、安化以及邵阳新邵坪上、邵阳县下花桥、隆回、城步等地调研了一批水陆画。

    李红林1979年出生于湖南邵阳新邵坪上,现居住湖南涟源县城,初中辍学便跟随父亲李传明学习水陆画绘制,现在仍然有些水陆画订单(图1、2)。据李红林口述,他们家族在明代嘉靖年间开始了水陆画绘制,李红林父亲李传明(1917-1990年),曾为湖南东安县祁剧团任布景师,后到湖南冷水江金竹山煤矿工作。湖南邵阳新邵坪上李谟忠、湖南冷水江金竹山的刘颂金(已故)、杨同松(已故)、金竹山的段岳峰、湖南邵阳县下花桥李贤培等都是水陆画创作者,李贤培的水陆画主要以临摹为主,按照先辈传下来的程式化进行创作。因李贤培本人听力不好,据他孩子李云发说,他父亲绘制的水陆画基本都是应约而做。

    另外,湖南新化县白溪镇胡法定、新化县田坪镇麻水塘村阳全宝、新化县金凤乡陆师傅、新化县温塘镇吴师傅均为纸马相衣承传人,所制作绘制的纸马相衣及做法事所用的一些头匝均有梅山教“三元法主”、蚩尤等神像装饰。

    湘中地区的新邵坪上、隆回、新化、涟源、安化属于梅山文化的核心地区,改革开放后信仰梅山教人数增多,水陆画创作兴起,我们把在此地产生的水陆画命名为“梅山水陆画”。

    三、湘中梅山水陆画特色探析

    水陆画是“水陆法会”时供奉的一种民俗人物画,湘中梅山水陆画创作图像因素一般为民俗人物,采用工笔重彩绘有诸佛菩萨、各方神道、人间社会各色人物等,还有佛、菩萨、神仙等人物。绘画技法以工笔画为特色,采用祖传的画法,一般为程式化画法,是民俗的载体,融合民俗、服饰、戏曲等,表现出仪式性、礼乐观。

    梅山教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民俗,在原始部落民俗中是多神崇拜,作为一种民族民俗,创立于唐末五代,到了元末明初由于江西移民大量进入梅山地区并带来了道教,一元多流。梅山教以三元将军和梅山法主九郎为祖师,传承的是傩术与法术,梅山教用于驱鬼、治病、求子、度亡等,李氏水陆画中的人物主要为梅山教的人物,人物体系庞大复杂,人物体态、服饰线条笔力劲健,婉转精致,交错着宗教、民俗活动等。

    湘中梅山水陆画受到梅山民俗、民俗学、文化遗产学影响,梅山文化影响下的水陆画与儒道释水陆画、宫廷绘画、文人画等具有较大区别。湘中梅山水陆画活动的背后是普通百姓的民俗及苦难,是当地对亡者追悼和生者祈福的水陆法会传播,是梅山民俗组织在乡村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强大力量。画面渲染细腻,赋彩直接用原色,用色厚重,艳丽堂皇,多用矿物颜料渲染,水陆人物显得工稳谨严、庄严神秘,体现了梅山教的内心向善、避难祈福的教义。

    因此,要呼吁抓紧保护濒临失传的水陆画的承传,同时挖掘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大众服务,保护引导水陆画艺术创作与民俗民俗活动的励志健康发展。

    梅山文化影响下的湘中水陆画创作承传着梅山民俗思想,梅山水陆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作品丰富梅山文化,是梅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俗与民俗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需要保护引导水陆画艺术创作的健康发展。在当代经济和技术背景下,以湘中邵阳坪上李氏家族为代表的水陆画民间艺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以及形成的民俗艺术市场需要理论导向。

    湘中梅山水陆画具有传统与现实意义,作品具有特定主题,梅山民俗民俗社会因素如政治、民俗、哲学、文学、科学对梅山水陆画具有影响,梅山水陆画的绘制为现实民俗活动服务,也基本都是在民俗活动中传播影响力。李红林家族创作的水陆画主要为卷轴画形式,是湖湘文化体系中的非遗文化遗产。在当代商业化冲击下要想化濒危水陆画为畅销商品,对水陆画的“无形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大挖掘力度,为湘中梅山水陆画的创作提供理论支撑,建立资源库,活跃民间艺术,发挥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为大众服务,引导丰富梅山民俗民俗活动朝健康励志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慈恰.佛光大辞典第5册[M].星云大师,监修.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4624.

    [2]苏金成.工笔重彩 辉煌巨制:关于水陆画几个问题的探讨[J].法音,2017(3):46.

    [3]周叔迦.法苑谈丛[M].中国佛教协会,1999:38-39.

    [4]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14197.

    作者单位:

    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