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纪录片栏目化下的现状分析

    金羽璇

    摘要: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纪录片在人类社会、民族国家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而对于一个频道或电视台来说,要想实现自身真正的完整,不仅需要有娱乐性节目的填充,也要有文化性节目的注入,假若在电视艺术中缺少了纪录片这样一种电视艺术形式,那么宛如一幅没有上色的图画,这是一种缺失的遗憾,更是一种电视文化的可悲!

    2011年1月1日,随着我国纪录片频道CCTV-9的开播,中国有了第一个全国播出的国家级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全球覆盖的中英双语纪录片频道。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在出台的《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国产纪录片是形象展示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文化传播载体,并且明确了“纪录片产业是重要的文化产业”。而近年来,我国的纪录片,如《人间世》、《急诊室故事》、《派出所的故事》等等,也取得了较好的影响和收视, 并越来越以栏目化的形式存在,由此可见,中国纪录片已然从僵冻的“土壤”中复苏并走向繁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关键词:纪录片;形态;规律;栏目化;市场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纪录片市场化下的发展之路——栏目化

    对于纪录片来说,要实现其市场价值最重要的方式是通过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纪录片必不可缺的载体。纪录片与电视结合后的主要生存形态即是栏目化。而纪录片与电视经过磨合后的结果,只能是纪录片作为电视的组成分子来符合电视运作的规律,从而顺应电视的发展,电视“节目—栏目—频道”三段式的发展规律也必然决定着作為其组成分子的纪录片的生存、发展、运行轨迹。栏目化是我国纪录片为了生存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同时也是电视发展方向上的大势所趋,纪录片栏目化后,它更大的意义是作为一个栏目的身份而存在,当然,栏目也可以借助纪录片来为自己树立品牌和标识。

    眼下,对中国纪录片在市场化影响下的发展之路——栏目化方向已经找到,但要让它真正遍地开花式的繁荣起来,还必须对栏目化下的纪录片进一步的思索和探究。不可否认,栏目化的运作给我国纪录片提供了一次良机,一方面,它为我国纪录片的前行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栏目化下,固定时间与观众的相约、连续集中的播放形式,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原本陌生的节目类型,逐渐培养起了一批固定受众,这对我国纪录片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国纪录片栏目化下的现状分析

    1. “制”与“播”的矛盾

    在栏目化的要求下,纪录片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纪录片制作和栏目化播放的问题。从电视栏目化的特征来说,纪录片必须要为自己找到一个主题定位,然后不断地给栏目输送可播放资源,从而在固定时间与观众准时相约,而传统的以“周期长、投入大、资金优厚、见效慢”为特点的纪录片显然与栏目化的要求格格不入。换句话说,栏目化是为了更好的市场化,而传统的纪录片创作手法是不能满足栏目“短平快”的要求和市场、大众的需求,自然在栏目化下也就无法适应这种突然“提速”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周期缩短、作品数量增加的同时,还要保证作品的内容深度和作品质量的提高,迎合市场和观众。如何改变传统创作方式,“短时间、高效率、多作品、高质量”的满足纪录片栏目化播放的要求?,即是对栏目化下纪录片“制”与“播”的一大考验。

    2.“个性化”与“类型化”的矛盾

    原先的纪录片创作,因为没有栏目化的要求,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个人化创作,进行个人化表达,类型与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纪录片创作的“个性化”得以充分体现。然而,栏目化运作的限制下,纪录片的创作不能再随心所欲,它所选取的内容和风格手法更多的是要与栏目统一,要符合栏目自身的定位,也必须遵从栏目的策略和安排。同时,要时刻牢记,艺术也是为群众服务的,要贴近群众,找准群众视角、站在群众立场,不能只顾创作的“个性化”而“自说自话”。不可否认,栏目化后确是要以一定程度“个性化”的牺牲为代价,这就意味着个性化的创作将在栏目化运作的要求下受到限制,而这一点对以前一直“自由”惯了的纪录片显然是不适应的。

    3.“题材”与“定位”的矛盾

    如果说纪录片“个性化”与栏目“类型化”的矛盾是从纪录片创作手法上来说,那么“题材”与“定位”的矛盾则是从纪录片的内容上而言的。

    栏目化运作下,需要栏目化下的每一个子节目都能与栏目大的主题、定位相统一,因此,在创作纪录片时,纪录片内容题材的选取也要符合栏目的定位要求,不可过于随意。栏目化下的种种要求犹如给纪录片的创作带上了“脚铐”,甚至出现保守派的创作方式,即为求统一而遵从一种单一模式为模板进行雷同题材创作的方式,或许能在开始时取得一时的成绩,但“审美疲劳”最终会让观众和市场厌恶弃之。

    4.“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矛盾

    长期以来,纪录片一直被定位为“一群精英制作给另外一群精英看”,也正是因为这种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观众,而纪录片的“精英意识”也并未使其成为作品中的“精英”,高姿态换来的除了观众的远离、收视低迷的定局,还有就是对纪录片创作的放任,所谓保持仅存的“追求艺术”、“精英受众”,实则已经成为纪录片现况下,逃避市场、不愿改变的借口。

    而栏目化下的纪录片,要想生存和发展,已经不能再为自身找借口,栏目化的目的是市场化,这就必须最大化的去迎合市场和大众,纪录片“精英化”的受众意识也就必然与市场所面对的“大众化”意识之间产生矛盾。

    三、结语

    我国纪录片起步较晚,又是在诸多不成熟的条件中产生,因而自身带有很多“先天不足”,这对后来纪录片的创作和对纪录片观念的认识都会产生一些影响,所幸的是,我国电视纪录片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逐步迈上正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市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严峻的,但也应该看到它积极地一面,市场运作机制下给我国纪录片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良机。当下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在栏目化下怎样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视纪录片的优势,克服阶段性障碍,把握住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

    [2]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4

    [3]何苏六.直面市场:中国纪录片当前境况描述[J].现代传媒,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