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极及安全影响分析

    王海星

    

    【摘要】目的 研究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胆囊炎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组间样本量保持一致,n=30,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 统计评估组间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患者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炎的有效方案,采取腹腔镜手术技术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

    胆囊炎属临床常见疾病,包括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致病原因包括胆囊管梗阻、胃肠道细菌侵入胆囊内部、腹部手术创伤等有关,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呕吐、上腹部绞痛或剧痛、恶心等[1]。临床治疗胆囊炎多采用胆囊切除手术,常规开放手术疗效确切,其主要缺陷为创伤面积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恢复速度缓慢。腹腔镜手术属微创手术技术,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将其应用于胆囊炎患者治疗中临床价值突出[2]。本次研究将我院就诊治疗的胆囊炎患者作为评估基础性样本,研究并分析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的具体操作及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20年4月就诊60例胆囊炎患者,全部患者经影像学等常规检查均为确诊病例,且同意参与研究。依据术式不同将60例患者均分为研究、对照2组,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45.69±5.63)岁。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27~72岁,平均(45.54±5.85)岁,基线资料对本次研究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胆囊炎开腹手术治疗,医师将患者体内调整为平卧位,并实施全身麻醉,手术切口设置为右侧肋缘下斜切口,长度为8~14 cm,医师探查患者腹腔内部情况,切除胆囊组织,双极电凝止血,清理腹腔内部残留物,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炎手术治疗,医师将患者体内调整为平卧位,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切口位置设置于脐缘下方,长度约为1 cm,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腹腔内部情况。于右侧肋缘下2 cm设置两处手术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利用腹腔镜探查确定患者胆囊准确位置,依据患者胆囊粘连情况采用逆型、顺型、顺逆结合型完成胆囊切除,双极电凝止血,清理腹腔内部残留物,妥善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评价标准

    统计并评估组间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统计两组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 果

    2.1 评估组间手术相关指标

    评估组间手术相关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患者切口感染1例、胆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0)6.7%,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3例、胆漏2例、腹腔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0)26.7%,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胆囊炎临床发病率较高,致病原因复杂,胆管梗阻、胆囊结石等因素是诱发急性胆囊炎的重要病因,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部绞痛或剧烈疼痛,需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3]。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炎的常规术式,治疗后可缓解疼痛等症状,疗效确切,不同术式的疗效、适应症、安全性存在一定差异,为此需加强相关内容的研究分析。

    梳理分析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据此可认为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显著。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广泛,其主要缺陷为术中创伤面积大,出血量多,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偏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微创手术模式,利用该术式可在校切口状态下完成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健康组织无过多干扰,组织粘连发生率较低,可缩短手术时间[4]。腹腔镜手术利用器械扩张进入患者腹腔内部,可保持腹壁结构的完整性,避免脏器长时间暴露,能够有效预防腹壁肌肉及神经血管损伤,也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皮肤表面瘢痕体积较小,有助于恢复速度提升及切口美容效果改善。同时,腹腔镜采用数字化摄影技术,通过信号传导为医师提供图像信息,有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精确分析,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

    胆囊炎患者普遍起病急,病情危重,疼痛严重,手术难度较大,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胆囊萎缩等疾病,为此临床建议急性胆囊炎患者于发病后24 h内实施手术治疗,以此来改善组织年龄,抑制水肿及炎症反应,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医师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确保动作准确柔和,准确迅速的完成胆囊与周边粘连组织的分离。如患者术中伴有胆管小撕裂损伤,需及时实施胆管修补缝合治疗,配合采取T管引流,如患者胆管大范围损伤,需采取吻合术治疗,并设置T管引流[5]。

    由此可知,手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炎的有效方案,采取腹腔镜手术技术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 江,崔衍鹏,刘兴柱,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3):69-70+73.

    [2] 刘予生.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59-2160.

    [3] 高婧雅,谢 炎,李俊杰.不同年龄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20,60(12):59-61.

    [4] 艾志国,程 玉,张 旭.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择期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20,20(02):184-187.

    [5] 黎殿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