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未来五年的宿松教育

    吴云涛

    摘要: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分析“十三五”期间宿松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十四五”谋划,科学确立全县教育发展思路,合理设置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指标,关系着未来五年宿松教育的发展大局。

    关键词:教育发展规划? 宿松教育? “十四五”

    当前,总结好“十三五”、谋划好“十四五”,是摆在全体教育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我认为要规划好未来五年的宿松教育,就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要落实好“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找准定位、敢于突破,在战略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升“十四五”规划引领性和科学性,努力推动宿松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看教育,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和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是我县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从体制层面看,还存在不完善不配套不适应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一些现代教育的政策和制度性安排落地难、见效慢,体制不顺、机制不灵的问题客观存在。如主体责任和联动机制不够明确、教师队伍县管校聘不到位、办校活力不够等问题。二是从结构层面看,城乡之间、学区之间、学段之间、校际之间均存在结构性矛盾,有的矛盾还很突出,纳入城区管理的县城周边学校问题尤为明显。普通高中8所,布点过多,资源分散。有的乡镇存在三所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多而散。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学历、学科和性别等方面的结构性问题。三是从社会需求层面看,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尚处在巩固阶段,大校额、大班额客观存在,实现优质均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城镇化的加速、“二孩”政策的实施、务工子女的回流,特别是家长观念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形成了叠加效应,办群众满意教育需要全面发力。我们要在教育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晰的基础上看一些具体问题。

    二、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确立我县“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合理设置各项任务指标

    江浙沪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均是第一批推行新高考的省份,融入长三角对宿松教育是一个机遇。不同于经济发展,教育是可以争取实现等高对接的,要在“十四五”期间进入长三角地区教育发展的先进行列。在安徽省市地区范围,宿松教育有一定的基础,只要补上一些短板,就能进入先进行列。同时,我们要努力在“十四五”期间,为宿松实现从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目标。

    任务指标要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来设置,还要设置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指标。关于学生的体质健康、视力保护,智慧学校建设,教育扶贫,队伍建设,等等,也有一些关键的专项指标,都要认真设置。既可以设置定量指标,也可以设置定性指标。指标设置要符合《安徽教育2035》和省市县党委、政府要求,符合省教育厅的要求,要充分结合我县教育的实际,确立高标杆,努力能达成。

    学前教育一要突出公益普惠健康发展,到202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比例达到83%,其中在公办园就读幼儿比例达53%。各级示范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到50%,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左右,实现“一个乡镇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大村有独立园、小村有附属园”的目标。二要加大实施公办园建设,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机制,构建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比例达到83%,其中在公办园就读幼儿比例达53%。三要探索集团化办园和幼教协作区教研管理模式,实施优质园与薄弱园、公办园与民办园联片教研、联动帮扶,促进规范均衡发展。组建学前教育集团,优化资源配置。 设立一个独立法人机构,以“一体化管理,分园区办学”方式,将全县幼儿教师编制纳入集团管理,明确经费投入渠道,实现编制、预算、管理“三独立”。完善民办幼儿园准入和年审制度。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管,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幼儿家庭教育,提升家园共育水平。开展等级幼儿园的评估工作,加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力度。到2025年,各级示范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到50%以上。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全面完成无证园治理工作。

    义务教育要突出巩固率超过100%,坚决消除大校额和大班额。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优化结构、强化特色、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到2025年实现70%的学校达到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标准。一是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均衡教师配置,力争“资源配置”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 1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7项指标和综合指标达标学校数每年增加10%。进一步完善优质均衡发展动态监测机制,确保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每年都有降低。二是加大政府保障力度,进一步优化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實施义务教育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着力解决“政府保障程度”中的15项指标中我县两大重点问题:1.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功能教室不达标;2.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三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建立注重培养过程、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督导评估,到2025年学校达标率达80%以上。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高中阶段教育,一是全部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所有普通高中学校班额按照标准班额进行设置,满足新高考和分层走班教学需要。二是全县普职比大体相当,基本实现53∶47的比率。加快我县公办职校建设,充分发揮公办职校在职业教育发展的统领作用;整合现有民办职校资源,力争实现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计划和在校学生大体相当,补齐我县职业教育短板。三是优化整合我县普通高中资源,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覆盖率,力争我县高中普及率逐年增长,到2025年达到90%以上。(按照2020年下达的招生计划:毕业生数9312人,普高计划5495人,职高计划2200人计算,实际高中普及率只有82.64%。如“十四五”期间,我县建成公办职校,每年计划招收1000人,高中阶段普及率可达到93.37%。除去生源增长等因素,2025年普及率达到90%有望)。四是切实扩大成人教育的范围,提高我县平均接受教育年限。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公民办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县电大(县进校)继续教育培训等手段,切实提高全县新增劳动力水平,力争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7.5年,力争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接受教育达到12.5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

    特殊教育一是提高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力争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三年教育,加快推进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培训。2022年,我县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含学前康复)入园率达到85%以上。到2025年,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含学前康复)入园率达到95%,基本满足残疾儿童入园需要。二是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特殊教育专用教室和设施设备配置达标,校舍建筑达标。三是推进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继续构建以特殊教育指导(资源)中心为引领,普通学校和特教学校共同参与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工作体系。凡招收5名残疾儿童以上的普通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建设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做到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零拒绝”。四是配齐配足特殊教育教职工,每30名学生配备1名食堂职工,每20名寄宿学生配备1名生活管理员。

    三、坚持发展导向,科学确立我县“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十四五”宿松教育规划要聚焦“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凸显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鲜明特征,充分结合宿松教育实际,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工作思路上,要牢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育人、立德树人;要立足长远谋发展,打牢发展基础;要注重项目引领,点上突破,面上覆盖;要深化改革务实创新,激发办校活力;要以强党建为根本保障,力促规划落地见效。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办好基础教育的根本保障。要把好方向,关键要抓好“两个根本”,即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坚持学校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新设立的民办学校是否组建党的基层组织要纳入办校许可内容。充实党务工作力量,教育局党委党建办公室编制人员到位。

    二是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提出了16字原则要求,即“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要特别注重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构建“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构建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关心关爱,接受适合的教育。培养一支合格的思想品德教师队伍。高质量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和劳动示训基地。采取措施保护学生视力,达到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的要求。

    三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促进公平发展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这迫切需要加快构建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公平发展机制,保障一体化、均衡化的办学条件。建设一批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和教育教学创新工程。努力办好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完成二中和花中扩建工程,宿松中学二期工程。规划建设新宿松中学、高铁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龙山初中,完成二郎中心小学、长铺中心小学的迁建工程。激发民办职业学校“真办职校”的办校活力,规划建设一所公办职业学校。

    四是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要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管得过多、干扰过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等突出问题,保证教育教学自主权、扩大人事工作自主权、落实经费使用自主权。学校要增强内生动力,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强化校园文化引领,发挥优质学校带动作用,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认真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见》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学科教师和教辅人员。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以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为重点,构建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长效机制,推动交流轮岗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着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对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实行“订单式”培养或培训。整合资源,规划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激活社会力量办学的活力。

    五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要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和跨学科、综合化教学,大力推广应用国家优秀教育成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幼儿园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积极推广优秀游戏案例,构建幼小科学衔接的有效机制,切实扭转“小学化”倾向,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深化学区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县乡推进、部门联动的教育发展体制机制。完成县政府规划中的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示范校工程。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率先在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以及县城和城周边学校寻求突破。

    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提高教师育人能力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核心工作来抓。要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着力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五个方面能力。同时,要加强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管理决策的能力。

    七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总结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停课不停学”的经验、巩固智慧学校建设成果、强化“内容为王、应用至上”的观念,把教育信息化和进一步加强线上教学作为推进“互联网+教育”的重大战略工程,积极完善线上资源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助力基础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服务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异。全面完成县政府制定的智慧教育规划的建设任务,在“数字宿松”建设中率先一步。

    八是完善质量评价体系。要加快完善以发展素质教育和新高考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顽瘴痼疾。在过去的制度基础上进行完善,同时遵循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制定我县县域、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坚持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整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