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反思是一种进步

    窦孝鹏

    “保护藏羚羊”、“爱护植被”、“建设生态家园”……这些都是近些年来频频出现于新闻媒体上的语句。每每看到这些,我心里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最近十几年来,我和我的许多战友一直在反思:半个世纪前,我们在青藏高原对国家的珍稀动物藏羚羊和稀少植被红柳的野蛮举动。

    1958年底和1959年初,为了应对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可能发动的武装叛乱,我们几个汽车团由内地移防昆仑山下的格尔木。当时,由于物质匮乏,不久又遭遇三年自然灾害,部队的生活供应受到很大影响。由于部队新来乍到,养猪种菜都无从谈起,肉食和蔬菜供应发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团和其他兄弟单位都不约而同的成立了几十个人的打猎队,带上枪支弹药和帐篷,坐上汽车驶进了昆仑山可可西里地区和唐古拉山区,为部队猎取肉食,主要猎物就是藏羚羊(我们那时称作黄羊)、野马、野驴和野牦牛等。那些猎物被一车车拉回来,分给各个伙食单位,每次开饭时饭桌上都会有一大盘野牲肉,或红烧,或凉拌,成为很受大家青睐的一道主菜。这种打猎队一直存在了好多年,有多少藏羚羊等珍稀动物死在了枪下,谁也说不清。当时没有人认为这有什么不对,而且被当作自力更生的一种手段。

    在青藏高原的战斗和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另一个当时无法解决的困难——做饭、烧水、烤车等都缺乏燃料,于是,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把眼光盯向了周围戈壁滩上的红柳树。

    红柳,是戈壁滩上一种特有的植物,它露出地面上的枝干很细小,开着一种粉红色的小花,但埋在沙堆里的根系却很庞大,像一个个大坟包,有人称为红柳丘。红柳丘的形成是红柳与风沙斗争的结果:那狂风一次次卷起流沙把红柳埋掉,不甘示弱的红柳一次次顶破沙丘露出地面,然后又被埋掉,它又顶出地面……这样,它不仅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而且根部越来越大。由于戈壁缺水,挖出来的红柳根干硬干硬的,是十分耐烧的好柴火。有时,创开一个红柳丘就可以装满半汽车。

    开始,我们只在公路附近挖,慢慢的这里的“资源”枯竭了,便不断向里边延伸,挖完北边的又挖东边的。那时,每个伙食单位每隔两三个月便要抽人组成打柴队,进住戈壁滩,打一个星期,就可以用几个月。你要是在营区走一遍,就可以看到每个伙房后面都堆放着小山一样的红柳根。同样,当时没有人认为这有什么不妥。这些柴火不但要供做饭烧水用,而且还要供执勤途中的烤车用。青藏高原的冬春十分寒冷,长途行车途中每天早晨发动车都要点几堆火,分别放在发电机下、变速箱下和差速器下,烤化那些凝冻成块的机油和黑油,车才能发动起来;还要用火烧热两桶水,加进汽车水箱。所以每台车出发上路时,都要带够供半个多月用的柴火——红柳根。

    红柳根就这样一堆堆地变成了灰烬。失去红柳的戈壁滩,开始向人们报复了——流沙一次次吞没草原,漫上牧村和公路……

    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都会蹦出两个字:罪过!

    细想起来,猎打藏羚羊也好,挖红柳根也好,不光因为我们那时候认识不到位,缺乏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还因为那时新中国成立不到十年,把解决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放在了重中之重,还顾不上全面抓环保生态的问题,缺乏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更没有这方面的立法,所以才导致了这种“野蛮”行为的发生。

    为了弥补过去的这些过失,几十年来,我和我的战友们都自觉地投入到了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宣传工作中。

    这是青藏高原一个美丽的秋天,我和我的同团战友王宗仁从北京出发又一次来到了格尔木。我们专门去拜访了设在这里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长和当地林业部门领导,向他们了解了保护藏羚羊和格尔木周区的绿化情况;又去格尔木西郊,参观了那里的红柳林和胡杨树,看到郁郁葱葱的红柳树和挺拔的胡杨,心里感到了些许的慰藉。

    接着,我们驱车上路,进了昆仑山到了可可西里,这里是藏羚羊的主要活动区。途中,在昆仑山口的一侧,我们看到这里耸立着一座高2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兼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烈士的纪念碑。他为保护藏羚羊,率领“牦牛队”与偷猎分子英勇搏斗,于1994年1月牺牲在了这片土地上,被国家授予“环保卫士”称号。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这位藏族英雄献了花,敬了酒和烟。

    在可可西里不冻泉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我们遇到了来自内地的三男一女4个青年志愿者在这里坚持保护藏羚羊的工作,我们与他们进行了详细交谈,对他们的热情表示了极大的敬意,临走,把我们车上带的水果和饮料都留给了他们。在此前后,我们还写文章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保工作给予了大力宣传和报道,其中,王宗仁写的《藏羚羊跪拜》,引起了很大反响。

    反思,是一种品质,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进步。人类在不断发展的长河中,如我辈等一样,曾干过不少蠢事,走过不少弯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过反思和自省,我们从思想到行动,都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军休办21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