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化情境教学助推历史有效课堂的形成

    费美林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促进历史有效课堂的形成。同时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情境教学时要择其长处,避免形成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信息化 情境教学 有效课堂 历史

    一、引言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教学目标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相结合,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信息化情境教学就是信息技术手段与情境教学的结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相应的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完成家国情怀等情感教育,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关于历史有效课堂的概念繁多,难以统一,但基本包含以下几大要素:历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学生兴趣与主动性得到激发;课堂氛围的活跃性;知识的有效理解与吸收;等等。实现历史有效课堂的途径有很多,信息化情境教学只是其中一种。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时,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于录播教室内完成新课的教学,课中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情境教学助推历史有效课堂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课前: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网上下载的视频进行剪裁,剪裁成为需要的短视频,从而控制好导入的时间。之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视频插入到PPT中,点击即可播放,从而减少课堂中教师寻找视频资源的时间。视频的内容是对《诗经》的介绍。“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早在三千年前的周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诗歌来吟唱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在这些动人的诗篇中,有农夫的辛劳、战士的悲壮、情人的悲伤;有歌功颂德,也有忧时讽世。它展现了古代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更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视频中优美的解说词加上动态的图片创设出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诗经》的世界中,使得他们初步知晓《诗经》的发展过程与文化魅力以及道德情操陶冶的社会功能,激发了他们对本课的好奇与兴趣。在视频快结束时,教师在简短地解说后提出疑问:“那么在中国古代,除了《诗经》外,还有哪些经典文学孕育了中国人独特的情怀呢?”从而有效导入到新课讲授环节。视频创设的情境比较直观、生动,学生普遍比较喜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视频情境教学来促进历史有效课堂的形成。

    三、课中:多史料教学提升素养

    历史离不开史料,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多种史料帮助学生理解與吸收知识。在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中,受制于物质条件,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比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大大丰富了课堂史料。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史料,带领学生进入相应的历史情境之中感受历史。如在讲授宋词这种文学形式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史料李清照的《声声慢》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帮助学生理解宋词两种不同的风格以及它们共同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史料——宋朝的疆域图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宋词出现的原因。其中,从宋朝的疆域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宋政权外,周围还有辽、西夏等小国,结合所学不难得出其政治原因是“天下分裂、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情感。《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场景告诉大家其商品经济很发达,流动的人民表明市民阶层的出现,因此不难得出其经济原因是“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这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其社会原因是“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性”。直观、生动的图片史料与视频史料加上文字史料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信息化条件下多种史料的展示与解析可以提升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促进历史有效课堂的形成。

    四、课中:活动教学活跃氛围

    有效的课堂离不开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合理的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活动探究与解决的情境中,活跃课堂氛围。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笔者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随机分成六个大组,并以相应的朝代命名。在课中,笔者就相应文学出现的背景设计了六个小型的合作探究问题,学生参考多媒体课件中的相关材料,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最后每个小组将成员意见汇总,选出小组代表发言。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一定情境,不仅体现了小组成员之间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不同小组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氛围,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浓烈起来。二是经典朗读活动,即选取几名学生代表来朗读相应文学经典之作中的节选片段。教师将要朗读的材料放到多媒体课件之中,并在旁边插入相应的图片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代表在朗读的时候,教师播放相应的多媒体材料,创设出更加丰富的教学情境。学生代表在情境的渲染下朗读表现很出色,他们读出了《离骚》的浪漫情怀,也读出了杜甫在《春望》中所流露出的低沉情绪以及《红楼梦》中所表达出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释然之情,促使其他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传统的课堂也可以通过活动创造情境教学,但是信息技术的支撑,特别是电子白板与智慧课堂的出现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如学生按按钮抢答、拍照上传答案、系统实时分析学情、学生上台操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活动情境教学提供了便利,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助于历史有效课堂的形成。

    五、课后:作业处理彰显灵活

    有效的作业布置可以巩固所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布置更加丰富多彩的作业。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当时金庸去世的新闻布置了一项开放性的作业:“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令人痛惜,社会各界纷纷悼念金庸先生,今天我们可以以一份作业来悼念老先生,请大家课后试着分析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兴起的原因。”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探究汉赋、唐诗、宋词等背景已经了解了分析文学出现背景的基本思路,课后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广泛搜集材料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搜集与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将自己置于知识探索的情境中,可以有效提升历史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在作业的提交上亦可以多样化,如笔者在本课的教学中常使用最基本的QQ软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拍照上传,教师实时分析并将优秀的答案发到QQ群,通过榜样的作用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作业。在假期,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应的打卡软件,让学生通过打卡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软件进行及时的反馈,在师生互动中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提高课堂效果。可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情境来处理作业环节,可以将课堂教学由课中延伸到课后,促进历史有效课堂的形成。

    六、结语

    巧用信息化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历史有效课堂的形成,如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综合运用多种史料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活动设计活跃课堂氛围、灵活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等。为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情境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不可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明确任何信息技术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中同时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思想境界,让历史课堂成为有思想的灵魂课堂。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信息化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历史有效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

    金雨杉.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以锦州市第八中学为例[D].锦州:渤海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