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例析“领会教学法”实践与思考

    谭杭飞

    摘 ?要:本文根据篮球课堂教学出现的实际问题,开展基于体育核心素养“领会教学法”的实践探究。实践证明:“领会教学法”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会用”能力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篮球课堂教学;体育核心素养;领会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6-00-02

    如何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去理解和实践“领会教学法”,通过“领会教学法”激发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主动“我要学”的转变?本文以“篮球传接球”教学为例进行讨论。

    一、“为教而教”的传统教学之弊端

    篮球运动作为开放性运动技能,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练习环境的改变,同一技术动作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如篮球传接球,以往教学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传接球动作的习得,把提高传接球动作的规范性作为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尺,较少涉及对抗练习等真实运动情境下的技术教学。《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技术学习过程中的组合动作练习,这也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技术动作的真实用途,学懂为什么要学运动技术的重要性。

    (一)课例呈现

    1.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

    在七年级《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第一,在主教材动作环节,要求学生复习两人原地双手胸前传球动作。第二,在组合动作练习环节,设计了两人一组的运球和传接球组合动作。第三,在比赛环节,设计了“二传一抢”和“三对二”的教学比赛。

    2.篮球課堂的教学效果

    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球动作与组合动作练习过程较为平稳,但缺乏激情;比赛环节虽有热情,但传接球毫无章法,导致很多学生出现抛接球动作,真正能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学生少之又少,根本达不到传接球教学的要求与效果。

    (二)案例反思

    那么,这节课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这是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与讨论的。首先,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技术,是需要学生学习与掌握的,但仅仅掌握这项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即使这项技术再熟练,也不会打篮球,因为篮球技术很多,比赛需要运用到更多的技术。其次,学习篮球的目的尽管可以达成众多的教学目标,但参与比赛才能把所学技术真正运用于实践。再其次,篮球比赛更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不仅有助于学习技术,更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以上案例尽管设计了组合练习、比赛环节,但模仿练习与组合练习皆是纯粹的身体练习,并没有结合比赛情景(在对抗条件下)进行设计,导致在比赛环节中学生不能把前期所学的技术运用到比赛之中,真正能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学生甚少,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比赛情景设计到常规的技术教学之中,使教师的灌输型教学变成学生的需求型教学,使技术学习和技术运用无缝对接。因此,笔者认为,“领会教学法”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理解与运用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领会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领会教学法”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对课堂起着决定性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更多体现的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在教师哨声的指挥下做着整齐划一的运球、传球等动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较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领会教学法”强调把教学的关注点从单项技术的习得转移到学生技术的“会学”和“会用”上来,是一种“为什么做”放在“怎么做”之前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尝试体验的平台。从“体验性比赛”开始,学生就需要在练习时去观察、去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及需要来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动作学习方法。

    如笔者在执教水平二“多种形式的篮球传接球单元”第5课时教学实践中,在主教材“2传1抢”环节,要求学生在有防守队员的情境中进行传接球。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在有防守情况下传接球的方法,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当持球人、队友、防守方处于什么位置时传球是安全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是以三角形,而且最好是锐角。接下来老师马上抛出第二个问题:那怎么才能远离防守者呢?学生尝试了各种跑动方式,得出结论是:跑的时候要“骗”(即变向跑)防守队员,而且“骗”他的时候一定要快(快速变向)。当老师明确学练要求后,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领悟了摆脱防守的秘诀。

    (二)“领会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

    学生一拿到篮球,最希望的一定是打比赛,然而以往教学的主教材部分安排大量的时间进行单一动作的操练,学生对篮球的热情在教师一声声指挥哨中慢慢减退。而“领会教学法”抓住学生的心理感受,在各个教学环节都为全体学生提供比赛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比赛中尽情展现自我,体验篮球运动比赛带给他们的快乐。

    如笔者在进行水平二“多种形式的篮球传接球单元”第1课时教学实践时,在课的第一环节就安排了2V2的传球投篮比赛,要求学生不能运球,传球2次及以上可以投篮一次。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热情,同时,通过比赛,学生知道了传球的重要性,知道会传球后比赛会更好玩,这样,学生会以良好的学习积极性进入“学”的环节。

    因为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学”,他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会主动去探讨和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那样的话学生会听得更加认真,练得更加努力。在体验比赛—习得技术—展示技术的过程中,持续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领会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会用”能力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开放式运动项目,它对真实运动环境下的技战术能力、体能素质和合作交流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领会教学法”正是把技术学习放在合作、对抗等真实运动环境,因人而异的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篮球技术,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如何运用技术,什么时候用这项技术,从而避免学生机械地完成动作,刻板地进行战术配合。

    如笔者在进行水平二“多种形式的篮球传接球单元”教学实践时,在消极防守下(防守人的手不展开,脚步需积极移动),在二传一防、三传二防等真实运动情境下进行多种形式的传接球练习。在技术教学初期,由于是新授技术,学生在防守情况下不知道如何传接球,到后来慢慢知道当防守球员在贴近时应该用击地传球,知道了接球时不能站在防守球员后面等。尽管学生传接球的动作并不是很规范,但3V2或3V3的比赛可以打起来了,学生会玩了、喜欢玩了。

    三、“领会教学法”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领会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传接球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注意教学细节的构建。

    (一)比赛设置需有针对性

    在“领会教学法”的开展进程中,体验性比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后续的技术学习环节起着引领作用。在實施体验性比赛时,要避免盲目地展开比赛,从而出现“放羊课”,因此,体验性比赛必须要紧紧围绕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在比赛中预设目标;在主教材中安排真实性比赛,其目的是为学生习得的技术提供展示的平台,且比赛的难度可以低于体验性比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所有技术的展现,让学生产生技术习得后的成就感。

    (二)技术教学需有差异化

    当学生在体验性比赛中,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运动状态和能力,在技术学习阶段根据差异进行分组,如在技术动作学习、练习阶段,安排优秀学生组、中等学生组等,并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个性化指导。

    (三)比赛设置需有灵活性

    首先要安排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加比赛的活动场地,当然比赛场地不一定要有篮架,它可以是把呼啦圈放在地上作为“篮圈”,可以是学生高举的双手作为“移动篮圈”等。其次是要适当减少比赛规则,这点对无篮球基础和篮球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当然在学生兴趣、技术水平提高后可逐渐添加规则,最终过渡到标准化的比赛。

    参考文献:

    [1]马策,魏丕来,崔鲁祥.“领会教学法”在体育院校篮球必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90-92.

    [2]廖玉光,殷恒婵. 球类领会教学法[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3]邵伟德, 唐炎, 李启迪. 聚焦运动技术教学重点,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M].体育教学, 2016(8).

    [4]郑明浩,高嵘.运动教育融入领会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教学, 2015(9):47-49.

    [5]杜珍花.“领会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教学,200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