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教育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

    明明

    摘 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高校教育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随着疫情的平稳,高校已全面复课,本文将从德育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在线教学等几个方面谈一谈后疫情时代,关于高校教育和谐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高校教育; 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D412.6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2-158-002

    一场突出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疫情防控形式好转,我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我国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这场疫情,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同时,也给教育带来深远影响。目前,国内的疫情趋于平稳,但从全球来看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疫情之下各种情绪、言论甚嚣尘上,维护社会稳定变得尤为重要。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地,是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能否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能否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因此,推进高校教育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一、注重道德教育,培育家国情怀

    我们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原则,反对重智轻德,构建和谐德育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的管理者、教育者都要积极思考如何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勇于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青年学生进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青年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此次战“疫”也深刻体现出“德”的意义和价值,正因为有那么多品德高尚、甘于奉献的人,我们才能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例如:医护人员在疫情前,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们不仅展现出令人称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精彩地演绎了救死扶伤、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

    高等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大爱精神、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在“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感、使命感,培养社会担当意识。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德育绝不仅仅只是思政课老师的任务,每一名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把德育贯穿始终,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引导他们向身边的英雄学习,学习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和大爱精神,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切实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领大学生自觉塑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尊重关爱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学校中是非要重要的一种关系,处理好师生关系有利于校园的和谐稳定。师生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 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老师时,才会相信、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从学校层面而言,学校教育要追求教育公平、平等与机会均等,教育管理者要努力做教育公平的推动者,认真推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从个人层面来看,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塑造,与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努力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推崇人人可教的思想,那些所谓“抓两头放中间”,“抓尖子,促中层,放尾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全面关心、体贴、爱护学生,构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严父+慈母+良师+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做文明之师,尊严之师,仁爱之师。坚持有教无类的育人思想,反对不教而诛,构建和谐人本核心。

    此次疫情的暴发和传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個身处疫情之中的人都被实实在在地牵动着、影响着,疫情会给较大范围的人群造成相当的心理压力和一定的情绪问题,学生有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网络教学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出现强迫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必要时给与一定的心理疏导。

    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持续尊重和关爱学生,并切实体现在行动之中,心中时刻装着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和谐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

    三、转变育人方式,重视在线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化日趋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之下,高校的传统育人方式也发生变革,高校的课堂模式已经开始翻转,此次疫情也加速了这个变革的过程。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和高效,但它始终仍处于“辅助教学”的从属地位。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信息技术变成了“主角”,所有的课程建议进行线上教学,不得进行线下集中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次重大的挑战。此次在线教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从以往的面对面、手把手的“给予者”转变为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引导者”“激发者”。

    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增强危机意识、时刻做好准备,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卷土重来,我们也有可能还会遇到其他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当高校不能按传统形态运行,教师、学生不能到校上课的时候,怎么办?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探索教育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在提炼总结此次“停课不停学”的经验之上,探索更加有效的线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线上教学的特点是不受时空限制,资源充分共享,直播的强交互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也有一些弊端,如缺少线下课堂的有效教学互动、教学设备和网络难以保障、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效果较弱等。因此,高校要对疫情期间的教学进行检验,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本学期适当增加教师线下辅导进行补充,以保障疫情期间的教学效果。在常规的教学管理中,高校要持续推进在线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加强精品课堂的建设,形成优质的在线课程库,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进行在线教学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形成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加强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师生在线教育的适应性与效果。只有线上线下有效过渡、有效衔接,才能保障非常时期的教育稳定和谐。

    四、拓展教育内容,延伸知识跨度

    要加强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灾难教育等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学习,要在大学生中加大医疗卫生知识的教学内容,培育当代学生面对疾病的应变能力、生活能力,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变主动教为主动学。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学习的意义,会学习、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教师要积极在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要坚持“以人为本”,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理解“教育和谐发展”的内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努力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教育和谐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为学校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献:

    [1]王华,陶虹.和谐校园视野下如何加强党建工作,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3期

    [2]赵艳敏.高校和谐教育的理论探讨及其体系构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韩志强,薛继升,王红岩.构建人文与科学融合的高校和谐教育,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4]周丽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和谐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韦庆辛.维护高校稳定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文教资料,2005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