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家认同教育

    郝中正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新型的发展战略模式,将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契机。与此同时,区域间与国际间交流的加快,势必对我国的国家认同带来挑战。国家认同的强弱关乎我国的安全稳定,“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如何加强国家认同成为不得不去考量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国家认同;路径选择

    一、国家认同教育与“一带一路”战略

    在2015年3月27日的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根据《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惠普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1]“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方向从地理范围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即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波罗的海沿岸;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沿岸以及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沿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指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沿线国家总人口约为44亿人,约占世界人总人口的63%,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约为全球经济总量的29%。[2]作为一项意义深远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把过去融入全球经济的“引进来”方式转变成了“走出去”引领全球经济的全新局面。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交往将得到比以往更大的加强,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也会随着战略的深入而逐渐扩大。伴随着经济往来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带来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大量内、外部因素将会影响到战略区域内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国家认同感,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感,是削弱还是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认同教育如何进行。国家认同是更高层次的认同,是升华于民族认同之上的一种认同,它不仅会影响到战略区域的发展,更是维系国家稳定、安全的重要纽带。此外,在国家软实力对国家的影响日渐突出的今天,较高的国家认同,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而且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变量,它除了有效地支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而且使国家的宪法、法律的尊严和国家实力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为规则和秩序的形成和水平提升提供文化支持。[3]

    二、“一带一路”战略给国家认同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一)国内互动加强,国家认同教育面对新情况

    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势必加强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互动。伴随着区域之间经济上的往来,边疆地区民族与中原地区主体的汉族间的交往也会日渐增加。相比以往的各种政策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区域间交往规模更大、往来更频繁,边疆民族地区将受到更多的国内其他地区经济、文化的涌入。由于我国各民族的发展历史的不同,导致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传统文化都不尽相同,这也就形成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在现实情况中,民族成员习惯于用本民族的价值观念来衡量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传统文化,这就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偏见甚至冲突。这些偏见或冲突一旦产生,则又会在本民族内部扩散,从而导致民族的离心倾向。民族认同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国家认同,也就削弱了一个国家维持稳定的基础。这些情况都不是“一带一路”战略中所期望出现的,但同时又是战略执行中无法忽视的,也是国家认同教育所面对的一个新情况。

    (二)国际交流增多,国家认同教育面对新环境

    与国内情况相对应的,“一带一路”战略面向的是广阔的国际环境。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的愿望。但是跨境民族的存在,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恶意利用,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出现个别的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的情况。民族问题是西方反华势力惯用的伎俩,也是他们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攻击的重要手段。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这就必须把国家认同建设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这种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国家认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随着国家的建立以及国家认同教育的展开而形成和强化的。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将面对更为广阔的国际环境,也就造成国家认同教育也要着眼于更大、更新的环境。

    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巩固国家认同的物质基础

    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国家认同教育同样需要强大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稳步提升,这也使得我国公民的国家认同感与日俱增。虽然我国总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边疆民族地区较之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很大。经济水平的差距造成了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各民族自身之间的差异造成了民族间历史发展上的不同,长期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又会进一步加大民族间的差异。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在东、中、西部互联互动的同时,缩小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将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在民族认同淡化的同时使国家认同占据主导。

    (二)强化国家认同的精神支柱

    2015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将“四个认同”发展成为“五个认同”,进一步强化了国家认同的思想基础。团结的本质就是认同,通过“五个认同”培养和树立人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是民族团结和增强国家认同的基础。在“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全国各族人民势必会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不能忘记精神层面的建设,强化“五个认同”将会为国家认同教育提供坚定的精神支柱。

    (三)健全国家认同教育体系

    就我国目前的国家认同教育体系来说,国家认同教育的着力点是学生群体,尚未完全覆盖全体公民。这对于面临的新情况、新环境来说,受众面还是不够的,建立针对全体公民的国家认同教育体系才能更加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行。新闻媒体和新型网络媒体在覆盖面上较之其他宣传手段更具有优势,在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这些宣传手段将更有利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开展。同时,之前说教式的国家认同教育在新的战略背景也显得较为落后。国家认同教育应该由生硬的灌输式教育向大众自主接收教育转变,这就要求国际认同教育增强其互动性,在互动教育的基础上让受教育群体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确保国家认同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强化国家认同,促进我国各民族群众和睦团结的重要机遇。应该抓住机遇,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强化“五个认同”,健全国家认同教育体系,才能更好的提升我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在“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开展的同时抓好国家认同教育的工作。

    [注释]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38.

    [2]李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14):23.

    [3]周平.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问题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3(1):30.

    [4]沈桂萍.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