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学的个性设计

    王忠忠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经典内容,这些经典作品大多出自名家之手,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经典诵读需要经典设计,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重视经典诵读教学的创新实践,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整合经典诵读资源、优化经典诵读环境、创新经典诵读引导、升级经典诵读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经典诵读机会,促进学生阅读认知的顺利内化,实现学科素养的健康成长。

    一、整合诵读资源,展开经典规划

    教材是经典诵读的重要来源,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将经典片段进行筛选,引导学生针对经典片段展开诵读训练,以提升诵读训练效果。学生手中有大量教辅材料资源,其中不乏经典文本内容,教师要有借鉴意识,对其中的经典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诵读机会。网络信息搜索平台的广泛运用,也为教师和学生搜集经典文本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为学生布设一定量的经典信息搜集任务,让学生展开广泛的课外经典诵读活动,势必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形成丰富的教学促进动力。

    经典诵读需要经典设计,是指教学要正视经典诵读材料,科学调度学生诵读思维,利用不同诵读方法展开诵读学习感知,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诵读水平。如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这篇散文语言描写堪称经典,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表达气势。学生倾听非常专注,并自觉跟随展开诵读学习。为让学生能够对诵读有更深刻体验,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随机展示诵读的活动:采用抽签形式,随机找到诵读对象,在多媒体配乐下展开诵读展示。学生听说要随机抽签,自然都紧张起来,积极进行诵读准备。教师随即给出诵读技法引导,要求学生从语气、语调、语速、停顿、节奏等角度展开考虑,要读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因素。课堂展示活动开始,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展示开始,整个课堂呈现出特殊的学习气氛。

    二、优化诵读环境,启动塑造意识

    诵读是赋予情感的朗读,小学生诵读基础普遍薄弱,对诵读技巧掌握不到位,教师要借助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创设诵读环境,以成功调动学生诵读主动性,这对全面提升学生诵读水平有重要意义。如多媒体播放经典文本诵读音频材料,或者是为学生诵读播放背景音乐,都能够为学生展开诵读学习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也能够成功激活学生诵读学习思维,形成丰富诵读学习新起点。教师要多给学生做展示诵读,让学生有更多的直接感受的机会,这样无疑能够激活学生诵读学习热情。

    诵读学习不仅要掌握一定技巧,还需要有丰富的情感赋予,读者和作者要达成更多情感共鸣,诵读展示才是有价值的。如教学《春酒》这篇课文,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情感发展。学生自觉进入阅读思维之中,对作者情感有了更多认知。有学生认为,这篇散文主要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此,教师给学生布设了分角色诵读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角色诵读活动,组长负责分配角色,准备参与课堂演绎活动。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敏感性,自然会积极响应。在组长统一组织下,学生纷纷进入角色之中,在充分准备之后,参与到课堂展示活动中。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课堂展示的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将课堂诵读展示推向高潮。教师通过分角色诵读活动设计,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对分角色诵读有特殊情结,其效果非常显著。

    三、创新诵读引导,厘清探索路径

    学生诵读技巧掌握不够,教师对此要有到位的学情调查,通过观察、分析、询问、测试等手段,对学生诵读基础展开调查,以便为学生做出针对性引导。学生诵读存在的问题呈现共性特征,语速快、情感虚假、变声机械、停顿不合适,教师从不同方向展开引导和纠偏,让学生知道存在什么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具体体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让学生多对比、多实践,在实践中解决相关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但其中不乏精彩描写片段,也为诵读教学提供丰富资源信息。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诵读内容,让学生展开诵读训练:说明文一般没有太多情感要抒发,但字里行间也会渗透作者一些情感因素,我们在诵读时,需要读出一定的味道。学生进入诵读训练环节,教师跟进给出指导:说明文有鲜明的说明顺序,其逻辑性突出,诵读时,需要体现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同桌两个人轮读,每人读一段,注意展开对比分析,看诵读中存在什么问题。学生根据教师布设进行相关操作,课堂内书声琅琅,学习研究气氛逐渐建立。教师为学生做出诵读设定,并为学生规划了诵读训练路线,学生学习有章可循,诵读训练呈现多元互动局面。

    四、升级诵读训练,实现认知内化

    诵读训练方式众多,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实际需要作出具体筛选和改进。分角色诵读、同桌对话式诵读、小组内竞赛诵读、班级诵读展示、课外诵读训练等诵读训练形式,教师要针对不同诵读内容,为学生准备不同诵读训练任务,利用形式多变性展开具体操作,让学生从不同诵读体验中建立学习认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学生运用信息手段展开交互能力不断提升,不妨让学生自制诵读音频材料,在网络交互平台展开互动交流,学生对这样的训练形式有更高接受度,训练效果会更突出。

    诵读训练设计要考虑可操作性,教师需要精选诵读材料,而且要契合学生阅读兴趣和认知基础。如教学《壶口瀑布》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展开诵读训练。为了让学生建立有形认知,教师从声音、形态、气势、力量等方面解读文本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诵读实践过程中形成学习感知。学生纷纷展开诵读体验,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特别的诵读任务:通过阅读文本,我们已经对“壶口瀑布”有了更多认识,这里有一个视频,专门介绍壶口瀑布的,但缺少文字解说,先看一遍视频,请你设计一段文字解说,并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进行诵读展示。给视频配上文字解说,还要亲自诵读,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视频播放时,顺便给学生加了几句文字解说,让学生逐渐找到操作路线。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构思文字解说内容,并用笔写下解说文字。实际操作时,教师以抽簽形式决定出场名单。视频开播,学生跟随视频进程展开文字解说。因为准备比较充分,学生文字解说获得不错效果。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对诵读效益的重要解读。面对经典著作,我们更需要有“书读百遍”的意识和决心,通过反复推敲性诵读学习,深入到文本核心,探知经典文本的丰富含义,形成更深刻学习感悟。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展开经典诵读作出经典设计和引导,给学生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中心中学(2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