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在基层支部的应用

    查列

    江铜集团(德兴)建设有限公司机械安装分公司针对传统党课的“三难”现象(传统党课的授课时间长党员集中难、课程内容多党员接受难、“老师”讲课深党员理解难的问题),支部决定创新党课形式,开展“微党课正能量”特色工作。所谓“微党课”就是在较短时间内,运用小事例或实践来阐述、宣讲大道理,或者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利用现代网络优势上党课、破难题、提士气。

    一、组织实施

    1、时间安排求“活”

    改变过去“集中、定点、定时”的学习模式,根据作业的特性,既可以集中,又可在施工现场。既可以在矿内,又可以在2000公里外的四川冕宁高原。施工现场又可班前、班中、班后不拘一格。

    2、组织形式求“新”

    变“一人讲”为“大家讲”:打破岗位限制,把讲台交给普通党员,改“灌输式”为“互动式”,变“一人讲、一片听”为“人人讲、大家议”。

    变“大长篇”为“短精悍”:把“讲理论”与“讲故事”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党员刘五月是位老同志,而且文化程度只有初中,通过“微党课”的开展,他常常感慨,原来上党课就是书记念文件,“台上念书本,台下打瞌睡”,现在不一样,讲的是身边人,说的是身边事,道的是身边理,易听、易懂、易明白。

    变“单一型”为“多样化”:支部不仅有集中微党课、现场微党课,同时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形成了“指尖微党课”。支部不定期将矿山形势、党建工作动态及时通过微信群、QQ群发送,同时,还利用微信平台互动强的特点,将安全操作规程等也搬到网上,不仅实现了党建信息“一机尽览”、党务管理“一步到位”,而且还远距离沟通解决了生产中的疑难杂症。

    3、选题注重求“实”

    按照“贴近工作、贴近实际、贴近需要”的原则,选准切入点。只有听得懂、坐得住、学得进,才能把大家的思想转化为创先争优的动力,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四川稀土牦牛坪采区泄洪槽工程是分公司走出江西(矿山)的第一个工程,也是牦牛坪采区的重点防洪度汛工程。4月10日下午6点30分,9名施工队员经过13个小时的车程从矿里出发赶到牦牛坪采区。此时,海拔近三千米的工地气温骤降至零下5度,天空又下起了大雪。事发突然,施工人员在党支部书记鲍强、党员谢煌的带头下,冒着大雪,顶着寒冷、饥饿和劳累,依靠车灯照明,足足干了近3个小时才将3车钢板卸完。第二天六点,队员们又早早洗漱完毕,向工地出发。

    二、实施效果

    1、为全年安全生产任务顺利完成提供坚实保障

    2015年,分公司完成收入2811万元,利润32万元,分别超计划40.55%和6.67%,且收入创近五年来最好水平。支部也获得矿“服务红旗”。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微党课”的应用,稳定了连续在外近两个月的施工队伍,克服了水土不服、曝晒雨淋、每天工作长达12个小时等诸多困难,破解了一系列的施工难题。工程经历了数次特大暴雨的检验,获得了江铜稀土公司高层的高度评价。

    2、提升素质的文化阵地

    一堂“微党课”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但也必须搜集大量的材料,并将其细细咀嚼消化,提练出精髓,融会贯通为自已的东西,讲课中才能得心应手。最初,“微党课”的开展只是由党员参与。但几次活动下来,普通员工看到党员参与的热情劲,引发感悟,营造了“你讲课、我收获”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微党课”变成了人人参与的“大讲堂”。

    3、教育党员的思想阵地

    2015年5月8日,大山厂尾矿输送加压泵站第三次试车同前两次一样都因电机负荷过重,导致系统过载保护跳闸。但业主认为是施工原因造成,而施工方认为应排除施工因素。这次,业主判断有可能进口管被杂物堵了,要求拆开检查。这时施工人员有了抵触情绪,他们认为根本不是自己的责任,没有不断返工的道理。僵持间,党支部书记鲍强发现了职工的异常情绪,决定现场开展微党课,缓解职工抵触情绪。经过微党课上的开导和与会党员的积极表态,在场的员工也纷纷表态一定配合查明原因尽快恢复生产。虽然最终是由于设备厂家所提供的电机造成,但前后九次的返工,员工都予以支持和配合。

    4、凝聚员工的舆情阵地

    员工余景丽平时在微信上十分活跃,可是有段时间却默不作声。支部及时跟进了解,发现因为孩子生病休学需要照顾,但与分公司考勤严格有冲突,于是支部与行政协商决定人性化管理,调整她个人的打卡考勤时间,冲抵她本人的年休假。问题解决了,微信上又出现了她的“笑脸”。

    在当前社会发展多变的格局下,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任务很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也很大,要把微党课和思想教育、解决疑难杂症联系更为紧密,不断探索、完善微党课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在内容安排、形式创新、实效巩固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究,扣紧时代与社会的脉搏,想大众之所想,从而不断增强党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微党课”成为凝聚党员创新发展“正能量”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