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板书的模糊艺术

    曾秀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板书不可或缺又意义非凡。科学合理的板书往往能对一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会使整节课脉络清晰、重难点突出、内容富有条理性。所以设计优美、形象生动的板书常常会让学生记忆深刻。一般情况下,课堂板书的书写无疑需要十分工整、清楚、完整。而在一些非常情况下,不够清楚、完整、具体的“模糊”的教学板书往往也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以往的印象中,条理清晰的板书往往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记忆。其实,“模糊的板书”一样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激发学生求知欲,并促使他们快速记忆。

    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时,我针对学生认字难、背诵难的问题,将课文中的诗句用很小很模糊的字抄写在黑板上,并鼓励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将内容用工整清晰的字迹帮我复原,看谁复原得最快最准确。学生一听,坐不住了,都努力地行动起来:又是背诵,又是比划,忙得不亦乐乎。最终在他们的用心帮助下,我的模糊板书很快得到复原。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有效激发,学习的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学习氛围空前热烈,还让学生在快速记忆方面获得了自信。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不是教师展示才能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只在黑板上写下了“以小见大、三问三答、三比三赏三变”几个关键词后,就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厘清文章思路结构并理解其思想内容。在这里,板书显然不够具体详尽,但它看似模糊,却无形中指出了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给予了一些启示后,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也正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板书的模糊设计,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递给学生,成全了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

    三、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板书最忌千篇一律、平淡无奇。创造性的板书能使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而别具匠心的“模糊”板书设计,常常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挖掘,对课堂教学的创新引领,往往能激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最后一课》,当主人公韩麦尔先生面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以及同胞的最后一堂母语课时,他悲愤地写下了“法兰西万岁”五个大字。但我对学生说主人公随后一字一顿地说出的是六个字,我还煞有介事地在黑板上郑重其事地写了一个阿拉伯数字“6”。学生面面相觑,不知老师有何用意。有学生开始低声地提醒我说是五个字。“不,是六个!”看我如此坚决,学生们开始了自己的探究:有的说,五个字后面就应该有一个硕大的感叹号,因为标点符号就是无声的语言,想想韩麦尔先生当时该有多么沉痛悲愤!有的说,应该在五个字的最前面加一个“我”,以表达主人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也有的说,在当时的情况下,韩麦尔先生很有可能信心满怀:“我一定会回来……”事实证明,教师精心设计的“模糊”板书显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对课文及其重难点深入探究的基础上,他們的创造性思维也由此得以很好的培养。

    四、有效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没有想象的思维是枯萎的树枝,没有超越的天空不会广阔。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翱翔。而教师对课堂板书的灵活设计与巧妙运用,对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读《咏雪》时,教师设计的板书是“雪如”学生马上就用课文中的语句接上了:“空中撒盐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显然仅仅是照搬。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继续思考,这下热闹了,新奇﹑贴切的比喻很快就涌出来了:“如天女散花”“似棉花絮”“如飘落的片片梨花”……真可谓奇思妙想精彩纷呈!正是这种“模糊”的课堂教学板书为学生想象思维的驰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种模糊并非随意,更不是粗疏。它构建在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之上,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之上,对教法的灵活运用之上。

    教育要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就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新的感受,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好的课堂教学板书也是因课、因人、因实际情况不同而各具特点的。板书设计和其他教学活动设计一样,既应该具备课前的预设性,又不可忽视课堂的精彩生成。只有这样,课堂板书的艺术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五中学(737200)